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酯化、硝化、磺化等反应,酯、二糖、多糖、肽类、蛋白质、酰胺等反应,以及用醇制烯烃和醚类,均有硫酸参加。硫酸在有机化学反应中,确实起有重要作用。在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中系统了解硫酸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对硫酸性质和有机反应规律的掌握。从中学课本看,硫酸在有机化学反应中主要有如下作用。 一、浓硫酸的催化作用和脱水作用 在下面的一些反应中,浓硫酸不仅提供H~+起着催化作用,还从有机物中按水的组成脱去氢氧元素起脱水作用。试从反应历程说明:  相似文献   

2.
[知识要点] 一、常见官能团的结构特征和主要反应 1.醇羟基(1)结构特征 羟基与链烃基直接相连.O──H的极性比C──O的极性强,故羟基中氢原子比较活泼.醇分子中的化学键在不同的条件下,其断裂方式不同,可有三种.(2)主要性质 ①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②与氢卤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 ③与含氧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 ④消去反应,生成烯烃 ⑤发生分子间脱水反应,生成醚 ③氧化反应:伯醇(RCH2OH)可氧化成醛;仲醇(R2CHOH)可氧化成酮;叔醇(R3COH)氧化时,既不形成醛,也不形成酮. 二.酚羟…  相似文献   

3.
《化学教学》1997年第5期刊载了谭和生老师的文章,阐述了实验室用一体积酒精与三体积硫酸混合加热制取乙烯的现象及解释,得出了“碳是制取乙烯的催化剂”的结论.笔者经反复实验及研究,认为碳在制取乙烯反应中的作用机理不应以“催化剂”一词来描述.众所周知,由乙醇制备乙烯,实质上是乙醇的脱水过程.接反应条件不同,可以发生分子内脱水而生成乙烯,也可发生分子间脱水而生成乙醚.乙醇的分子内脱水反应是消除反应.浓硫酸在此反应中起着催化剂和脱水剂的作用.乙醇在硫酸存在下,发生醇的碳氧键断裂,并在o碳原子上消除一个氢原子生…  相似文献   

4.
一、脱水反应的常见类型 1.醇分子内脱水 规律:醇分子内 C -O 键及羟基所连碳原子相邻碳原子上的 C -H 键断裂,脱去水分子形成不饱和键,属于消去反应。 当 -O H 不在链端时,有以下两种情况: 实验证明,脱水时以含氢较少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与羟基脱去水分子生成不饱和化合物为主。注意:(C H )C C H O H 不发生消去反应。 3 3 2 2.醇分子间脱水 规律:一个醇分子内 C -O 键断裂,另一醇分子内 O -H 键断裂脱水生成醚,属于取代反应。参加反应的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是一元醇也可以是多元醇。 R -O H H -O -…  相似文献   

5.
在学习有机化学知识时,不仅要掌握有机化合物的重要结构和性质,还要熟练掌握常见的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聚合反应(加聚与缩聚)等.要理解各类反应概念(定义)的内涵与外延,能从反应特征来判断反应类型.一、取代反应——等价替换(有进有出)1.定义: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2.类型:烃的卤代、烃的硝化(磺化)、醇分子间脱水、醇与HX反应、酚的卤代、酯化(皂化)、水解(卤代烃、酯、二糖、多糖、  相似文献   

6.
王海勋  薛德兴 《化学教学》2009,(10):20-21,33
1实验原理 在少量酸(H2SO4或HCl)催化下,羧酸和醇反应生成酯,这个反应叫做酯化反应(esterification)。该反应一般为经过加成、消去过程。质子活化的羰基被亲核的醇进攻发生加成,在酸作用下脱水成酯.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为了完成反应一般采用过量的反应试剂(根据反应物的价格,过量酸或过量醇)。  相似文献   

7.
采用部分硫酸盐代替浓硫酸作催化剂催化醇(环己醇、正辛醇)消除反应生成烯烃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催化分馏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催化剂重复使用对消除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碱金属酸性硫酸盐和部分重金属硫酸盐,尤其是硫酸氢钾、硫酸锆催化能力比浓硫酸强,而且硫酸锆重复使用性能效果更好,代替浓硫酸催化剂完全符合环境保护和清洁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化学教科书里,通常讲授酯化反应时,总是说;酸与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脱水作用,生成酯和水。这种反应叫做酯化。酸可以是无机酸,也可以是有机酸,一般说,有机酸酯较为重要,用途也大一些。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乙醇在不同温度下脱水产物不同?湖北恩施市四中(445026)谭家祥我们已经知道:乙醇的脱水反应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分子内脱水生成乙烯,另一种是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即:从上面的反应式可以看出:在较高温度下乙酸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乙烯;在较低温度下乙醇...  相似文献   

