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意义]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科研人员流动越来越频繁,对流入国和流出国均产生较大影响。本文旨在分析全球范围内科研人员流动的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设计/方法]以ORCID数据集中全球范围内的35.7万有博士学位的学者的简历(含教育背景和任职经历等)作为数据来源,从生源国、博士培养国、就业国三个层面,将学者的流动模式分为五类:A-A-A、A-A-B、A-B-B、A-B-A、A-B-C(A、B、C指不同的国家),采用多分类无序逻辑回归模型等研究方法,探讨五种流动模式的影响因素。[结论/发现]①跨国流动的科研人员占少数(近四成);②来自发达国家的科研人员中,发文量突出者或高水平论文数量突出者更倾向于跨国就业;③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科研人员中,发文量虽不突出但高水平论文数量较多者更倾向于留在获取博士学位的国家就业。[创新/价值]用ORCID数据集追踪全球科研人员流动的方法具有新颖性,对科研人员流动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为我国人才发展战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科研人员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重要的人才要素,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关乎各国人才战略。分析科研人员流动的性别差异,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流动模式,同时有利于国家人才引进机制的完善。[研究设计/方法]在分析流动频次、回流倾向、流动时期选择的性别差异基础上,提出三个研究假设,根据假设提取并分析了ORCID数据库中截止2017年底的有跨国流动经历的26,315位科研人员简历。[结论/发现]①科研人员在流动频次上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科研人员的流动频次少于男性;当流动次数增加时,对应人员比例降低;②在回流倾向上,女性与男性并无显著差异,英国的男性和西班牙的女性最倾向于回流;③科研人员在流动时期的选择上无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女均在职业生涯早期流动更多。[创新/价值]揭示了男女科研人员在流动中的不同倾向,为进一步探讨不同背景和条件下的差异现象及本质并寻求解决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介绍知识势差的基础上,分析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产生知识势差的成因,认为知识势差的产生促进了联盟知识的流动,联盟的知识流动是在知识势差诱导下经过知识转移共享、整合创新及扩散吸收的不断循环提升过程,知识流动实现了联盟核心能力的提升。联盟中适当知识势差的存在,有利于知识流动,对促进联盟的知识流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在规范化和重构中国科研人员ORCID履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中国科研人员的国际流动趋势及特点,为国家人才政策的制订提供实证依据。[方法/过程] 充分利用科学文献的作者关联信息,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实现中国科研人员个人履历的重构,并从地理区域分布、流动模式、时间趋势和流动效益等视角,深入地讨论他们的国际流动趋势。[结果/结论] 随着中国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中国人才流动模式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人才环流态势,近5年人才回流趋势显著,中国迎来留学生回国就业的高潮。但整体上看,中国人才流失的现象依然严重,对优质人才的吸引力较弱,主要表现为中国科研人员的引进和流失数量失衡,人才内外交流的质量存在一定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5.
PCT最低文献集成检索系统,是根据专利合作条约(PCT)的规定而建的专利文献检索系统.科研人员只需发出检索请求,便能同时对七国两组织的专利数据库以及非专利期刊文献信息进行集成检索,并获得集成的检索结果,从而大大节省了科研人员获取专利文献的时间,提高了专利信息服务的水平与效率.目前该系统已基本建成,并在网上免费公开向科研人员提供专利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6.
“知识沟”及其发展:从“知识沟”到“数字鸿沟”美国传播学者蒂奇诺(P·Tichenor)、多诺霍(G·Donoue)和奥里恩(C·0ilen)在1970年的一篇名为《大众传播流动和知识差别的增长》的论文中提出了知识沟假设(Knowledge-gap Hypothesis),认为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多,处于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获得媒介知识的速度是不同的,社会经济状况好的人将比社会经济状况差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这类信息.因此,这两类人之间的知识差距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  相似文献   

7.
信息、知识和文化是人类获得自由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们的社会中,怎样生产和交流知识深刻影响到我们看待世界状况的方式,它是什么样和可能是怎样的。①罗素认为:科学知识的目的在于去掉一切个人的因素,说出人类集体智慧的发现。网络社区(博客、论坛、维基等)作为知识迅速交换和进行深入对话的社会工具,允许人们进行协作性交流,通过共同创造、传播、交流、个性化以及分享来实现知识的流动循环。  相似文献   

