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约翰·邓恩是名噪一时的玄学派诗歌的开山鼻祖。他的诗歌在当时曾脍炙人口,对17世纪以本·琼生为代表的骑士派诗歌的繁荣也有一定的贡献。但在随后的18世纪,遭到了当时执文坛牛耳者约翰逊博士的强烈批评。文学具有时代性,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所以有“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文,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文学与时代血脉相通,所以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约翰·邓恩在漫长的文学史进程中所经历的冰火两重天的待遇,这既是时代对文学潜在支配作用的外在显化,也是其诗歌悖理悖俗、独异于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约翰·邓恩的诗说理辩论多于抒情,把不同的思想,意象,典故掺揉到一起,意象繁多。在分析邓恩的爱情诗,死亡诗和宗教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了邓恩的诗歌的主题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汤棣华 《海外英语》2014,(21):208-209,226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人常常运用语言的技巧和表现手法来赋予诗歌文体以音乐性的韵律节奏,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歌:去,抓住一颗陨星》一直被认为是邓恩最受欢迎的诗歌之一,其韵律的运用巧妙而独特。该文从约翰·邓恩的诗歌入手,结合英语诗歌中的韵律知识,探讨了邓恩的《歌》中的韵律音乐性。  相似文献   

4.
六朝诗歌创作中出现了尚"形似"现象。张协开启了这一与"神似"相对应的描写倾向,至刘宋元嘉而成风气。这一诗风的出现与赋的影响有关,更与阴阳五行学之"天人感应"、玄学之"言意之辨"理论的影响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
东晋时期,以爱国为主题的诗歌极为少见,原因在于儒家学说受到强烈冲击,不再成为时代主流思想,其地位被以旷达放荡为特征的玄学所取代,玄学严重影响文学创作,诗歌创作普遍脱离现实;个人意识和生命意识在大动乱中觉醒,士人理想幻灭,清谈盛行,安于享乐;东晋朝廷的内部矛盾、对外政策及政治经济措施,阻碍了爱国主题诗歌的产生;又一次民族大融合,民族矛盾并不尖锐;诗歌领域的爱国主题在唐宋以前未得到恰当的开拓;传统的文学观念发生变化,栽道文学向娱情文学转化,诗歌的形式得到更多的重视;文学团体共同创作倾向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学史研究中,名的“一代有一代之学’’观影响了几代研究的思考路向,对这一观点的历史梳理、对它不足之处的质疑都有不少的成果,但是对它系统的、可信的阐释至今仍没有。经过尽可能细致的考察,章在定义了学为一种“诗意的形式’’后,从崭新的角度贯通了旧有的“一代有一代之学”。  相似文献   

7.
<世说新语>作为汉末魏晋时期众多文献资料汇总的集大成之作,仅仅研究<文学>篇的前半部分从"郑玄在马融门下"起至桓玄"自叹才思转退"65条,就可以具体而微地发掘出这一时期经学衰落转型、玄学方兴未艾和佛学后来居上的学术嬗变轨迹.这样新颖而有限的观察视角,说明<世说新语>文本对于学术思想研究的真实价值还有待进一步开掘.  相似文献   

8.
魏晋玄学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重要阶段,是在黄老思想影响下,融合儒家学说,以"神秘"和"抽象"为特征,以"自我本位"为出发点,展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对人生价值、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等的思考。由于魏晋玄学的"自我意识"即文学的"自觉"特征,这一时期的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而深远的影响。基于此,从阮籍作品的语言风格、主题内容、哲学思想等角度,深入分析魏晋玄学影响下的文学新特征。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话语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亦因有人误读,而给当今古代文学研究带来流弊。尝试从进化论与混沌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辨析误读的根源,转变解读方式,来对其进行纠正。当代人从当代文化系统出发,孤立地解读王国维的话语,是导致误读的主要原因。回溯到话语产生时的社会历史文化思潮,看进化论、西方文化思潮、中国传统经学如何合力于王国维身上,结合王国维写下这段话语时的交流的社会性质、互相制约的环境因素,解读这段话语的真实含义。借助混沌学的思维观照文学史发展,纠正其对文学史发展的简单、线性认识,从而寻求文学及文学史发展的新解读。  相似文献   

