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无声告白》是美国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混血华裔家庭的生活,表上看似是成功幸福的一家,但在背后这个家却承受着巨大的种族和社会压力。本文将从身份认同角度着重来分析以詹姆斯为代表的二代华裔移民在美国社会所面临的生活困境和自身华裔身份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3.
库切的《耻》自问世以来备受关注。本文试突破传统的宏大叙事和二元对立视野,从物理空间、社会空间、精神空间三个角度出发,层层分析主人公卢里教授的身份认同和身份重构的过程,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在新时代背景下丧失特权的白人处境,进而唤起人们对个体的命运归宿、各种族之间真正的和解、人类的和平相处等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已成为目前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而身份认同问题则一直是困扰新加坡人们的敏感话题。《玛门公司》主人公甘家灯正面临着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身份认同的困惑,此时这种身份认同困惑已演变成一种身份认同危机,面对此种困惑和危机,她踏上了身份认同的寻求之旅。强化个体的身份认同是形成民族文化和民族凝聚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纳博科夫的名作《洛丽塔》一度成为禁书,主人公亨伯特在自我迷失中探寻真正的自我,纳博科夫在复杂的现实身份中认可自己存在的最大乐趣。而这种自我身份的认同过程真正触及到了我们的内心,不禁让我们也陷入对自我身份的思考:我是谁?我的生活是怎样的,我要的是怎样的生活?别人会认可我吗?我到底想要怎样的我?如果我是亨伯特,我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6.
王芳  李晓琴 《考试周刊》2014,(37):22-23
黄哲伦的《蝴蝶君》是一部解构《蝴蝶夫人》的重要剧作。文章从心理学视角入手,通过对伽利玛的东方幻想与现实矛盾的冲突进行分析,认为伽利玛面对现实威胁时产生的自我强者认同和自我性别认同危机,是导致其走向自杀悲剧的根本原因。这对处在日益复杂社会文化矛盾中的现代人,尤其是青少年,建立并保持自我认同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约翰在宗教世界里自我寻求和身份重建进行分析,探讨了约翰身份分裂的深层原因以及宗教在约翰身份认同中的作用和影响。同时指出只有在宗教中约翰才能得到救赎。  相似文献   

8.
美国当代女作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其小说多通过表现暴力与身份认同危机来揭露美国普通人生活中面对的种种困难.其新作《鉴定》以作者亲身经历,从暴力和身份认同危机角度,揭示美国普通人的悲惨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9.
对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他是否还在人间》的研究,可以从身份问题入手,探讨小说中4个青年画家的自我身份认同、社会身份认同和混合身份认同以及三者之间的关联。小说中米勒诈死并改名换姓,虽然以一个富商的身份活着,但是那个热爱画画、充满梦想的青年已经死了,他最终活在孤独与痛苦的混杂身份中,即他的肉体活着,而精神已死。  相似文献   

10.
美国戏剧家阿瑟·密勒在戏剧《推销员之死》中塑造了几位耽于身份认同危机的人物,威利·洛曼和他的两个儿子向往成功,但在追寻成功的道路上不能认清自己的身份角色,酿成了家庭悲剧.本文从认同危机角度,分析他们的认同危机是如何在现实与梦想的矛盾中产生并形成悲剧的.  相似文献   

11.
魏微的中篇小说《化妆》,展示了女主人公许嘉丽由于自我身份的缺失及认同的危机,迷失了最起码的道德自律与道义担当,在现代都市物欲与情感生活中的迷惘、痛苦与挣扎。嘉丽内心多疑、庸俗与变化无常的情绪,使她真正体味了"伸手不见五指"的人生黑夜。  相似文献   

12.
从比较文学形象学来看,李伯元《文明小史》中的异国形象包括洋人、洋物和异域,作家以洋人形象反思"柔远"文化,以洋物形象表现晚清大量输入西方器物时国人缺乏辨别的能力,以异域形象表现追寻真文明的理想。小说折射出晚清社会自我认同的危机和李伯元的"边沿"书写心态。  相似文献   

