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语句中的肯定否定同义现象张维耿在一般情况下,汉语的肯定语句和否定语句,其语义总是相背或相反的。如“我想去成都”,“我不想去成都”;“这两双袜子一样”,“这两双袜子不一样”;“屋子里有人”,“屋子里没有人”;“这本书他看过”,“这本书他没看过”;等...  相似文献   

2.
尘衣 《初中生》2006,(7):4-8
印象 “你看过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吗?”“你知道孙悟空吗?”如果问100个人这样两个问题,从大人到小孩,可能会有98人回答“看过”“知道”。“那么,你知道孙悟空的扮演是谁吗?  相似文献   

3.
看过电视剧《马大帅》的人,都忘不了范伟扮演的彪哥说过的一句话:“论成败,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  相似文献   

4.
听海声     
<正>“轻些走。他们会听见。”“去看海吗?”“去看日出。”木板做的台阶,边角翘起,破旧的帆布鞋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简洁的对话入文,个性的背景,作文篇始即有场景之悬。)“你看过日出吗?”“没有,我没看过,和小海一样。”“嗯。”年轻的女孩子,扎着松散的辫子。台阶一级一级,辫子一甩一甩。(画面拉近,“年轻女孩”是朝气,也是活力。“一级一级”“一甩一甩”是节奏,也是轻松——一个人的轻松。)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奖励》2008,(2):78-78
(本刊讯)看过神话故事《一千零一夜》的人可能都曾幻想拥有一条可以飞行的飞毯。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利用物理学和数学原理,飞毯有可能“飞”出神话,“飞”入我们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6.
《海外英语》2013,(3):7-7
“007系列”经典电影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詹姆斯·邦德也让很多影迷为之倾倒,但你注意过里面的超级坏蛋吗?本文评选出“007系列”超级坯蛋前五名,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超级坏蛋吧。  相似文献   

7.
畅销书     
文学课上,一位年轻的女学生问教授是否看过一本现在很畅销的书,教授承认没有看过。女学生惊讶地说:“哟,这本书发行三个月了,您怎么还没有看过?”教授不紧不慢地问学生:“姑娘,你读过但丁的《神曲》吗?”女学生说:“没读过。”教授说:“那你可要抓紧啊,它都问世好几百年了!”畅销书@佚名  相似文献   

8.
1938年10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一次休息时,毛泽东主席对贺龙说:“中国三部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谁看不完这三部小说,不算中国人。”贺龙说:“没看过,不过我不是外国人。”毛泽东看着徐海东问道:“海东,你看过这三部小说没有?”徐海东说:“《三国演义》看过,《水浒传》也看过,《红楼梦》嘛,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没看过。”毛泽东笑着说:“那,你算半个中国人。”毛泽东说过,《水浒传》描写北宋末年的社会情况,当时农民起义,群雄割据,占了好多山头,最后汇集到梁山泊,建立了一支武装,抵抗官军。这支队伍来自各个山…  相似文献   

9.
【杯子】美国人:“你看过木头做的杯子吗?”中国人:“没有!”美国人:“那为什么你们中国字的“杯”是木字旁?”中国人:“杯”字旁边不是有个“不”字吗!也就是说它不是木头做的。  相似文献   

10.
笔者最近作过一次问卷调查.数据表明:初中生几乎人人看过“口袋书”.平时每个班每天有十本左右的“口袋书”在学生手中传阅,用学生的话讲,谁没看过“口袋书”,那他(她)就落伍了。何为“口袋书”?为什么它有如此吸引力?  相似文献   

11.
一位父亲遇到了一个难题,他的未成年的孩子们要求看一部“少儿不宜”的电影,因为电影的主演是他们最喜爱的演员,而且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说电影拍得很好。电影之所以“少儿不宜”,是因为片中有极少量性和暴力的场面。  相似文献   

12.
丁辉 《学习之友》2012,(10):52-53
曾经看过一篇论及40年代“土改”的文章。那个时候党的农村基层政权号召贫苦农民斗争地主,常有在“斗争会”和“忆苦会”上即对地主分子大打出手的现象,当场被拉出去枪毙的也不少。文章在讲了这些之后,作者站出来发了句感慨:“其实哪一个农民不想做地主啊!”这句话“幽默”得让人绝御.又深刻到让人几平难以腾挪。  相似文献   