8.
知识管理中的知识流动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章分析了知识管理中的知识流动模型 ,认为知识流动模型包括知识的获取、知识编码、知识的转移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9.
知识管理中知识流动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分析了知识管理中的知识流动模型,认为知识流动模型包括知识的获取、知识编码、知识的转移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10.
浅论高校科研档案的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身处科学文化领域,其产生的大科研档案是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劳动智慧的结晶,如实地反映了一个学校教育科技、管理的最新成就和发展水平,既是高校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又是知识的一种特殊载体,是重要的信息资源。在知识被认为是第一生产力,信息作为战略资源的今天,如何保护好高校科研档案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组织对科研工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莉  白淑春  刘鑫 《图书馆学研究》2005,(6):99-100,F003
从知识组织角度论述了知识组织的产生、目的及对科研工作的影响,旨在充分发挥文献中的知识作用,为科研人员提供更深层次的文献资源。  相似文献   

12.
基金视角下的学科知识流动网络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在学科交叉融合的背景和趋势下,科研人员的跨学科研究行为促进了知识在不同学科之间的共享与流动。以基金领域为视角,研究学科知识流动,以期为基金管理工作提出建议。[方法/过程] 提出基于基金代码共现的学科知识流动强度测量方法,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193517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据构建学科知识流动网络,探究网络的演变过程以及不同学科层次内知识流动路径。[结果/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学科知识流动网络是无标度网络,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的规模和结构都发生显著的变化,网络中重要节点呈非稳态;不同学部之间,存在若干条较为重要的知识流动路径;在某一个学部内,具有较广影响力的一类学科往往更容易构成知识流动链条。  相似文献   

13.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流动在激发知识创新和促进科技发展等方面的价值逐步凸显出来。本文在直引-共被引-耦合三维引文关联网络融合的基础上,对主题关联层面进行映射,对领域内潜在的知识流动进行挖掘。链路预测指标作为特征值,分别应用于构建分类器和回归器。其中,分类器用于预测目前尚未存在、在未来极有可能发生的知识流动;回归器主要用于预测目前链接权重较低的,尚未引起广泛关注、但在未来具有较高链接权重的知识流动。两种预测层面综合互补,可更全面地探测领域内的研究前沿或新兴趋势。利用该思路对当前热门的基因编辑技术领域进行探索研究,得到了该领域中的潜在知识流动和潜在研究的热点,为科研人员选择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知识流动的视角,给出了客户知识管理的概念,认为客户知识管理是通过企业与客户的互动、交流和学习。获取、整合、共享和利用客户知识,实现知识的增值与价值的转化的活动,其本质是对客户与企业间的知识流动进行引导和管理。主要探讨了客户知识管理活动中的知识流动机制,分析了知识流动的途径、规律和效果。  相似文献   

15.
客户知识管理中的知识流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知识流动的视角,给出了客户知识管理的概念,认为客户知识管理是通过企业与客户的互动、交流和学习,获取、整合、共享和利用客户知识,实现知识的增值与价值的转化的活动,其本质是对客户与企业间的知识流动进行引导和管理。主要探讨了客户知识管理活动中的知识流动机制,分析了知识流动的途径、规律和效果。参考文献10。  相似文献   

16.
陆地  靳戈 《视听界》2013,(4):32-34
一、大数据带来的新思维(一)从样本到大数据以统计学为理论基础的抽样成为人们探索未知的主要方法这实际上是以样本取代全局数据的思路,甚至认为样本就是研究对象的本来面目。长久的习惯使人们丧失了对大规模数据的追求,甚至对大规模数据产生了无所适从的恐惧。大数据的思维强调回归知识探索的本源,通过大规模的数据而不是样本获得知识。大规模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知识经济的产生、知识获取相对知识需求的失衡以及档案价值实现的滞后使得档案馆必然走向知识服务,并从档案馆本身、用户需求、技术和人才四方面对其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创新性地结合IBM随需应变理念构建了档案馆随需应变知识服务模式以为具体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政府主导下的社会知识保障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生产与归属角度出发,认为知识可分为个人知识和社会知识。教育机构、科研院所、公共知识中心(图书馆)、情报部门和其他文化组织,共同构成了社会知识保障体系。政府是社会公共管理的主体,应当在制度、市场、设施和人才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社会知识保障体系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莉 《湖北档案》2012,(2):22-23
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人员流动政策的逐步放开,人才竞争日益加剧,人员的流动越来越频繁,规模越来越大。虽然合理的人才流动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个人的成长需求,  相似文献   

20.
认为:图书馆和情报部门高层次人才应该是百科知识型的群体结构,就每一个高级图书情报人员的知识结构,应该是某一学科知识+图书馆学、目录学、情报学知识+工具知识(外语和汉语)。要达到这个目标,可采用“主辅修制”,即主修图书馆学或情报学,辅修文、理、工科的任何一个学科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达到一定的学分,获得该学科的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