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参与式”教师培训的背景 “参与”一词出自管理学、组织行为学,揭示的是成人卷入群体活动的状态,最初是指个体作为一种有形的实体在群体活动时是否“在场”等外显的行为倾向,随着人们对人内在心理特征的重视,研究转向强调个体对群体活动在认知、情感方面的卷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主体参与性是促进学习者积极学习的心理机制。建构主义认为,个体  相似文献   

2.
教学场的存在,是每个教师都感受到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心理活动总受到环境的制约.这个环境,既指个体所处的外环境,也指个体当时的内环境,即心境.在一定的时空中,师生教与学的存在及其活动方式,会引起教学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这样一个教学动态系统,我们便称为“教学场”.教学场含个体心境的微观场、整个教室形成的中观场和教室所处的环境,如自然的、  相似文献   

3.
一、参与式教学的概念"参与"是指参加活动的个体投身在群体活动中,与群体成员之间所发生的认识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基本形式。参与式教学是指全体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同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参与式教学在"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  相似文献   

4.
<正>1.关于合作与引导《课标》将关注学生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作为实施新课程的重要教学原则。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合作与引导活动,是师生共同创造的过程,是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合作与引导活动包括学生与学生的沟通、教师与学生的沟通、群体与群体的沟通、群体与个体的沟通,以及沟通过程中一方对另一方的引导或启发。合作活动中,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语言能力大致相同,他们之间  相似文献   

5.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辩证统一的过程,现代教学论非常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们对教学的评价就不能只看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还要看学生是否真正动起来。关于这一点,人们早已形成共识。但问题是许多人对学生活动缺乏应有的认识,往往把学生活动只简单地理解为教师提问了多少学生、多少学生发言或参与了讨论、这堂课的气氛怎样等。单纯地以此作为学生活动的评价标准,不仅割裂了学生活动的“量与质”、“形与神”的关系,甚至会造成对教学评价的误导,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真正意义上的学生活动应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笔者称其为三种状态.即“感官动”、“思维动”、“思想动”。 一、感官动 感官动即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启发、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活动。它一般指学生的外在活动,比如提问、讨论等,其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  相似文献   

6.
邓婕 《教师》2012,(25):109-110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实现了由教师为中心到教师为主导的极大转变,教师尽量减少话语,把说话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互动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于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方略,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互动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所形成的教学活动,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互动是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进行的,是师生之间、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学生群体与群体之间借助教学内容而进行的生命与生命的交往与沟通。一、课堂教学互动的理论基础社会互动理论是包含建构主义观点和人本主义观点的认知框架。该理论认为.儿童一出生就进入了人际交往的世界。学习与发展则发生在他们与其他人的交往与互动中。Vygotsky和Piaget认知心理学的一个中心概念是中介作用,它是指学生身边对他有重要意义的人在他的认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效学习的关键在于儿童和“中介人”(父母、教师)之间交往互动的质量。它的另一个重要理论是“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是指比儿童现有知识技能略高一个层次、经他人协助后可以达到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胡淑文 《宁夏教育》2004,(10):16-17
课堂教学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多极主体间的交往活动,在这种交往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某一共同目的而进行沟通、对话、理解。这种交往不是一种单向的流动,而是一个动态的网,教师与学生就是网上的络,由此可见,教学交往是平等的、民主的、实质上的而非形式上的。师生在教学交往中不仅获得了知识,还陶冶了情操,  相似文献   

8.
庞华 《四川教育》2008,(10):43-43
课堂是一个生动的对话场,教师和学生在对话场里演绎着自己真实的人生,进行着心灵的对话和精神的沟通。课堂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主人,他们享有平等对话的权利,教师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课堂中,进行“群体会晤”式的对话教学。为此,我们需要构筑课堂教学中的网状对话场。  相似文献   

