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外滩位于英租界东端的黄浦江西岸,是近代上海港的正门.1 843年11月8日英驻沪领事巴富尔抵沪,在县城租屋落脚未及一周,就以告示的形式,划定了有关上海港的港界及洋船停泊区:港界的范围自县城起,沿黄浦江而下直到吴淞口宝山嘴之间的江面;外滩则属该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于丽娜 《中国新闻周刊》2011,(9):I0032-I0033
古代长安城的“晨钟暮鼓”,解放前上海外滩的“落球报时”,这些古老的授时方式,因自身的局限性已成为久远的历史。但中国人对于时间的精确追求却从未停止  相似文献   

3.
从苏州文化到上海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以来的上海文化与传统江南文化之间有着明显的递嬗演进之迹 ,同时也与这一区域文化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互动关联 ,因此 ,研究近代以来的上海文化需要有自觉的区域整体意识。明清以来的苏州曾是江南文化中心。苏州文化是江南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 ,它凝聚南方山水人文之精气 ,依托源远流长的深厚文化积淀 ,充满鲜活秀逸的灵气 ,形成独特鲜明的个性 ,足以与北方文化相抗衡。苏州文化之精致典雅 ,苏州城市生活之考究 ,苏州市场经济之繁荣 ,一向被视为全国典范 ,对周边地区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紧邻苏州的松江府 ,历来与苏州相提并论 ,两者在地…  相似文献   

4.
<正>谈起上海城市变迁的历史,外滩是一个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话题。早在150多年前,即有人赞日:"外滩是上海的眼睛和心脏。"那么,一个多世纪以前的外滩究竟是何模样?答案尽在《外滩影像(1841-1949)》图册之中。自1843年上海开埠,外滩历经沧海桑田,从古时树木葱蒨、阡陌纵横的乡郊野地,到近代浓缩万国建筑精粹、汇聚财富精英的黄金岸线,再及引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大潮的金融聚集带,这段千余米的江  相似文献   

5.
作为媒介的外滩:上海现代性的发生与成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将外滩这个实体空间理解为上海现代性创造的一个特殊地点,它的发展呈现了上海现代性一百多年以来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命运.在主流传播观中,实体空间是被忽略的一个元素.本文认为,外滩的都市空间,既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结果,本身又作为一个媒介,构筑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新型关系.传播因此不能仅仅被理解为一种功能性媒介的活动,而是以人为主体展开的多个层面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是一起严重的公共安全事件,在这起事件中,官方消息尚未发布之时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传出谣言并广泛传播,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如何防治网络谣言的传播,使网络谣言得到及时的消解是当前网络谣言研究的重要目的和主要方向。本文以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为例,从媒体、受众、政府三个角度出发,分析在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中如何防治网络谣言。  相似文献   

7.
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对于媒体自身而言关键是要有切实可操作、切实可督察的自律。在他律——严厉的新闻法律监督的同时,提倡和实行新闻界、新闻记者的自我约束。事情的原委与引发的思考2014年12月31日,离新年钟声敲响还差半个多小时,上海外滩发生了惨烈的特大踩踏事件。次日即2015年元旦22时55分,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发表一条催人泪下的文稿:"昨夜外滩踩踏事故中,我校一位同学伤重不治。在学校发起的向家  相似文献   

8.
为展示上海口岸6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丰硕成果,促进口岸科学发展,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由市口岸办、市档案局馆主办,上海海关、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海事局、上海出入境边检总站、民航华东管理局、上海铁路局、市交通港口局、上海港务集团、上海机场集团等单位协办的《腾飞的上海口岸-上海口岸60年成就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为例,对该事件在微博中的传播进行分析,梳理事件反映出的微博舆论传播规律。通过对该事件的研究探寻大型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微博舆论传播规律的同时,也为此类事件的舆论引导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晶 《新闻前哨》2022,(17):8-9
内容创新是服务群众、赢得群众的根本,优质内容不是生硬空洞的高调论述,不是居高临下的空洞说教,也不是刻板教条的单向灌输,要贴近用户需求,着力生产用户喜爱的内容。真正与用户形成信息传播、情感交流、价值判断的共同体,要为正能量内容找到“流量密码”。  相似文献   

