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淑娟 《科教文汇》2009,(22):191-191
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地学习,这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创新的动力,而求知欲一般是好奇心发展而来的,是人们探究,了解自己未知的东西而产生的愿望和意向,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2.
关原成 《科协论坛》2004,19(9):11-11
引导青少年追求知识、追求科学、追求创造,从小懂得依靠知识、依靠科学去创造美好的未来,这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山西省科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从1999年起,在全省中小学中开展了以“高举科学旗帜,扬起创造风帆”为主题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激励他们通过“一人一个小创造,从小立下强国志”。5年来,这一深受青少年欢迎的活动越搞越红火,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3.
好奇心是人本能的第一心理冲动力,是人的个性心理素质的首要素质。创新好奇心是创新人才的天性,是创新人才的第一心理冲动力,是创新人才创新个性心理素质的首要素质。认识创新好奇心与好奇心的区别,把握创新好奇心及其创新个性心理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首先,重要的是保持学生可贵的好奇心。教师经常无意识地扼杀了学生可贵的好奇心,而对好奇心的扼杀,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创造性的形成。好奇心是指想要了解事物的心理。由于好奇不仅是对某一事物感到疑惑,还要继续思索,以求明白事情的真相,...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呼唤创造型人才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发展其创造能力 ,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中 ,教师应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 ,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 ,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丰富学生想像力 ,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1 创设质疑情境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 ,才能有所发现 ,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人的心灵深处 ,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  相似文献   

6.
好奇心在科学研究以及发明创造中居于重要地位。可以认为 ,创造过程就是好奇心与思维过程有机结合的表现。如何提高人的好奇心 ,是培养创造力的重中之重。通过研究可以看出 ,幽默可以极大地提高人的好奇心 ,因此 ,它就可以作为一种培养与提高人的好奇心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创造与好奇心新奇是创造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 ,比如说 J·霍尔曼将创造力的定义汇总为 :创造力是感觉的重新融合、是发现事物间新联系的能力、是新关系的产生、是数组合的出现、是从事和承认革新的努力、是产生新见识的思维活动、是对经验的重新组合、是新的意义群集…  相似文献   

7.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来源于好奇,一个人只有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好奇心,感兴趣了,才会启动思维,苦思冥想;只有对一个问题感兴趣了,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并且,一个人只有在做事情时感到其乐无穷,精力才会高度集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兴趣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激发学生的直接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直接学习兴趣入手。直接学习兴趣是由所学的内容或学习活动,即学习  相似文献   

8.
“组合式教学法”就是把文化理论课、创造教育课、课外(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互动的连贯性作用,使其成为一个有效的教学整体。在这个有机整体里,创造教育课居于重点地位,即教学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为主,以此来统帅和推动文化知识的学习,丰富课外(实践)活动的内容。如下图:“组合式教学法”,可使学生从创造教育中受到启发,产生好奇心,对问题产生求知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文化理论知识的兴趣,启发学生在课堂或者通过自学等求得知识,再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用知识的眼光去参与创造课…  相似文献   

9.
负压的特性     
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曾这样描述一种心态:如不经过寻根究底找出事实根据,人会在一种力的驱使下,表现出犹豫、诡秘和怀疑。他称这种力为“逆向能力”。逆向能力与另一种称之为“负压”的特质形成直接的鲜明对照。“负压”这一科学之谜最近在众多的《发现》杂志的读者当中引起了追根究底的热情。  相似文献   

10.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好奇心为基础的。许多心理学家都认为,好奇心是人的认知内驱力,足知识的萌芽。居里夫人把好奇心看成是学者的第一美德。作为课堂教学来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也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呢? 重视利用学生认知上的矛盾苏霍姆林斯基说:“儿  相似文献   

