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12月《中国青年报》"冰点·观察"栏目刊登了中央民族大学外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郭英剑教授的文章《是大学改变社会,而不是社会改变大学》,文章对当前中国高等学校办学理念所存在的弊端流露出的忧心急虑,对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针见血的批评,以及对大学乃至高等教育之使命和功能的追问,在社会各界,尤其是知识界引起了巨大反响。郭英剑教授是一位思想敏锐,学术造诣颇深的专家学者。从近年来他发表的一系列学术性研究论文和时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敏于洞察,思路广达,眼光独到而且思想深刻、批判犀利。下面这篇郭英剑教授的访谈录可以使我们管窥他作为此较文学及世界文学研究领域里卓有成就的现代型学者对全球化进程中的现代型大学乃至高等教育所作的反思,教师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培养中国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觉精神的认识,以及对作为民族文化精华一部分而参与到全球化和本土化之讨论中的高校文学课程的功能、作用及其如何教授的看法。希望这份访谈录能够对从事外语教育的教师以及知识界的学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2011,(17):17-19
本期"名家面对面",我们依然有请上海大学原中文系主任、中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邓牛顿教授,来回答湖南江永县第三中学同学们的提问。让我们用掌声欢迎邓牛顿老师和江永三中的同学们。  相似文献   

3.
<正>湖北省教育决策者把《外国文学欣赏》作为湖北高考必考教材,作为风向标,外国文学已经越来越受到受到师生的重视。但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能像教授传统中国文学那样去教外国文学吗?学生能像学习传统中国文学那样去学习外国文学吗?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了解外国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1."人"是永远的主题以"人"为中心,以"人"为首位,表现人的经历,人  相似文献   

4.
<正>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先生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一文中曾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这些精辟的论述说明了诗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尉天骄教授主编的《基础写作教程》(以下简称《教程》)从2005年第一版起,到修订后的第二版,我们多年一直使用.不仅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写作课采用,一些要求开写作课的其他专业也用.用过的教材多了,"顺手"的少.《教程》算是"顺手"的之一.我们之所以选择此种教材,有一些显而易见不很高深的理由.  相似文献   

6.
数学发展的现状与中小学数学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青教授原是华东师范大学的一位年轻数学教授,现在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数理学部担任领导职务。本文中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数学教育需要数学家的参与,希望本文能引起读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王广清 《语文知识》2003,(11):F003-F004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或许正是基于这一认知规律,结合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2003年秋季投入使用的人教版新教材对2000年版教材作了合理的调整,将原第三册第一单元(新诗单元)调至第一册第一单元,并加大了新诗的分量,力图以此培养学生的文学趣味,为他们以后  相似文献   