11.
默闻 《档案与史学》2005,(11):21-21
这是一枚1947年北海银行发行的50元票面的革命根据地货币.票的正面外滩建筑物依次是:重建于1925年的上海海关、当时正在兴建的交通银行大楼(今市总工会)、1903年建成的华俄道胜银行(现外汇交易中心)、1923年竣工的字林西报大楼(今为友邦保险公司)、1922年重建的麦加利银行(今中波轮船公司)、1908年落成的汇中饭店(今和平饭店南楼)和1929年树起的华懋饭店(又名沙逊大厦,今和平饭店北楼).票面上黄浦江上的小舢板依稀可见,左侧加盖"山东"字样,背面是"50"和"凉亭树木"图案.  相似文献   

12.
我爸感叹说,世博会给了上海人为自己正名的机会。我爸有位老友,携老伴带孙子来看世博,下了火车死活要订宾馆不肯来我们家住。幸好我爸老当益壮,一手拖人一手拉行李把他们请了回来。一进门,他们就惊讶地说:“哎呀,现在上海人住得比当年好多了!”他们对上海小老百姓的住房印象还停留在20多年前,  相似文献   

13.
列奥纳多·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和科学家。他将艺术、科学、技术和想象力融为一体。他的笔记不仅是有史以来对好奇心难以超越的纪录,而且是激动人心的指南。本书以列奥纳多·达·芬奇令人震惊的7200页笔记,以及关于他的生平和作品的新发现为基础,用电影般的叙事娓娓道来。他的人生提醒我们:不应止于吸收知识,更要去质疑,要充满想象力,敢于不同凡“想”,就像任何时代的“异类”天才和创新者一样。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上海在全球语境中的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电影将上海作为故事发生的地域背景搬上大银幕,有些影像表达确实程度不同地揭示了上海的空间变化和文化态势,但有些则是借助上海国际都市的全景视野暗藏作者个人的社会批评和文化观点,或是完全凭一己想象为上海贴上不合逻辑的身份标签。文章就此来阐释全球化语境下对上海自由抒写"想象能指"的可能性并对上海的影像表达做出反思。  相似文献   

15.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最有力、最精彩的高度概括,也是人们了解一个城市最直接的通道.“形象对当代人的包围是双重的:一方面是物化形象对他进行的现实存在的包围,另一方面是形象作为情感符号对他进行内在情感的包围.[1]”城市形象是城市的无形资产,是城市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往有关“城市形象”的研究主要从“形象建构”的角度出发,从设计理念、宣传策略、城市建设、城市品牌及标志等角度探讨塑造良好城市形象的路径.[2]但是,城市形象最终的体现还在于受众的评价.研究上海的城市形象,一个很好的路径是调查作为文化的“他者”的外国留学生的上海印象,并探究印象背后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日本侵华期间,上海成为“孤岛”,国内外各种力量杂处于此,使上海文化界及新闻出版界呈现出一种纷繁杂然的文化景观:迎合小市民庸俗生活情趣的鸳鸯蝴蝶派刊物有之,专载旧体诗文的复古主义文艺杂志有之,宣传抗日救国的进步报刊有之,品评风花雪月、鸟木虫鱼的闲适出版物有之,谈古论今、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分析旧上海的老广告缘何不再仅仅是一种营销工具,而作为一种拥有权力的媒介参与上海文化,并是在怎样的过程中完成对上海文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李勇 《上海档案工作》2009,(2):M0002-M0002
1月18日,由市政府新闻办、新民晚报社、市档案局馆主办,上海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微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中新社上海分社承办的《上海·我们的故事(1978- 2008)——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图文展》在市档案馆外滩新馆开幕。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外宣办主任宋超、市委外宣办副主任王建军、市档案局馆长吴辰、副局馆长顾林生、程绣明、中新社上海分社社长王佳斌、新民晚报党委书记吴芝  相似文献   

19.
王艳  金重 《出版参考》2006,(5):28-29
世界是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统一,个性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标志,多样化是个性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任何管理都有一定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凡是卓越而富有成效的管理实际上都是个性化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论者多以为,上海今天的发展,其经济中心、贸易中心、工业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等诸多中心地位的获得,实起步于近代上海的开埠;也有认为,上海建城七百一十多年来(尤其是一九四九年前的六百六十年),中国社会王朝更替,战乱相因,总体发展缓慢,而上海所在的江南则有异于一般地区,其兴也蓬勃,其发展变化之迅速与深刻,在全国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