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我国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目的之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制度之建构是由其目的的所决定的,我国既存之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目的定位之单一性缺陷,极大地限制了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过程施行检察监督之应有职能的发挥。本在对中外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目的的考察、比较之基础上,提出应当合理建构我国多元多层次的民事诉讼检察监督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民事诉讼检察权是我国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重要权力与职能,但目前民事诉讼监督存在检察监督内容不全面、抗诉事由规定不合理等许多问题,不利于发挥检察机关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职能。因此必须从依法赋予检察机关起诉、参诉和抗诉的权利,细化检察机关的抗诉事由等多方面去完善民事诉讼检察制度。  相似文献   

3.
民事诉讼检察监督是中国特色检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干预性是检察监督的重要特征。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是一个西化过程,随着意思自治、程序正义等西方法治观念的引入,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理念与民事审判改革方向之间的冲突愈来愈明显。  相似文献   

4.
《太原大学学报》2017,(4):25-28
当前在新的《民事诉讼法》中关于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内容依旧不完整,在实务中依旧存在民事调解检察监督的范围不够明确与全面,检察院对民事调解书的内容缺乏有效监督途径,检察院启动检察建议的条件不明确,民事检察监督的调查取证规范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实践中应明晰民事调解检察监督的范围,明晰检察监督的介入时间,明晰地方各级检察院调解检察监督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5.
民事诉讼检察监督是检察机关的重要业务,是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实现诉讼法治化的重要环节.然而,当前我国的民事诉讼检察监督还存在着范围狭窄、时间滞后、方式单一、力度弱化等缺陷.文章分析了缺陷的成因,并进而就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检察监督进行了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6.
一切民事诉讼检察监督活动都应以基本构造为中轴,也都是基本构造之具体实务反映.文章尝试从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和当事人三者关系来构建我国民事诉讼检察监督法律关系之构造,并考察其具体实务运作方式,同时从立法角度对民事诉讼检察监督法律关系基本构造的程序保障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民事检察制度之具体运用体现在民事诉讼法确立的检察监督制度,限制了检察权在民事诉讼领域的有效行使,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益及保证诉讼公正的要求.完善民事检察制度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拓宽检察监督的范围,增加民事检察监督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的最终确定,促进了民事诉讼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从民事诉讼最初立法目的出发,检察机关在办理民事检察监督案件过程中也应遵守诚实信用原则。这不仅是立法者的应有之意,更是其自身司法角色的需求。健全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检察监督中的适用,要不断强化检察官职业道德培训;建立检察官诚信档案制度;逐步完善违反诚信原则的法律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反思与立法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民事检察监督缘于立法缺陷,制度不完善,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职能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本文结合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针对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10.
在民事诉讼及行政诉讼的实践中,原告的起诉权经常受到法院“不作为”行为的侵害,而原告又难以找到相应有效的补救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加强对民事行政立案的法律监督势在必行。在立案监督机制的构建上,既要进一步完善法院系统内部的立案监督机制,又要大胆建立立案检察监督机制,从而实现二者功能互补,最大限度地保护原告的起诉权及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1.
民事检察监督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该项制度对于保障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立法指导思想的偏颇、法律规定的不完善,使得我国的检察机关民事抗诉监督机制不尽合理,其作用也得不到充分发挥.本文试图深入分析当前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特征和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存在的现实弊端,以构建完整的监督体制入手提出设想,以期对完善我国的民事检察监督体制和促进公正高效司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能动司法检察监督具有深厚的理论、实践、政策和法律基础。检察机关通过行使检察监督权,可以充分发挥其防止能动司法权滥用功能和保障能动司法过程中权利实现及其受侵犯时得到有效救济的功能。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客观上要求通过检察监督,保证能动司法依法进行,防范能动司法偏离司法属性、背离法治轨道等情况的发生。能动司法检察监督是检察监督的应有之义,是现行法律的规定,也是能动司法法制化和规范化的必然选择。凭借权力实现对法官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监督和制约是世界通行做法。鉴于当前我国法院和法官的能力状况、能动司法中存在的错误风险,有效规制能动司法需要检察监督的介入。  相似文献   

13.
从改进和完善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的意义,当前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就如何改进和完善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进行了阐述,对如何改进和完善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提出了初步设想,使我国的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更具有中国特色,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确保社会主义法制的健全和统一。  相似文献   

14.
在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实务中,检察机关常常对案件事实进行调查,并依据调查过程收集到的能够证明法院对案件事实做出错误认定的证据提出抗诉。然而,检察机关依据其调查的新证据提出抗诉是否会使双方当事人在诉讼中处于失衡的地位,使申请抗诉的一方借助检察机关的公权力来收集对自己有利的证据,这是颇具争议的问题。那么,检察机关在抗诉监督的过程中能否对已被法院认定的案件事实重新调查取证?能否依据调取的新证据提出抗诉?本文将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5.
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有诉讼职能与监督职能,我国民事诉讼法没有赋予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力,只享有法律监督这一职能。从监督职能行使的目的、动机来看,民事检察监督有救济性监督和督察性监督两种类型。救济性监督以救济当事人的权利为主,以监督为辅,因而在处理与当事人诉权关系时,应坚持尊重和保障诉权以及救济的补充性和适度性原则;督察性监督以监督审判权为主,以救济当事人的权利为辅,在处理与当事人诉权关系时,应坚持监督的优先性和职权强制性原则。  相似文献   

16.
由于现行立法的模糊及最高法的限制性司法解释,使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活动监督一度陷入瓶颈。民诉法修正案将执行监督纳入检察监督的范围,使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的监督权有法可依,对如何完善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活动监督的范围和方式,提出: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的监督范围应不受限制;监督方式以抗诉和检察建议为主要方式;对法院的民事执行活动要进行深度参与。  相似文献   

17.
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方式之一,是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法律形式和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的重要工具。但检察建议现在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适用范围不广。检察建议作为检察机关对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方式之一,应加强其本身的法律性,即应以法律的形式对检察建议的相关内容进行规定。  相似文献   

18.
民事行政检察是世界各国普遍推行的一项制度,但由于各国的历史传统、政权体制和法律文化的差异,对这一制度的价值定位也不尽相同。从我国宪政体制和法律监督功能上分析,完整的民行检察监督权能的内容应包括对公益的保护、对法院行使司法权以及对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的监督。随着民诉法的修订和行政诉讼法的即将修改,民行检察监督职能将更加完善。如何使“纸面上的监督权力”转化为司法实践中可供操作的实际职能,还需要在将来的检察院组织法中对这项权能进行优化配置,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缓刑的检察监督是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对缓刑整个适用过程是否合法的监督。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在缓刑执行中检察监督缺位的原因,来提出如何完善缓刑执行过程中的检察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20.
人民检察院依照宪法和法律对民事行政审判活动进行法律监督,是依法治国,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健全和完善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机制的具体本现。近几年的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实践表明,民事行政检察工作越来越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诉讼法关于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的监督,规定的较模糊,具体操作起来法检两家意见分歧较大。民事行政案件的执行是否属于检察监督的范围,现行法律对此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实践过程中对这一问题认识不尽一致,要通过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修订现行的诉讼法的途径,在扩大监督对象增加监督方式,明确监督权限和完善监督程序等方面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从而使民事行政案件执行的监督出现了空档,束缚了民事行政案件监督活动的全方位有效开展,阻碍了民行检察监督的范围,现对检察机关开展民事行政案件执行监督的完善提出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