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夜》是一部优秀的革命现实主义巨著,是我国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中出现的第一部成功的长篇小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现实生活和时代面貌,说明了当时的中国没有走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分析《子夜》在题材选择上体现出的"史诗性"特色,在"典型环境"中"典型性格"的任务塑造,展示出宏大的艺术构思,进而深刻反映出中国30年代广阔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2.
茅盾,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先驱者之一,是杰出的、具有卓越艺术才能的革命文学家、现实主义巨匠。他从1916年开始从事文学活动以来,创作了七部长篇小说,六个中篇和五十多个短篇,一个剧本和十多部散文集等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描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艰苦历程,绘制了规模宏大的历史巨卷,为我国乃至世界文学宝库创造了珍贵的财富。他同鲁迅、郭沫若一起,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长篇小说《子夜》,以其独特的光彩、风格和重量,使我国三十年代  相似文献   

3.
通过人物形象来表现作品的思想倾向是文学作品重要的艺术手段,特别是小说,在艺术上是否成功,首先要看人物塑造的是否典型,人物的形象是否鲜明.一部好的小说,他的人物是活在读者的心中的,有时人们可能忘记了作者,但书中活生生的人物却使人难以忘怀.人物形象是小说的生命.小说《子夜》人物塑造是成功的,表现了茅盾惊人的艺术才能.《子夜》一共有九十多个人物,组成了复杂的人物画廊,三十年代初那个病态社会中的各个阶级、各个阶层的人物在作品中几乎都有他们的典型代表.在《子夜》中,有官僚买办、有民族资本家、有他们的经纪人;有地主、有封建遗老阔少;有工人、农民和他们的领袖人物;还有工贼把头、律师、诗人、教授、大学生,有投机的政客,失意的军人,还有一帮小姐太太以及交际花、暗娼等等,这些人物概括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复杂的社会关  相似文献   

4.
茅盾、巴金同是中国现代文坛上的著名作家.这两位文学巨匠在创作的许多方面尽管呈现出很大的差异:一位是那样冷(冷静),一位是那样热(热情);一位是那样充满理智,一位是那样包含激情等等,有趣的是,他们在审美旨趣上的鲜明对立和反向追求,都结下了令人瞩目的艺术硕果.茅盾和巴金是各自凭借着自己在理智和情感方面的优势强化了艺术的某种性能和特征.与此同时,在创作之初、在创作内容上,他们却有着相似之处.那就是在1927年,这两位文学家几乎同时开始了他们各自的文学创作生涯,他们自觉地吸吮着“五四”时代的精神乳汁,并且力图使自己作品的人物形象散发出浓烈的时代气息.当《小说月报》先后连载了他们的小说作品时,茅盾、巴金这两位小说家的名字便升腾于中国文坛.之后,他们各自以《虹》和《家》这两部反映“五四”时代妇女命运的长篇小说奠定了自己在中国文坛的突出地位.于是,两个时代女性——梅(茅盾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对外贸易,进而导致中国经济进入寒冬。本来就已经在夹缝中生存的民族资产阶级举步维艰,民族资本家们最终纷纷走向破产。茅盾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中,成功地创造了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这两个典型形象以及在他们周围的一些人物,通过他们之间的茅盾和斗争,深刻地、大规模地反映了那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复杂现象与本质特征。本文试图通过对《子夜》的浅略分析,试阐释一下茅盾的《子夜》中的色调与情感。  相似文献   

6.
30年改革开放造就了时代奇迹,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主题报告中第一次将改革开放称为"伟大革命",最近又《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将改革开放与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共同称为20世纪的三次"伟大革命"。对这三次令中国的历史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彻底改变中国历史命运,使中国摆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屈辱地位而真正独立富强起来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革命",正确评价其不同的历史意义,是史学工作者的责任。本文试对这三次革命运动的历史意义进行研究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子夜》与《家》是中国新文学史上堪称双璧的两部重要作品。用比较研究方法对这两部作品的艺术特色加以分析很有价值。两部作品在艺术视角、艺术结构、艺术风格上的差异,颇具代表性地体现出30年代文坛的两种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8.
茅盾的《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于1927年9月——1928年6月陆续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当时就引起了强烈反响。评论家们也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这部作品,“不自觉地有一种力量命令我的眼睛一行一行的看下去……觉得有些地方仿佛是自己曾经亲历其境的,至少限度也应该认识其中的几位~。有人认为作品虽“染有浓厚的时代色彩”,但却“只看到人生悲惨的一面,只顾有意地堆砌了一些失败的事实”,指责作品“在革命势力中散布了大量的毒气”。有人指责作品不过是对1927年前后历史的“侧面观”,指责作者“终于离开了无产阶级革命文艺阵营”,质问作者“究竟为哪个阶级所有”?有人  相似文献   