10.
戏曲理论对于“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命题的诠解主要有四种观点:倡新求变、殊流同源、天人交响以及命中定数。诠解行为本身是中国古代文艺社会学传统的延续与变革,更是戏曲自我身份认同危机的产物。诠解的先验目的性要求对文学与社会关系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教师》2019,(20)
王维大部分诗歌虽幽静秀雅,但其中亦有雄伟之美。王维诗歌中的雄伟之美,主要体现在山水诗、边塞诗、应制诗三种类型的作品中。  相似文献   

12.
13.
陈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诗歌理论批评家,"周光体"的魁首.陈衍把"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合一"作为诗歌的创作原则和批评标准,但他对"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并不是同样看重的,受清代浓厚的学术氛围的影响,陈衍真正推崇的还是"学人之诗".  相似文献   

14.
谢灵运的山水诗,向来难逃"玄言尾巴"之讥,这实流露出人们对玄言诗的一种偏见。本文认为,"玄言尾巴"的背后隐藏着作者的一股深情,而玄理与深情的融合,再加上诗中"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的山水描写,这一切不仅使谢诗达到了情、景、事、理相浑融的艺术高度,也使其与一味"究心抽象原理"而丧失真情实感的东晋玄言诗分道扬镳,从而开启了一代新诗风。  相似文献   

15.
《世说新语》作为汉末魏晋时期众多文献资料汇总的集大成之作,仅仅研究《文学》篇的前半部分从“郑玄在马融门下”起至桓玄“自叹才思转退”65条,就可以具体而微地发掘出这一时期经学衰落转型、玄学方兴未艾和佛学后来居上的学术嬗变轨迹。这样新颖而有限的观察视角,说明《世说新语》文本对于学术思想研究的真实价值还有待进一步开掘。  相似文献   

16.
南朝文学对文学之"丽"的复兴从刘宋文学开始。虽然许多研究者都指出刘宋时期文学具有富丽之美,但对于"富丽"的理解主要还是侧重于文辞的雕饰。实际上,刘宋文学的"富丽"包括辞的雕琢、意的追求以及文贵形似三个方面,体现了时人对诗赋审美作用的肯定以及对"立象尽意"的自觉追求和努力实践。  相似文献   

17.
论文学翻译之"误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以作者原意为理解作品意义的根本依据的作者中心论,还是以作品的文本自身为理解作品意义的根本依据的文本中心论,都要求译者采取力图再现作者意图、复原文本意义为目的的“正读”的阅读方式。然而,现代意义观关于文学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的研究成果决定译者对原文文本的解读具有片面性、历史性、主观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因此“正读”只能是一种理想,“误读”则是文学翻译之必然,也是再创造之基础。译者对原文文本的创造性理解和阐释,丰富了原文文本的意义,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批评者应以更加宽容的态度对待文学翻译之“误读”,因为它使文学意义重建和文化重构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戴望舒的诗歌创作历程 ,从审美观照的特点、方式这一角度 ,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追求纯粹的诗 ,后期走向现实的诗。 1 939年创作的《元日祝福》可作为前后期两类诗歌的界标。将戴望舒的两类诗歌加以区分 ,对于运用对立美学标准恰当领悟其审美意蕴和艺术特征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9.
杨淑萍 《考试周刊》2007,(39):141-142
郑敏是中国一位重要的现代主义诗人,但至今为止,对其现代主义文学思想的研究还涉足不深,因此本文将结合她的诗歌文本,从三个方面对其现代主义文学思想做一个粗略的论述,旨在能为对其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增添一丝微力。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初的白话文运动,最困难的怕要数诗歌了。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千百年来,诗歌写作已经形成了严格的范式。总的来说,无论是诗经楚辞,还是唐诗宋词,乃至元曲,都可划入诗的范畴,它们虽然风格迥异,但在格律、意象、意境等方面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