9.
教学反思,概念何意?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教育教学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教学”与“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和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教师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桥梁。教学反思,思有何法?自我反问法。每一堂精心设计的课是否合理?每一个教学突发事件处理是否得当?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状态为何不佳?老师的期望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何有差距?模…  相似文献   

10.
“动态”作文教学,是相对于我们目前被动的、静止的、孤立封闭、教师难于参与作文实践却又基本上支配着整个作文起始过程的教学训练方式而言的。“动态”作文的基本特征是随机、开放、沟通、合作、教师参与和学生自评等。它的基本原理主要有四点:一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绝...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课堂教学评价的模式,“以学论教”必然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自主l生原则决定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参与;教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也理所当然地应该在优化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参与的状态。现代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都告诉我们,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优劣是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在课堂中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是现代社会的要建立“全员交往”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落实素质教育、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渠道。一、“全员交往”教学模式的内涵“全员交往”是指学生与教师之间全体参与的交它既有个体的交往,也有群体间的交往,而且它更学生群体间的交往,  相似文献   

13.
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简称学科渗透)是指教师在进行常规的学科教学时,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完善各种心理品质,特别是诸如情感、意志、个性品质等方面。学科渗透是我国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一、学科渗透的意义1.学科渗透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有效教学是促进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课改的重要理念。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是“学生的参与”。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行为参与,指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是否积极、努力;第二,认知参与,指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思…  相似文献   

14.
在认知基础上形成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多维互动过程。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在共同的教学活动中,他们的心理和行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且相互制约,因此“多维”指的是在教学系统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个体与群体间的多向互动;“互动”指的是师生通过多种感官的全方位参与,促进多种信息交流,促进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从而形成的多维教学关系。  相似文献   

15.
情绪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态度体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情绪状态的优劣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从而也就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学任务的实施与完成.因此,了解与分析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改善体育课整体情绪状态,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下面就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个体与群体情绪状态对整体情绪状态的影响课堂教学是在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努力下进行的,是一种双边活动,其中一方都是以另一方为前提,两者缺一不可.如果  相似文献   

16.
<正>“卷入式”的对话教学是对话学习的一种极致投入的学习体验状态,这也是实现高效对话教学的一条捷径。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卷入式”教学侧重于从学生的情感、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强调了教学过程中学习主体积极性的调动与参与投入,将“卷入式”教学方式运用于初中语文的对话教学中,能够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地开展对话教学,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把握所学。  相似文献   

17.
“振兴中华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我国新时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把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作为学校管理中的重要课题,并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加以落实.鉴于教师的劳动是复杂性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其劳动手段是以个体的思想品德、学识才智和行为方式,在以教育对象的共同活动中影响学生,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向预期的目标发生变化.教师参与的这种育人活动,决定了教师的素质结构,它要求教师必须对教育具有正确的认识,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广博的学识和教学教育能力,才能去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据此,我们提出教师个体素质培养的要求,以教师个体素质的培养促进教师群体素质的形成,以教师群体素质的形成促进教师个体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这里的“沟通”指师生、生生,师生与教学资源、媒体的沟通,“合作”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之相应,学生的学习则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富于互动性和个性的过程。交往型的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建构,符合教学的本质规律,能促进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教学中的“互动”,不仅仅是指导教师与学生“一对一”或“一对多(”全体或小组)的活动,还包括学生个体和群体、小组之间的各种教学活动。这是一种人人参与的网络式互动,作为网络节点的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重组者、传递者和生成者。教学中的“生成”就是通过开放的教学,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资源的生成,再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及教师的回应反馈,生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问题的“生长元”,实现不同于教学设计原定内容或程序的新的教学过程的生成。因此,这里所说的互动生成,是对教学动态性、不确定性的展开状态的刻画,它是…  相似文献   

20.
教学互动是课堂上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以及学生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课堂交往活动。教学互动场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交往,使教学在互动、互促中产生群体的动力,让学习者形成自组织,自我构建,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在群性相融中、个性完善中形成良性循环,在和谐、合作、共创中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