10.
酯化反应是有机化学反应中比较常见和重要的有机反应之一.中学课本给出的定义为:酸跟醇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10月第二版,《化学》第二册P.149).从中学教材来看,没有对酯化反应的历程加以分析,只是以乙酸和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为例,用含氧的同位素18O的乙醇跟乙酸反应,发现所得乙酸乙酯分子里含O原子,而生成的水是普通的水.从而证明酯化反应的过程是羧酸分子脱去羟基,醇分子脱去羟基中的氢原子结合成水,其余部分相互结合成酯.具体反应书写为:那么,是否任何一种酸…  相似文献   

11.
陆建源 《化学教学》2004,(12):42-44
了解性质是基础,掌握特性更重要(见表一)有机物类别醇酚酸酷醛卤代烃官能团名称醉轻基酚经基梭基醋基醛基卤原子官能团化学式一OH一OH一COOH一C00R一CHO一X主要化学性质与Na反应能反应,放出场易反应,放出珑易反应,放出HZ不反应不反应能反应与Na0H哪)反应不反应能反应易反应,生成盐能反应(水解)不反应能反应与NaHCoa〔盐)反应不反应不反应反应,放出COZ气体不反应不反应不反应与NaZC场(盐)反应不反应反应,生成N瓦HC03反应,放出C02气体不反应不反应不反应脱水反应L分子内脱水生成烯2.分子间脱水生成醚一般不能1不能2.在碱作用下…  相似文献   

12.
酸跟醇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其反应过程一般是: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跟醇分子的羟基中的氢原子结合成水,其余部分相互结合成酯.作为一类重要的有机反应,酯化反应是历年高考有机推断题与合成题的考查热点之一.高中教材中仅重点讨论了乙酸跟乙醇的酯化反应,但由于发生酯化反应的酸既可以是一元或多元有机羧酸,也可以是无机含氧酸,而醇也包括一元醇与多元醇,这样酯化反应就有多种不同类型.下面列举几种,以供教师在教学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烯烃分子中的双键是由一个键和一个π键组成的。π键不稳定,在氧化剂 KMnO_4碱性溶液中,断裂氧化成 d-=醇,而 KMnO_4生成褐色 MnO_2沉淀。所以,KMnO_4紫色溶液逐渐消失。其反应式是:反应中,若 KMnO_4过量,或有强氧化剂(如酸性 KMnO_4、K_2CrO_7)参加反应,则烯烃继续  相似文献   

14.
“酯化反应”的定义在不同的资料上不完全一致,举例如下:“一般指醇和酸(无机酸或有机酸)作用生成酯(无机酸酯或有机酸酯)和水的反应”、“羧酸与醇在酸作用下生成酯的反应”、“酸与醇作用脱去一分子水生成酯,这个反应叫做酯化反应”,而高中或中师课本上定义为:...  相似文献   

15.
丁二酸酐和正丁醇在无催化剂参与下,直接醇解生成丁二酸正丁单酯。用IR谱和MS谱分别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反应讨论了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对醇解反应的影响。当酸酐与醇的物质的量比为1:3,反应2h时,酸酐醇解率已达到95.8%;反应2.5h以上时,酸酐完全醇解,并且有少量丁二酸二丁酯生成。  相似文献   

16.
一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应该是中学教师必须熟练掌握的一种实验方法,同时又是大学化学教学中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本文就浓硫酸对甲酸脱水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浓硫酸对甲酸的脱水作用,是水合三氧化硫分子对甲酸进攻而引起的,三氧化硫作为缺电子的试剂进攻甲酸的羰基氧而开始的。生成一个六元环中间体,六元环中间体分解为硫酸氢根负离子和甲酰基正离子,甲酰基正离子失去质子生成一氧化碳,硫酸氢根负离子得到质子形成硫酸分子实现了硫酸对甲酸的脱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丁醚制备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有机化学实验》教科书中,制备正了醚通常是用浓硫酸作脱水剂,在134-135℃正了醇分子问脱水生成正丁醚,产率在25-30%。由于浓硫酸在反应中还存在下面缺点:①具有强氧化性,与正丁醇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醛、酸、二氧反硫、碳等副产物,导致正丁醚产率低。②副产物中  相似文献   

18.
冷等离子体具有较高的电子能量(通常为1至数10eV),而离子和分子的温度则较低,低碳烷烃在冷等离子体作用下可发生转化反应生成烯烃、炔烃等高附加值化工原料,但等离子体作用下烷烃转化反应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积炭问题,为减少积炭并提高烷烃转化率和烯烃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1 醛、酮分子中的碳氧双键跟烯烃分子中的碳碳双键在性质上有何异同? 从键的类型上看,碳氧双键是由1个σ键和1个π键组成的,理论上应该是π键强度比σ键略弱,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打开π键发生加成或加聚反应.事实也是如此,比如,醛类、酮类都可以发生催化加氢反应生成相应的醇:  相似文献   

20.
有机反应中,还原反应表现为分子中氧原子的减少或氢原子的增加.通过烯烃、炔烃、醛和酮、羧酸、酯、芳香族硝基化合物以及腈的还原反应来介绍还原反应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用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