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青年报》曾刊载了一篇文章,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作者朋友的小孩随父在德国某中学读书,由于刚到德国,德语基础差,学习有点吃力。于是其父利用晚上时间在家为孩子补习德语,孩子的德语水平大增,孩子的老师不解,询问究竟,孩子如实回答。按国内情形,老师对这种家长肯定大加赞赏。孰料这位德国教师事后拿起电话,警告这位父亲,说其侵犯了孩子自由支配时间的权利,要其停止侵权行为,否则就要控告其云云。故事的引人深思就在于涉及到一个概念,一个我们中国的家长和老师都常常忽略的概念: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指的  相似文献   

2.
只知道这本书名字的时候,我以为,这本书更适合女孩子读。可是,当我把它读完,眼泪静静地流出来的时候,我知道,这本书,适合每一个孩子读。上个周五,读书课上,我把这本书发给你们。那节课,你们非常安静地度过了40分钟。我其实也在观察你们的读书情况。有几个孩子,并没有很用心地去读,只是来回地翻书页。还有一个孩子,读了几页就放下,看另一本书去了。所以,当马上就要下课,当我知道有一个孩子说这本书一点儿都不好玩的时候,我很伤心。我知道,世界上没有非读不可的书。我也知道,多读有趣的书对你们来说多么重要,所以,《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詹姆…  相似文献   

3.
人的睡眠有两个阶段:一个是浅睡期,一个是深睡期。德国汉堡心理学家安格里卡法丝女士指出,幼儿睡眠的质量与时间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此,家长要积极地用科学的方法调适孩子的睡眠。睡前可以听个故事英国心理学家西格曼博士说,父母在孩子临睡前读故事给他们听,有助于幼儿身心发展。西格曼认为,为孩子们读故事有许多好处,不单纯是为他们催眠。他说,读书的家庭出来的孩子也会喜欢读书,而爱读书的孩子通常功课都很好。更重要的是,故事还可以向他们传授道德价值观,在现时的社会背景下,这点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春雨 《高中生》2012,(16):37
德国同事普雷斯有两个孩子,女孩叫布力吉特,9岁;男孩叫丹尼尔,7岁。我们到普雷斯家中做客时,两个孩子正在家中浇花、洗碗。跟我们打过招呼之后,两个孩子继续埋头干手头的家务。普雷斯解释说:两个孩子想今天下午把这周规定的家务活全部做完,然后明天跟老师和同学去郊游。大伙都觉得普雷斯教育有方,便夸奖了几句。普  相似文献   

5.
两年前,我和老公将9岁的儿子送到德国,在柏林一所小学读书。作为陪读,我很快发现那里学校与国内的种种不同。孩子的书包变轻了,放学时间提前了,每天都有大量的玩耍时间,最让我惊奇的是,那里居然没有教科书。儿子每天高高兴兴,而我却很忧虑,担心他学不到什么知识,真怀疑把儿子带到德国读小学做错了。一个学期过去了,问儿子德国学校给他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他笑着给我一句德语:"自由!"又一个学期过去了。有一天,儿子放学回家,我发现他的书包突然鼓起来了,  相似文献   

6.
经常有家长向我们反映,自己的孩子不爱读书。我园在幼儿家庭阅读情况调查中也发现:少数幼儿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天必须要读书;多数幼儿想读就读,不想读就不读,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幼儿真的不爱读书吗?在进一步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幼儿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家庭指导有关:家长对幼儿阅读认识不够,认为读书是上学后的事情,现在读不读都可以;一本书讲过后不愿意再反复读给孩子听,  相似文献   

7.
让学生读名著、诵经典,是语文教师的共识。而读什么,怎么读却似乎解决得并不好。现行的新课标课外阅读书目还没有引起小读者真正的兴趣,没有形成倡导者所期望的阅读热潮。最重要的,不是老师们不知道如何引导孩子去读书,或者说找不到一个方法,既让孩子读了经典,又能完成教学任务。读书,说到底还是一种个人行为。  相似文献   

8.
说来颇为凑巧,周末有两位朋友分别与我谈起了关于孩子课外阅读的问题。有趣的是,这两位朋友的做法迥然不同,两个孩子表现出来的阅读兴趣也截然不同。一位朋友不无抱怨地说她家女儿已经读一年级了,可是几乎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即便给了她书也没耐心读,常常是随意瞄几眼就将它束之高阁。为此,她请教了不少专家,自己也努力尝试着去读书,可是几乎没产生什么效果。这次,她一口气买下了窦桂梅老师推荐孩子阅读的近200本书,下决心要让女儿静下心来读。另一位朋友则是  相似文献   