13.
戏剧表演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力一直是多学科关注的焦点。然而,当前国内对澳大利亚著名剧作家戴维·威廉森及其戏剧作品的研究还集中在戏剧文本分析层面,很少论及戏剧舞台表演及其社会影响。鉴于此,本文受界面研究的启发,从人类语言学和话语分析的视角,分析观众对《搬迁者》舞台表演的历时语境重构情况,探讨它在澳大利亚国家认同构建中的作用,分析发现:《搬迁者》的舞台表演(特别是其中的奥克幽默)为澳大利亚国家认同的构建提供了丰富的社会符号资源。  相似文献   

14.
《星期六》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第九部小说,小说出版后广受评论界的关注。小说主人公贝罗安医生一方面显示出英国人身上特有的民族优越感及自豪感,英国仍然是一个崇尚理性、井然有序、等级森严的地方;另一方面其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却充满了欧洲风味和美国气息,强烈地冲击着他的传统文化身份,使他面临着“我是谁,我该成为谁”的身份认同困境。  相似文献   

15.
艾米莉·勃朗特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诗人和小说家,29岁便英年早逝,只留下《呼啸山庄》这唯一的一部小说,正是这部小说奠定了她在世界文坛不可替代的地位。该小说主要叙述了希斯克里夫与凯瑟琳之间的爱恨情仇和生死别离。"自我认同(self-identity)是指个人依据个人的经历所反思性的理解到的自我,"[1]该小说贯穿着希斯克里夫对自我认同的追求和实现,从一个身份不明的"乞儿"到冷酷无情的"复仇者",希斯克里夫毕生都在捍卫个体生命的尊严、追求自由、爱情与幸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身份认同的角度解读并分析了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柏油娃>其中她融合民间传说、诗意文峰以及神话元素以写实的方式表现出种族、性别、阶级的对立和冲突,使得叙述生动有致.  相似文献   

17.
杨松 《文教资料》2013,(6):9-11
本文结合时代背景,从身份认同的角度解读了彼得.凯里的作品《他的非法自我》。并通过小说主人公身份的迷失、找寻和回归,体现了彼得.凯里对暴力民主革命的思考,以及他的理想社会观,反映了小说创作所体现的对人类前途的关注,凸显了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艺术良知。  相似文献   

18.
乡村教师的乡村社会身份是县以下学校任教人员依据城乡二元结构所共有的身份认定。乡村教师乡村社会身份的自我认同是隶属乡村客观属性与追求乡村社会价值吻合的结果。然而,受主客观、历史与现实、国家政策与个体因素制约,乡村教师普遍在认知上理性拒绝、情感上主观排斥和行动上客观逃离乡村社会身份。为保障乡村学校教师的有效供给,开展高质量乡村教学,需减弱“外地化”师资供给方式、在乡村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中渗透乡村理念,积极干涉和解决乡村教师的生命成长需求。  相似文献   

19.
《沉溺》是多米尼加裔美国作家朱诺特·迪亚兹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这部作品反映了多米尼加裔移民艰难地寻求身份认同的历程,移民文化面临着在美国白人主流文化中沉溺的危机,而处于社会边缘的移民则可能会在美国白人主流社会中沉溺。以尤尼尔及其父亲拉蒙为例,从三方面探讨多米尼加裔移民的身份认同历程,介绍美国当今的移民现状及多米尼加人移民状况,在文本细读分析的基础上讨论尤尼尔的成长及其父亲打工的艰辛历程,反思他们的身份认同历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拟从文化身份的角度人手,分析薇拉·凯瑟小说《我的安东妮亚》中移民文化身份认同的困境:一方面,移民与本土文化的深刻联系使他们对美国主流文化的认同充满惶惑与困扰;另一方面,移民对美国主流文化的一往情深又使他们在回归本土文化时感到陌生与不安。移民身份认同危机隐现了母国文化在遭遇美国强势文化时的困境,同时也表现出凯瑟对处在边缘状态下的移民及其文化身份的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