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洪范口义》是宋初思想家胡瑗的代表作。在《洪范口义》的流传过程中,先后出现了《洪范解》(一卷本)、《洪范口义》(一卷本)、《永乐大典》本和四库本《洪范口义》(两卷本)。《洪范口义》成书时只有一卷,或名为《洪范解》。至明代《洪范口义》被收入《永乐大典》,《永乐大典》的编者将胡瑗注释与《洪范》经文对应。清代四库馆臣将《洪范口义》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分为两卷,收录于《四库全书》,这就是流传至今日的《洪范口义》(两卷本)。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籍散失惊人,从宋代起重视辑佚,然而以清代辑佚贡献最大,清乾隆时期,征求天下遗书和纂修《四库全书》为最主要的辑佚活动,对后代影响很大。其辑佚活动,主要包括四库馆从《永乐大典》中辑佚和对《四库全书》所收书籍进行大量考证及有关学术活动。其中最突出的成果有:1.清代辑佚本《旧五代史》,2.《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编纂。  相似文献   

3.
南宋林季仲《竹轩杂著》十五卷至清乾隆编四库全书失佚已久,后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佚成六卷。文章依据《竹轩杂著》历代著录题识及现存各书目所著版本状况,考辨《竹轩杂著》版本,以方便对林季仲交游、诗文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吴婷 《文教资料》2012,(26):151-153
《永乐大典》的辑佚在清修"四库"工程中占很高的地位。"永乐大典本"是《全书》版本选择的一个特点,《荟要》作为精选本亦不例外。然而二者在同书的版本使用中却出现不同的著录情况。兹据"永乐大典本"的采用情况试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5.
张学军先生《周永年对〈四库全书〉的贡献》一文,对周永年在《四库全书》编纂中的贡献作了全面总结。但周永年入四库馆的时间为乾隆三十八年,而非乾隆四十年。其所辑《永乐大典》佚书目前可确定者仅有《周官新义》、《周易口诀义》、《易说》、《老子注》、《金楼子》、《公是集》、《彭城集》、《浮溪集》、《斜川集》九种。  相似文献   

6.
宋许景衡《横塘集》原有30卷,明中叶以后散佚。清乾隆间编《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辑出20卷,缺佚颇多,仅从《东瓯诗集》收入佚诗1首。《全宋诗》、《四库辑本别集拾遗》辑得一些佚作。今从《东瓯诗集》与《东瓯续集》辑得诗4首,从《四库全书》辑得文3篇,从《永嘉集·内编》辑得文1篇。  相似文献   

7.
萧绎的《金楼子》一书辗转流传,散佚缺失,已非原貌。今所见本乃清代修纂《四库全书》时由《永乐大典》辑佚而成。作为缺佚之书,辑佚对此书是重要的,所得收获,虽吉光片羽,亦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8.
《文选颜鲍谢诗评》四卷,宋元之际诗评家方回(1227—1307)撰。《四库提要》卷一百八十六著录此书,写道:“是编取《文选》所录颜延之、鲍照、谢灵运、谢惠连、谢眺之诗,各为论次。诸家书目皆不著录,惟《永乐大典》载之。”又称是书“多中理解”,评价颇高。原书自《永乐大典》录出后,只有《四库全书》本,不易得观。笔者  相似文献   

9.
乾隆皇帝对《四库全书》的编纂甚为关注,曾屡下谕旨,对辑佚《永乐大典》、校勘、增修与撤毁收录书籍等工作做出决策。因此,乾隆皇帝的旨意对《四库全书》的编纂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四库全书总目》为中国古典目录学集大成之作,既是四库馆臣学术思想的重要内容,亦是中国古代书籍与文化的大总结.蜀籍学人杨慎作为明代开考据之风气者,受到了四库馆臣精审之批评.指出其著述“瑕瑜互见,真伪互陈”,其学术“博洽冠一时”“只成杂学”.四库馆臣在继承并理性辨析杨慎考据工作的基础上,揭示其学术源流概况,表彰其考据中强调“博学”与“博征”.通过梳理《四库全书总目》对杨慎的评价,说明了清代考据学启蒙于中晚明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叶梦得《春秋》类著述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梦得是两宋之交颇有影响的政治和文化名人,一生著述丰富。其中《春秋》类著述有5种,90卷。现尚存3种,58卷,即《春秋传》、《春秋考》、《春秋谳》。除《春秋传》保存完好外,其余两书均是由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此三部《春秋》著作自成系统,阐释体式新颖,内容宏富精深,颇有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宋朝事实》是两宋之际承议郎李攸所撰史书,在宋代流传颇广,然至后代逐渐亡佚。至清乾隆时,四库馆臣才从《永乐大典》中将该书辑出,釐定成二十卷本,并刊行于世,遂成后世通行本《宋朝事实》之祖本。因曾亡佚,历来书目对其卷次、作者等著录多有歧异。本文系统钩稽,对其作者、卷次、流传等问题逐一辨析梳理,以并略述其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杨宏道,字叔能,号素庵,又号默翁、坚白子,人称淄川先生,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他早年一度与元好问齐名,晚年诗名亦盛,人有许为诗坛盟主者。著有《小亨集》15卷,已不传。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得6卷,存诗292首,文30余篇,作品保存仍相对完整。本文对杨宏道生平事迹作粗略考述。  相似文献   