9.
丁玲于1957年因一个所谓“右派集团”问题从文坛消匿22年之久.1979年。她在重返文坛时,曾表示要尽早完成长篇小说《在严寒的日子里》,而且还要争取续写她于1933年因国民党反动派逮捕而只写到半途的长篇小说《母亲》。这六、七年,丁玲是七、八十岁的老作家中最活跃的人物,如写文章、作报告、  相似文献   

10.
蔡元培在《二十五年来中国之美育》中谈及"摄影术":"摄影术本为科学上致用的工具,而取景传神,参以美术家意匠者,乃与图画相等。欧洲此风渐盛,我国亦有可记者:……光社……华社。"(1930年5月《寰球中国学生会廿五周年纪念册》)当时的摄影社团除北京光社、上海华社外,还有黑白影社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史是从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近百年来,中国历史是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极其复杂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自鸦片战争始,中国经历着千古未有的历史演变,革命变革波澜壮阔,国家命运升沉起伏,历史的演变和新陈代谢十分迅速,闭关自守与世隔绝状态被打破了。  相似文献   

1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恩来一贯强调正确认识国情的极端重要性,他紧紧抓住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个中国社会的最基本特征研究国情,对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周恩来认识国情的思想方法是坚持实事求是,认真调查研究,不断加深对国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从 1916年到 192 6年间 ,李大钊与段祺瑞有过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 ,集中表现在前者对后者的政治态度经历了一个由观望、拥护、失望、声讨直至公开武装斗争的演变过程。李大钊曾经拥段的历史事实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亟变之世的政治气候以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局限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石原慎太郎是战后日本名噪一时的右翼作家.20世纪60年代,石原从文坛走上政坛后,一贯坚持顽固的反华立场,发表了大量的反华言论,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反动的破坏作用,成为日本反华势力的急先锋.  相似文献   

15.
<文学>月刊是20世纪30年代文学期刊中寿命最长、影响最大的文学刊物之一.<文学>月刊上的文学评论是它的重镇之一.茅盾在"文学论坛"栏目发表了大量的评论性的文章,注重反映社会问题,探求文坛的健康发展,提倡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并且积极参与到文学论争中,为<文学>月刊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为三十年代的文坛的走向和理论建设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数十年奋斗,革命仍然没有成功。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貌才焕然一新。从此,“中国政局,国共两党的关系是决定的因素。”“中国的革命,自从1924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355页,第335页)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作者在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后,对建国初期国内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和革命转变问题的重新认识。作者认为,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由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转变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不是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出现的,而是经历了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这个转变开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完成于土地改革在全国完成之后。当时我国社会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新民主主义社会又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在当时国内国际的条件下,不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就会退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老路上去。由于我们党及时地和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因而新民主主义社会也就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这个提法是正确的,因为符合当时我国的历史实际。  相似文献   

18.
(一) 一九三三年,瞿秋白同志在《<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中,对鲁迅杂文及其思想发展和伟大的革命精神,作了精辟深刻的论述。一九四○年,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鲁迅伟大的革命的一生及其在中国文化革命史上的地位和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作了科学的高度的评价。因此,当我们学习鲁迅时,就首先想到了他们。然而,中国无产阶级正确认识和评价鲁迅,并不是从瞿秋白和毛泽东同志开始,而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寻本溯源,我们不能不看到,茅盾作为中国早期的共产党人和无产阶级文化,战士,可以说是鲁迅最早的知音,是中国无产阶级最早正确认识和评价鲁迅的先驱,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 中国现代文学,继五四时期和左联时期之后,抗战文学又出现了第三个高峰,其中颇具特色的作品是冰心和王西彦的短篇小说,宋之的和陈白尘的戏剧创作,还有茅盾,夏衍,郁茹的具有特别意义的三部长篇小说。 冰心和王西彦的部分短篇小说,分别写出了知识妇女在战争年代的日常生活中所受到的考验和煅炼及其遭际的艰幸。冰心以“男士”笔名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关于女人》,当时就有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十四世纪长篇小说创作以施耐庵、罗贯中的《水浒传》、《三国志通俗演义》为代表,以章回体奇书结构的宏大时代史诗,使当时欧洲长篇小说为之逊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