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报道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界的行规行纪。无数新闻工作者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然而,不无遗憾的是,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新闻失实的情况屡屡出现,虚假新闻成了新闻传播中的一个痼疾。新闻传媒的信誉和新闻工作者的形象因此受到严重损害。 新闻为什么会失实?虚假新闻何以屡禁不止?它有哪些表现形式?其危害在哪里?如何从新闻职业道德的角度寻找防止新闻失实,杜绝虚假新闻的办法?这是本讲要探讨的问题。 一、虚假新闻的表现形式 虚假新闻是指未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貌,带有虚假…  相似文献   

2.
张志新 《新闻三昧》2005,(12):17-19
时下,新闻界上下一心制止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已经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声势。许多新闻媒体在强化管理,建章立制,严密防范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发生的同时,组织从业人员反复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关于新闻真实性的论述,以进一步提高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认识路线的自觉性,从根本上铲除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赖于生存的土壤,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从一篇失实新闻想到的□季波真实性问题是新闻界的一个老话题,失实似乎是一个难以医治的顽症,虽然新闻界对此强调了再强调,但失实仍时有发生。为何?前些时,某大报刊登了一篇《一个小保姆和一部未出版的书》,推出一位天才的、自学成才的典型人物,成为一时的热门新闻...  相似文献   

4.
<正>电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电视权威性及作为公共媒体公信力的关键因素,电视新闻报道真实性问题探讨涉及到了真实性及失实两方面的因素,是当前学术界探讨比较多的问题。根据电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失实性本文分为两部分阐述,一部分是从现实真实、媒介真实和主观真实三方面诠释了新闻真实性问题;另外,一部分则从新闻真实性的角度出发谈到了新闻失实,具体分析了电视新闻失实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从去年起,一场制止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的人民战争已在全国各地打响,新闻界上下一心,同仇敌忾,重拳出击,并对其进行围追堵截,已经形成了强大的肄论声势。许多新闻媒体在强化管理、建章立制、严密防范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发生的同时,组织从业人员反复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关于新闻真实性的论述。以进一步提高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认识路线的自觉性,从根本上铲除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赖以生存的土壤,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新闻报道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界的行规行纪。无数新闻工作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然而,不无遗憾的是,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新闻失实的情况屡屡出现,虚假新闻成了新闻传播中的一个痼疾。新闻传媒的信誉和新闻工作的形象因此受到严重损害。新闻为什么会失实?虚假新闻何以屡禁不止?它有哪些表现形式?其危害在哪里?如何从新闻职业道德的角度寻找防止新闻失实,杜绝虚假新闻的办法?这是本讲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显而易见的常识。新闻失实会带来一系列不良的后果,不仅会误导受众,混淆视听,甚至以讹传讹,损害新闻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而且可能引发新闻官司,并可能承担败诉的后果。有资料表明,在近10年我国发生的近千起新闻官司中,因新闻事实失实引起的占80%,且大多数以新闻单位败诉告终,可见维护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关于新闻失实的问题,我国新闻界一直高度重视,采取不少措施加以防范。1984年全国召开过专题的新闻真实性座谈会。将新闻失实归纳为十种表现加以痛斥,并要求新闻单位切实杜绝。遗憾的是,这么多年过去,这种种新闻失实的表现在我们的媒体中一直没有消失,且有花样翻新。言过其实仍大量存在。在报道中作者不是实事求是地报道新  相似文献   

9.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显而易见的常识。新闻失实会带来一系列不良的后果,不仅会误导受众,混淆视听,甚至以讹传讹,损害新闻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而且可能引发新闻官司,并可能承担败诉的后果。有资料表明,在近10年我国发生的近干起新闻官司中,因新闻事实失实引起的占80%,且大多以败诉告终。可见维护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所谓新闻传播中的更正,就是在新闻报道发生失实以后,媒体针对失实内容所发表的更改纠正说明。“一切新闻的主要因素是真实。”(1)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首要原则,这是中外新闻工作者的共同理念。但是,新闻工作特有的运行机制使新闻的真实性有时又显得异常脆弱,采访、写作、编辑、排版、校对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侵犯新闻的真实性,从而使新闻失实的发生带有某种必然性,更正也就相应地成为新闻媒体在传播活动中无法回避的课题。中国新闻界对如何防止新闻失实进行了大量研究,而对新闻失实发生后如何更正则至今鲜有论述,这不能不说是新…  相似文献   