14.
名山之藏 超迈千古─—读乾隆《文津阁记》周殿芳辑《四库全书》分为三类:一刊刻,一抄录,一只存书目。其刊刻者,以便于行世,用武英殿聚珍版刷印,但边幅颇小。发依《永乐大典》之例,概行抄录正本,各天禄之储,都为四部。一以贮紫禁之文渊阁,一以贮盛京兴王之地,...  相似文献   

15.
明曹学佺所著《蜀中广记》一百零八卷,是研究四川地方史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常为史家征引。清代纂修《四库全书》时,是书被收入史部地理类三,所据为两淮著名藏书家马裕家藏本。《四库提要·蜀中广记》云:“谈蜀中掌故者,终以《全蜀艺文志》及是书为取材之渊薮。”可见四库馆臣对是书评价甚高。  相似文献   

16.
梁元帝萧绎《金楼子》为魏晋南北朝时一部重要子书,然是书散亡于明季,今本乃辑自《永乐大典》,断篇残简,辗转众手,错讹颇多。今以知不足斋本为底本,校以《四库全书》本、《百子全书》本等版本;又广泛吸收前人如鲍廷博、朱文藻、吴骞校勘成果;另《金楼子》本文所援据、因袭之旧籍,如《史记》、《汉书》、《淮南子》等,凡有校勘之价值者,并有取资。勘正原文之讹误多处,择其要者列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相士如相马》等《杂诗四首》早在宋、金、蒙古对立时期已收入元好问的诗集,清代乾隆年间,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里辑出了宋人汪藻的《浮溪集》,四首诗又出现在《浮溪集》中。对此四诗的二属情况,学术界尚乏深入的考辨。从汪、元二人各自诗文集的版本情况以及诗文内证两方面来看,四首诗应为元好问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热河志》载乾隆在癸已(1773)年所作《经畬书屋即事》首联自注云:“昨下诏访求遗书,安徽学正朱筠言翰林院贮有《永乐大典》中多秘籍,及检阅果然.惜其依韵旁罗贪多滥列,体裁不能精当;因派翰林等分校,命内廷大学士等总其成,悉取《大典》所载完善本及内府所储、外省采购多种,详为校刊,分别应刻应钞,按经史子集分部汇目,名为《四库全书》.”可见《四库》是在《永乐大典》基础上修订增删完成的.其成书从朱筠的建议看,亦可谓成于必然中之偶然.该诗颈联出句云:“十年为限程宽矣”,可见当时乾隆给的成书期限为十年.据乾隆壬寅(1782)《题文津阁》诗首联自注云“今年春仲经筵以《四库全书》第一部告成庋文渊阁”.可见由拟议编纂到第一部抄成整十个年头.  相似文献   

19.
《永乐大典》残卷中,保存了一批很值得珍贵的来代江湖诗人的资料。笔者曾将其辑集出来,以补四库全书《江湖小集》和《江湖后集》之阙,并先后撰成《宋人江湖诗补遗》(载《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4期)和《宋人江湖诗后补》(载《渤海学刊》1990年第1期)二稿。现再将剩余的佚名江湖诗三十九首录出,作为续补。这样,今日所能见到的《永乐大典》残卷中所载录的宋人江湖诗就已经全部整理出来了。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辑《永乐大典.医书》工作中,从《永乐大典》目录中仅查得《灵枢经》35篇的篇名所重字,如《寿夭刚柔》第六,归属于“柔”字,也就是用“柔”字去查《灵枢.寿夭刚柔》这篇内容,其余46篇,无据可考。因此,研究有据的35篇在《永乐大典》的分布,从而推导出无据可考的46篇,以对重辑《永乐大典.医书》铺平道路。一、从《永乐大典》目录查到的篇名为方便计算篇名字数,“论”字不计在内,如《九针论》为2个字篇名。但论字居前者,如《论勇》以二字计。经过统计,2字篇名56个,3字篇名5个,4字篇名15个,4字以上篇名5个。从《永乐大典》目录中查得篇名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