11.
张玉良 《科教文汇》2011,(9):97-97,128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求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中要从数学美、学习动机、好奇心等方面来探索、猜想、发现,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2.
金工实习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工实习课是工科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将创新思想融入金工教学中,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我们在金工实习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在车工实习中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们受客观新异事物的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条件反射。它具有探索未知的强烈愿望,是创造活动中的一种驱动力。因此在车工实习中,先由指导教师做精彩的示范表演,让第一次下厂的学生对机床产生兴趣,学生们在兴趣的引导F能自勉完成指导教师交给的任务,并且主动同指导教师研究车工工艺。在研究工艺时,指导教师利…  相似文献   

13.
儿童漫画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劳动,它融绘画与思想、技巧与趣味于一体,其中含有大量的创造力因子,是实现儿童知识向能力迁移,认识向实践转化,展现创作才能、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重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创造的出发点、推动力,也是毅力和耐心的源泉。小朋友普遍有一种好奇心,时常爱问“这是什么”、“那为什么”的问题,老师要重视、肯定、保护学生的无意好奇,鼓动学生用心思考。如:我校王兆东同学无意中看到某地消防栓设备残缺不齐且落满灰尘,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经过老师的引导,用夸张的手法创作了《防范胜于救…  相似文献   

14.
生成课程正日趋成为教师们顺应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因为生成课程关注的是幼儿学习动机的内在激发,是依据幼儿学习的兴趣、欲望和好奇心而产生的,因此生成活动中幼儿主动性的激发不可忽视,笔者从幼儿好奇心的保护、师幼互动环境的创设、幼儿主动学习欲望的满足和幼儿个性的尊重等方面提出了自己见解,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探究式教学的核心就是独立地探与究。“探”即按照知识发展过程,教师在课堂上不给学生铺路搭桥,不做提示,让学生自由地去想、去做、去说、去试。“究”即让学生自己经历探索活动,去追究推理,归纳概括结论,以获得扎实、系统的知识,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一、好奇心诱导探究“好奇”是小学生的重要心理活动特点,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发明创造意识的萌芽。所以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并宽容学生提出的一些让人难以回答的问题,甚至是一些荒诞的问题。例如教《仿生类比法》一课时,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我…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造力是指科技人才在科学技术领域发现新规律、创造新事物的本领和能力。科技创造力发展的动力机制既包括组织机构、制度、政策、文化构成的外在动力系统,又包括科技人才的动机、需要、兴趣等内在动力系统,是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系统交互作用的结果。其内在动.力因素包括创造动机、需要、好奇心、兴趣、理想与信念等因素。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教学实践证明:引发好奇、鼓励质疑、指导探索、丰富想象、启发求异、引发求活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好奇——创新的使者爱因斯坦说过:“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说,就是对好奇的不断摆脱。”好奇心强是小学生的天性,有好奇心才会有深刻与独特的思维方式,才会有发明创造。好奇往往还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与思考,尤其表现出对于好奇的疑难问题能够主动思考、大胆探索。这种可贵的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18.
信会敏 《科教文汇》2007,(7X):45-45
儿童具有了创新的意识,长大才能形成创新能力。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9.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件事物的特殊认识倾向,这种认识,使人对某种事物会给予最优先的注意。兴趣是才能的支点,是创造发明动力的源泉,也是打开智慧宝库的向导和万能钥匙。兴趣对一个成才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人们能够不分时间、地点、环境、条件去顽强拼搏,能够不畏艰难险阻、锲而不舍地进行深入的研究,没有浓厚的兴趣是不可能的。一位教育学家说:“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被点燃的火把,一个发自内心的动力爆发力是最强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抓住学生心理 激活学习兴趣——计算机教学感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力求认识和接触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教学实践也说明: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对新知识、新问题、新事物充满着好奇,当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时,总是积极主动的,心情愉快地去学习,并且乐此不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把握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抓住学生好动的心理,活跃课堂气氛;三、抓住学生好玩的心理,激活创造灵感;四、抓住学生好试的心理,提供表现的机会;五、抓住学生的好强心理,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