8.
於可训:男,汉族,1947年生,湖北黄梅人,1977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现为武汉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评论集《小说的新变》、《批评的视界》及其它理论研究和评论文章百万字。近日,笔者邀请著名学者、文学批评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於可训先生就中学语文教育发表了意见。我们的本意不在于挑起争论,制造热点,而是企望以一种比较冷静的态度,以学理的探讨为基础,就中学语文教育中的一些问题谈谈专家们自己的看法,以此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问:现在我们…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民国文学"研究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有理论倡导者,也有文学史写作的实践者,有默默耕耘者,也有不同程度的质疑者。今年7月,"国民革命与中国现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宜宾学院召开,境内外学界的一些民国文学研究专家莅临。利用会议间隙,本刊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李怡教授,台湾政治大学张堂錡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张中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刘福春研究员,就这一学术话题的方方面面加以质询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保罗·帕顿教授现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弘毅讲席教授,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院士,德里达、德勒兹及后结构主义研究国际知名学者。近年来,帕顿教授将后结构主义应用到库切、石黑一雄等族裔作家的文学作品解读中,其精彩的哲学解读为族裔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灵感。在访谈中,帕顿教授首先分享了他在中国教学和做研究的经历及感受,接着对后结构主义理论的兴起、后结构主义的局限性及解构主义在中国的接受进行了评价。之后帕顿教授指出德勒兹哲学与族裔文学研究结合可能的切入点,并从德里达"将临性"的视角对小说《极端希望》做了精彩的后结构主义解读,最后结合具体的文学文本阐述了自己关于族裔文学"丧失"特点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叶舒宪教授是当代中国文学人类学的积极倡导者及革新者之一。从他的文学人类学研究之路可以看出,他常常能引风气之先并给人以学术启迪性,是因为他能从个人的学术之路以及国际学术思潮的变革中不断地调整自己,反省自己,超越自己。经过近30年的努力,由他所倡导的文学人类学研究已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及好评,他的文学人类学研究为我们重新理解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以及中国文学提供了崭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李观华 《广东教育》2002,(12):44-44
语文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最大优势在于情与美,而情与美主要来源于文学。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阴影的笼罩下,语文教育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训练,忽视以情与美为特征的文学教育,对语文课上少得可怜的一点文学,我们的语文教师也将其皮肉与灵魂分开,变成抽出了灵魂、意蕴和滋味的文学知识、文学技巧和文学理论的传授。语文课更多的是考虑政治思想、作家名气、社会需要,忽视了文学的美感、作品的质量、人的心灵需要,学生难于领略到灿烂辉煌的文学世界的风貌,体会不到人心灵的丰富和个性的舒张。须知,学生的文学基础不牢,语文素质就只是一…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美国加州大学的J·希利斯·米勒教授的两篇文章入手,论述了我们对文学的"前理解"产生误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小读者》2011,(6):24
吴义勤,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66年生。江苏海安人。现任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中国博物馆协会文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在《文学评  相似文献   

15.
众多学者在论著中把"前七子"的复古作为"台阁体"文学的对立面来看待,把"台阁体"文学的最早代表认定为杨士奇。然而,对明代学者关于"台阁体"文学的主要观点进行一个系统考察后我们发现,明代"台阁体"文学应该起源于宋濂,明代的文学复古也源于明初宋濂等人的"台阁体"文学,只是到何、李时期达到高潮。"台阁体"文学不应作为"前七子"复古的对立,而应看成明代复古文学重要的一部分。合理理解"台阁体"文学以及明代复古运动的历史,我们必须立足于文献,澄清和修正目前学界对于"台阁体"与"前七子"关系认识上的部分偏误,并对"台阁体"进行一些翻案。  相似文献   

16.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认为:“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微”。“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开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它种类文学。”因此。对选入语文课本的古诗词。应改变过去以背诵为主的教法.注意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这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陶冶学生的文学情趣.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2011,(14):16-18
本期"名家面对面",我们有请上海大学原中文系主任、中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邓牛顿教授来回答湖南江永县第三中学同学们的提问。邓教授也是湖南人,他说,能"面对面"地和家乡的青少年朋友一起交流作文心得,他非常高兴。而且,邓教授采取了一种别开生面的方式,由五位同学全部提问完毕后,他再统一作答,这样就让他的回答显得更有整体性。  相似文献   

18.
比喻,可以变未知为已知,化平淡为生动,变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一章,许多知识比较抽象、深奥,学生也往往觉得枯燥乏味.如能在教学中信手拈来一些比喻,则能为课堂教学增色不少.下面举几例:(为了行文方便,将比喻用"--"表示,"--"左为本体,"--"右为喻体.)  相似文献   

19.
英美文学课长期以来都是英语专业难以破解的一道教学难题,而开放式课程的兴起却为我们破解英美文学教学难题提供了难得的思路。本文以教学理念为线索,分析中美文学课之间的差异。以期能为破解英美文学教学难题提供一些有用的东西。  相似文献   

20.
<正>"文学死了",这是近年文坛的炸弹式命题,也是已经过去的2007年文坛的关键词之一。网上查阅"文学死了",居然有1114000条之多。初闻此言,让我这个以教授文学谋生的人莫名惊慌。文学死了,那大学还办什么中文系、文学院?以教授文学养家糊口的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