9.
我在德国留学快两年了,现在一边读专科,一边还在学德语,许多人认为德语比较难学,也许我的学习经验,可以给想到德国留学的朋友一点小小的帮助,或是一点小小的启发。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与读书习惯比什么都重要。有了读书兴趣与习惯,孩子就可以自觉主动地去读书学习,就能提高读书学习的质量与速度,并让孩子享受到读书的乐趣。这样,就不愁孩子在学业上和做人处事方面不长进。那么,我是如何培养孙女的读书兴趣与读书习惯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教重于言教。孙女美美从小就和我们一起过。在她四五岁看图识字时起,便在书房我的书桌旁,也给她安排一张书桌,还特地为她也做了一个小书柜,专门陈列她的看图识字等读物。自她读学前班之日起,每天和我同时在各自的书桌伏案学习。她温习功课、做作业和读课外书籍…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或小学的老师教孩子读书,常常是老师读一句,孩子跟着读一句。读的时候,双方都要发出能听到的声音,我们通常称之为“领读跟读”。这种读书方式每个人都经历过。有了孩子以后,妈妈们知道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承担着抚养和教育的双重职责,心底里也希望能尽量早地教孩子读书。妈妈们过去跟着老师读书的场景仍历历在目,这种惯性思维也会延伸到教孩子读书上面,多数妈妈以为孩子只有跟着自己读,对孩子才有帮助。当孩子处于月龄阶段,尚无语言能力(发音系统未长成熟)的时候,无法领读、跟读,妈妈就认为没办法教孩子读书;当孩子一岁多能够…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或小学的老师教孩子读书,常常是老师读一句,孩子跟着读一句。读的时候,双方都要发出能听到的声音,我们通常称之为“领读跟读”。这种读书方式每个人都经历过。有了孩子以后,妈妈们知道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承担着抚养和教育的双重职责,心底里也希望能尽量早地教孩子读书。 妈妈们过去跟着老师读书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孩子是幸还是不幸,不得而知。他们有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基础训练、单元自测、综合试卷,扑面而来。真正的课外书,却没有时间去读。不少家长都认为课外书就是闲书,学生要以学业为重,而读闲书则是———不务正业。其实,读“闲书”是每一个孩子学习开始的启蒙,让孩子从小养成爱读书的习惯,非常重要。一个不喜欢读课外书的孩子,即使每门功课都考100分,长大了也不会有什么大发展。因为知识学问是相互渗透,触类旁通的。那些有大成就的人,少年时代不仅学习成绩好,课外书也读得多,比如:比尔·盖茨、张朝阳、李开复。亲爱的家长朋友,希望…  相似文献   

14.
钱国宏 《生活教育》2012,(21):93-93
两次去过德国,觉得德国的孩子比其他国家的孩子"立事"早。团里的翻译普雷斯有两个孩子,女孩叫布力吉特,9岁;男孩叫丹尼尔,7岁。我们到普雷斯家中作客时,看见两个孩子正在家中浇花、洗碗。跟我们打过招呼之后,两个孩子没有像中国孩子那样围住客人问长问短,而是依旧埋头于手头的家务。普雷斯解释说:两个孩子想今天下午把  相似文献   

15.
现今社会,无论家长还是学生,对读大专似乎都兴趣不大。不少考生甚至认为,读不了本科就去复读,理由是:连博士都打折卖了,读大专能有什么前途?读专科真的没有前途吗?读专科是否意味着就业更困难?社会是如何看待专科生的?读专科的利弊何在?讨论这些问题的终极目的,是想让大家明白: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的都是人才,决定你未来的关键因素在于你自身的素质。  相似文献   

16.
现今社会,无论家长还是学生,对读大专似乎都兴趣不大。不少考生甚至认为,读不了本科就去复读,理由是:连博士都打折卖了,读大专能有什么前途?读专科真的没有前途吗?读专科是否意味着就业更困难?社会是如何看待专科生的?读专科的利弊何在?讨论这些问题的终极目的,是想让大家明白: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的都是人才,决定你未来的关键因素在于你自身的素质。  相似文献   

17.
现今社会,无论家长还是学生,对读大专似乎都兴趣不大。不少考生甚至认为,读不了本科就去复读,理由是:连博士都打折卖了,读大专能有什么前途?读专科真的没有前途吗?读专科是否意味着就业更困难?社会是如何看待专科生的?读专科的利弊何在?讨论这些问题的终极目的,是想让大家明白: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的都是人才,决定你未来的关键因素在于你自身的素质。  相似文献   

18.
1978年,我读高中二年级,还有半年就要参加高考了(那时高中学制为两年)。可家里缴不起学费,一天,母亲突然对我说:“孩子,书就不要去读了,我已给你说好了一个木工师傅,你去学木匠手艺吧。我们穷苦人家,读书不读书一个样,有门手艺,以后就吃穿不愁了。”  相似文献   

19.
骆艳青 《辅导员》2011,(27):27+30
当今孩子读书,却不知道读书是为何?要读何种书?读书有何法?种种迷茫让孩子们不能为了自己的读书理想去追寻,去努力……孩子们这种读书的盲目性更是让我们这些教育者心焦。那么,我们教师究竟要以何种姿态,引领我们的孩子,去打开阅读的大门,走进阅读的神圣殿堂呢?  相似文献   

20.
据说在犹太民族,母亲要在《圣经》上抹蜂蜜让孩子去舔书本上的蜜,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让孩子从小树立观念:书本是甜的,而且书中有智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项调查,犹太民族人均每年阅读65本书。读书兴趣浓厚,犹太人将读书视作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才造就了如此令人羡慕的读书风景。的确,读书有了热情,持之以恒才能顺理成章。但是,单单有兴趣,读书未必一定有收获,关键得读好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