11.
张红彦 《中国广播》2007,(12):46-47
新闻的生命力在于真实。新闻的真实性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都应当普遍遵守的基本原则。但是,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各种各样的新闻失实仍然屡见不鲜。对此,受众不满,媒体不安。难怪有人说,新闻失实近乎成了一种“顽症”。造成新闻失实的原因可以列举许许多多,有主观的、客观的;有主观故意的、也有非主观故意的。其中非主观故意的原因造成新闻失实现象所占的比重相当大。那么既然不是主观的、故意的,怎么还会出现新闻失实的现象呢?  相似文献   

1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可是,近一段时期,《京华时报》等报刊出现的严重失实报道给社会造成恶劣影响,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损害了新闻单位的权威性、公信力。日前,新闻出版总署发出《关于采取切实措施制止虚假报道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报刊出版单位规范新闻采编工作,制止虚假报道,维护新闻单位的公信力。那么,在新形势下,虚假新闻有哪些特点?产生虚假失实新闻的成因是什么?如何防止虚假失实新闻的发生呢?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必须真实,是新闻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新闻报道真实,观点正确,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准则.新闻报道虚假,就谈不上新闻的可信性、公信力,也就失去了新闻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失去了大众对媒体的信任.新闻也就失去了生存、发展的基础,也就更谈不上什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新闻报道出现的失实或虚构,夸大和片面性报道,不仅新闻工作者失去了职业生命,而且社会影响恶劣,负面作用广泛,因此,新闻工作者在加强从业思想道德建设的同时,在采访中还要深入实际,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在采访和组织稿件的工作中,处理好"短、快、活、强"与"真"的关系,避免新闻报道的失实.  相似文献   

14.
“史上最毒后妈”、“纸馅包子”、“中国将抛售美元”……最近一段时间,一条条具有“轰动”效应的假新闻频频见诸报端,向新闻真实性和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发起了严峻的挑战。制止和防范新闻失实,成为摆在新闻界一项刻不容缓的严肃任务。  相似文献   

15.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生命力首先就在于他的真实性,没有了真实性,新闻也就失去了本身应有的价值。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杜绝虚假报道是新闻工作者恪守的铁律。记得刚到报社工作时(1984年),当时的总编辑就告诫我们:新闻必须要真实,不要因为采访不细造成新闻失实,  相似文献   

16.
在今年4月15日出版的沈阳日报上,引起读者注目的是一组有关失实报道的公布材料,它具体地列举了本报在去年发生的7条失实报道的题目、时间、失实内容和失实原因。这是我们编委会自我批评、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加强新闻的真实性而采取的措施。为了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从1983年起,每年4月15日,在报纸上把前一年度比较突出的失实报道公布于众,求得群众的监督和批评。平时,每当报道中出现失实问题时,我们及时地在报纸上进行更正,并  相似文献   

17.
虚假报道、虚假信息不时地通过不同渠道屡屡出现在不同媒体上,歪曲了新闻的真实性,不仅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也失去了媒体权威性和公信力,所以坚决遏止、封杀、杜绝虚假新闻已经势在必行,必  相似文献   

18.
赵金 《青年记者》2010,(11):49-51
前不久,重庆新闻界因为关于中国作协开"豪华会"的虚假报道打响了"新闻打假"战,提出要正本清源确保新闻真实性。近年来,虚假新闻屡屡出现,虽然从媒体到社会都对此深恶痛绝,但却屡禁不止,而且大有花样翻新愈演愈烈的趋势,对媒体公信力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应对这种局面,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从专业的角度讲,则需要我们的采编人员较深层次地理解新闻真实的含义,对新闻失实的主观原因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杜绝失实新闻,在新闻界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然而,失实新闻却令新闻界防不胜防。尤其是新闻编辑,一方面总是时刻担心失实新闻从自己眼皮下放过去,而另一方面还是不断有失实新闻“出笼”,因而感到束手无策。愚以为,防范失实新闻,虽然有一定的理论性,而更主要的则是一个实践问题。要想完全杜绝失实新闻,恐难做到;但作为新闻编辑,不断分析新闻失实的规律,从中吸取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提高识别稿件中的失实之处的能力,尽量减少失实新闻,还是可以做到的。  相似文献   

20.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当前很多媒体的新闻失实现象仍层出不穷,对新闻报道和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带来很多甚至是巨大的负面影响,新闻失实,这里面,既有新闻人对新闻真实性认识不足甚至模糊的因素,也有媒体“把关人”把关不严等原因,认真贯彻新闻必须真实这一理念,纠正新闻失实这一顽疾,是现在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课题。本刊这期专题研讨,意在探讨新闻失实原因及对策,希望新闻从业人员及新闻研究人员,献计献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