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分析了半波损失和附加光程差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指出.它们是不同的两个物理概念。  相似文献   

2.
半波损失是比较常见的光学现象。在研究光的一次反射和二次反射现象中,常常遇到由于半波 损失而产生的附加光程差问题。  相似文献   

3.
现行一些普通物理学《力学》教材中,讲到半波损失时通常都说:波动传播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必然要发生反射,反射波与入射波在反射处位相改变π的现象称为半波损失,且当波由波疏介质传到波密介质反射时,反射处有半波损失。而一般教材中对此问题都没有给出证明,对此学员感到难以接受,只能强记其结论。为此本文从能量守恒观点出发,给出其一种证明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说明薄膜干涉中计算光程差时,半波损失发生在膜上表面反射与发生在膜下表面反射,额外程差取值同与不同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通过比较,说明薄膜干涉中讯算光程差时,半波损失发生在膜上表面反射与发生在膜下表面反射,额外程 差取值同与不同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薄膜干涉中两列反射光波间产生λ/2额外程差的条件进行详尽讨论,从而纠正一些不确切说法.如图,折射率为n_2的薄膜两侧介质折射率分别是n_1和n_3.设一列光波a的射角i_1入射到薄膜上,反射光波a_1和a_2是相干光波.又设a_1,a_2二光矢量中与入射面垂直和平行的分矢量分别是A_(s1)’,A_(s2)’、A_(P1)’,A_(P2)’.根据菲涅耳公式可推断出A_(s1)’、A_(s2)’、A_(P1)’和A_(P2)’的正负性.在a_1和a_2间产生λ/2的额外程差的条件应该是A_(s1)’和A_(s2)’,A_(p1)’和A_(p2)的正负性同时相反.出现上述情况如表一,表中“ ”“-”分别表示矢量值大于0和小于0.  相似文献   

7.
对文献[1]中关于薄膜干涉额外程差的两个结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对文献 [1]中关于薄膜干涉额外程差的两个结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两”和“二”是汉语中经常使用的两个数词,都表示整数,而且表示的数目相等。在使用中有时可以互用,因此许多同学常常以为这两个词一模一样,不注意区分并使用,于是常常出现错误。那么,如何区别二者呢? 一、读数目时用“二”,不用“两” 作为一个数字,“二”用得很广。下面分四点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0.
在波动光学中“半波损失”是一个经常遇到的问题,“半波损失”的概念及在光程差的计算中的应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学习中学生普遍反应较难掌握,出现问题很多。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逐渐总结出I一些关于“半波损失”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中针对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谈谈关于“半波损失”的教学法。1依据实例讲清概念在薄膜干涉、牛顿环、劈尖等干涉实验中,当光从一种介质入射到另一种介质时,一部分光反射回原介质,另一部分入射到第二种介质中,再从第二种介质的下表面反射回来透射到第一种介…  相似文献   

11.
12.
本用图示法直观地对薄膜上下表面二反射束间的额外程差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社会经济形态与社会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但是,长期以来,在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过程中,产生了与马克思原意不尽一致的偏差,并逐渐形成了将两个概念合而为一的传统认识。这种传统认识的主要内容是:将两个概念完全等同起来,A即B、B亦A;把同一后的概念内涵基本上都表述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唯物史观中这两个概念的混淆,使得基本理论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影响。这里仅作两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使用集合图,理清关系 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概念时,要引导学生及时把它纳入到已有的概念体系中去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即将同类概念系统化,或者弄清同类概念间的隶属关系,使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更高一级的概念体系。我在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用集合图解的方法来理清同类概念的隶属关系。 在“数的整除”这一内容中,学生很难弄清“自然数”、“0”与“整数”的关系。我根据教材所给的“自然数  相似文献   

15.
:“回环”和“回文”这两个辞格虽有相似之处,但不能混为一谈,这两者在特点、形式、功能等三方面都有它不同之处,应将它们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6.
从机械谐波波动方程入手详细论述入射波、反射波、透射波,并给出了"半波损失"产生的条件和结论。同时,对现行教材中关于出现半波损失的条件的两种说法:一是"当机械波从密度小的介质射到密度大的介质分界面时,会发生半波损失";二是"当机械波从ρv小的介质射到ρv大的介质分界面时,会发生半波损失"给出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上学期县里举行统考,五年级算术试卷有这样一道问答题:“什么叫乘法?”一个学生书面回答:“已知两个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术。”其中的“积”字写成“和”字,“和”与“积”只有右下角两点之差,但把整个题  相似文献   

18.
传统“六书”对汉字的区分标准混乱。本文在将“六书”定义为造字法的前提下,通过对传统“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进行重新梳理,发现传统“六书”划分存在两大问题:造字法和造字意图的混淆、造字法和汉字结构的混淆。第一个混淆主要针对“象形”、“指事”、“会意”字,第二个混淆主要针对“形声”字,以图理清脉络,解答人们在传统“六书”划分上存在的疑惑。  相似文献   

19.
20.
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反映客观事物的概念之间也有种种不同的关系。从概念的外延看,概念间的关系,可分为相容和不相容两种关系。 相容关系:指相关概念的外延,并不互相排斥,总有重合的地方。如:从属,同一,交叉。 不相容关系,指相关概念的外延,是互相排斥的,是甲就不是乙。如:并列、对立、矛盾。 根据以上定义,那么“左手”与“右手”这组概念,它们的外延互相排斥,是左手就不是右手,是右手就不是左手,应该属于不相容关系,具体属于不相容关系中的哪一类呢? 这倒是老师们一直争论的问题。如我们卫校四位语文老师,对“左手”与“右手”两个概念间的关系,就有三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是并列关系,有的认为是对立关系,有的认为是矛盾关系。从而导致学生的练习中也有三种不同的答案,那么,到底谁是谁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