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问题意识是创造性、创新能力的基础。唤醒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陈勤 《成才之路》2020,(11):90-91
问题意识是在学习中表现出的怀疑、探究、疑问等,是构成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品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问题探究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智慧。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发展学生问题意识,需要从问题意识的激发、问题情境的创建、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中达成。  相似文献   

3.
刘秀茸 《陕西教育》2010,(12):33-33
一、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教学“认识物体”时.上课时.我在一个袋子中装了各种各样的物体.学生看到老师拿着袋子.都纷纷小声议论:里面可能是什么呢?就在他们越猜越激烈时.我让其中一个同学上来闭上眼睛用手摸,并把摸到的给大家描述一下.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受多层面影响,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普遍缺乏问题意识。其实,这才是教师教学的最大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通过四先四后学习法(先预习后听课,先理解后记忆,先思考后动笔,先复习后作业)与五主体教学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问题为主轴,思维为主攻)来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5.
高中数学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使学生体验和发现数学实践的快乐,发展创新意识.那么应该如何实现这样的数学课堂效果呢?笔者认为,教师要创设多维度的数学问题情境,在课堂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多年的经验和实践,笔者对创设问题情境的常见策略及应遵循原则做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6.
M·克莱因说过:“数学一直是形成现代文化的主要力量,同时又是这种文化极其重要的因素.”传统数学课程只是抽取了数学中理性的公理、结构等骨架,而舍弃了数学文化的经验性、实践性、创造性等丰富血肉.这种保守、自缚、僵化的“茧式”数学课程文化,既直接影响了数学这一“科学的女王”在广大学生甚至是教师心目中的形象与地位,甚至也削弱了数学课程本身所具有的创新培养、  相似文献   

7.
<正>问题意识是创造性、创新能力的基础.早在上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因此,在教学中唤醒学生强烈的"问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的民族之林。”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是孕育创新人才的摇篮。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在小学阶段,知识经验正处于迅速积累时期。他们的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他们思维的不良定势较少,而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模仿能力。这些都为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条件。近年来,针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弊端,在学科教育领域中实施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了初步研究和尝试。 一、创设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9.
1数学情境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情境,是某一事件发生的背景或环境.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情境是激活学生思维的触发器,是他们进行数学思维的基本载体.建构主义认为:"新知识所具有的意义高度依赖于情境,知识在不同的情境下具有不同的意义."高中课堂上的"数学情境",就是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的环境,它是进行数学行为的基本条件.学生正是从情境中提取信息并展开联想和想象,结合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分析,提出问题以及进行研究和解决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赵旭荣 《甘肃教育》2014,(13):99-99
正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学生的学习同样必须重视问题研究的作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11.
如何吸引学生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先进的教具与学具,提供一些新鲜的生活素材、一些有生命力的材料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相似文献   

12.
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三会”是核心素养的另一种体现.“三教”(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是基于创新人才培养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本文从“三教”理念的视角,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椭圆的定义”和“函数的单调性”为例,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三会”,进而落实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引导学生提问题,培养“会问”意识,是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因此不仅要给学生一个平等的课堂,还要给学生一个“想”的舞台,精心设计学生的“提问”,并做好学生解题后的反思,积极引导学生多注意周围的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加英 《云南教育》2004,(14):40-41
几年前,教育专家曾对中、美两国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数学问题提出与解决”的跨文化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提出能力明显低于数学问题解决的能力,也低于美国小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对初、高中学生的测试也是如此。这个结果值得国人深省,值得每一位教师反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要引导学生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简称“三会”).想要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先要达成“三会”目标.如何立足“三会”,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与思考问题的能力呢?文章以几道例题教学为例展开分析,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三会”目标要求学生从“看”到“想”,最后上升“用”.本文首先阐述“三会”目标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乡村教师教学研究的意义;然后揭示“三会”目标与数学情境教学之间的联系;最后通过三位乡村初中数学教师的同课异构,表明如何要积极运用数学情境促进学生达到“三会”目标.  相似文献   

17.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的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显著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核心指标.本文提出了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提问创设情境、加大对课外教学资源的运用、组织学生互动交流、把握数学课程进行主题单元教学等方面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不仅学习数学结论,更要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转换课堂教学角色,重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参与意识是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主人的前提,关系到数学学习的成败,而学生这种意识的获得,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各种策略进行长期的有意识的培养。本文结合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20.
不同时代,赋予小学数学情境创设以不同的时代特点。随着《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随即而来强调的教育目标是学科育人,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三有”时代人才的培养,从小学就应该逐步培养相应的能力和品格,如乐学、立志、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