13.
曾看过美国电影《廊桥遗梦》,那浪漫的爱情故事深深打动了我,而“廊桥”两字也自此留在了我的记忆中。后来,我才知道,温州的泰顺就是有名的廊桥之乡。作为一个温州人,家门口的“艺术”怎么能不去拜访一下呢?  相似文献   

14.
凡是看过张泉撰写的新书《山花无闻自绽香》的人,都对此书赞赏不已。有人说他是“少儿问题研究专家”,他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有人说他是“出色的业余作家”,他说:“我只是钟爱教育,有感而发而已。”用他自己的话讲,那就是——“科学知识无国界,老马奋蹄著花香。”  相似文献   

15.
不知有多少人看过《装在套子里的人》后痛恨别里科夫,那么一个微不足道的中学教师,胆小如鼠,整天战战兢兢、惶恐不安的,不讨人喜欢,确实也很难让人恨他。 终其一生,别里科夫似乎没什么不可饶恕的罪行,但很多不明真相的人认为他的“罪行”有以下几条:  相似文献   

16.
邓笛 《广西教育》2007,(7C):39-40
一位父亲遇到了一个难题。他的未成年的孩子们要求看一部“少儿不宜”的电影,因为电影的主演是他们最喜爱的演员,而且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说这部电影拍得很好。电影之所以“少儿不宜”,是因为影片中有极少量性和暴力场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听过长篇评书《隋唐演义》或看过电视剧《隋唐英雄传》的人都知道:瓦岗寨有位英雄人物程咬金,凭借自己最拿手的“三板斧”,打了好多胜仗,后来居然还当了一阵子皇帝。在如火如荼的第八次新课改实践中,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经历一场暴风雨般的“洗礼”,如果没有真本领,恐怕很快就会在新课改中“败下阵来”。笔者认为,要想在新课改中“立于不败之地”,起码也得有“三板斧”。  相似文献   

18.
问:明天,你是不是去北京?这句话强调的重点是什么? 答:强调的是“明大”。一般来讲,当句首状语用逗号与主句分开时,强调重点应是逗号前的状语。这类问题其实从语感上仔细琢磨就可答出。 问:“我知道,你没看过。”这句话是单句还是复句? 答:如果没有上下文,只从这个句子着眼分析,这句话应是两个人之间的对话,“你没看过”可作为主句的宾语,中间的逗号只作为一个语气上的短暂停顿,可以省去。 但如果专为此句设置一个3个人之间的对话时,“你没看过”的说话对象与“我知道”的说话对象是不同的人,那么在语气上的停顿就不应该…  相似文献   

19.
时下教师给学生写操行评语存在一些通病。一是刻板,二是僵硬,三是枯燥,无个性,无色调,无文采,像一个产品说明书。试想,学生等了一学期,等来这样一段文字,内心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呢?这样的评语,笔者当学生时看过,没看到时想看,看过后就不想再看;当教师时写过,边写边看,看过后就不想再看。笔者力图改变这种现状,总的原则,是变“评语”为“话语”。话语就是促膝谈心的“私语”,是谈话双方面对面的交流,是没有“第三者”“窃听”的“私聊”。教师书写评语前,自己先要“进入角色”——想像面前就是这位学生,他活生生地坐(…  相似文献   

20.
秘制牛筋丸     
一天,我问一个同学:“你看过《钢炼》(《钢之炼金术师》)吗?”“什么?肛裂!没……没看过。”“没看过?真没见识,走!上我家去,我给你看看。”“看……看你的?”“是啊,是看我的。”“不不不,我还是不看比较好。”“为什么啊,内容又不是不健康。”“健康?让人看你屁屁!”“拜托,我说的是《钢之炼金术师》!你真笨!”“原来这样啊,不好意思,不过下次请你说全名。”D秘制牛筋丸!541002$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初352班@唐艺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