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特点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融合。历来的(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文件反映了国家构建职普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与诉求。职普融通的学术表达在不同时代的学者研究中被赋予了不同的理解与内涵。推进职普融通的有效策略主要体现在内容形式与实践路径两个方面:内容上,整合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将职业教育作为一个整体贯穿基础教育阶段;路径上,建立综合中学、实行校际合作与校企合作、采用学分制以及构建国家资格框架。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2022年5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一改旧法中“实施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的表述,取而代之为“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从“职普分流”到“职普融通”,是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合理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建议从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探索综合高中建设、完善职教高考制度与“1+X证书”制度、深化产教融合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等方面构建贯穿各学段的职普融通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梳理与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关于职业教育“普职融通”的政策变迁,将我国“普职融通”推进工作分为前渗透阶段、探索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深化发展阶段等四个阶段。分析发现,我国存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有待明晰、“普职融通”模式缺乏针对性与创新性、横向融通深度不足、纵向贯通遇到滞碍等问题。反思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系统提出“普职融通”未来的发展建议:加强顶层政策设计,实现“普职融通”系统发展;促进中层的模式创新,实现“普职融通”多元发展;推进基层学校的课程改革,实现“普职融通”精准发展。  相似文献   

4.
职普融通是促进学生全面且个性发展的重要抓手。2022年职普融通类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我国职普融通育人模式构建的现状,其基本经验包括共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立职普双师协同队伍、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创新互联互通运行机制、健全融通育人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当前,职普融通仍需进一步深化与完善,以职业形态课程为抓手,构建职普融通课程体系;建立职普双师流动教学、双向交流互动机制;发挥职教社会服务功能,与普教形成资源共享;完善职普联席会议制度,统筹规划职普融合活动;树立人才培养的质量观,构建人培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普职融通”产生的背景、国内发展现状,从升学、资源共享、学分互认等方面对中职校实施“普职融通”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是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科技迭代创新过程中,职业教育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连云港作为一座产业特色鲜明的东部海滨城市,当前在“三融”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国家政策要求、地方产业需求等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与不足,亟须在政策体系、体制机制等方面创新思路和举措。针对这些问题,要优化职普融通设计,提升纵向贯通水平;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校企合作质量;促进科教融汇,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普职融通是世界高中教育改革的主旨追求,也是我国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重要走向。目前,我国高中教育的普职融通改革举步维艰,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普、职不等值,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低;高考相关改革滞后,尚未建立相配套的考核评价制度;普、职壁垒森严,缺乏区域性的统筹与协调;政策停留于提倡,缺乏具体的实施建议和强有力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8.
当前职业教育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愈加凸显,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和渗透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本文以西部地区C市为例,通过调查了解职普融通的现状,发现虽然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颇,制约职普融通发展的因素较多,但发展预期乐观。可以从建立保障政策与机制、提升影响力、加大经费投入、科学规划职普融通路径等多途径入手破解困境。  相似文献   

9.
高中阶段对于人才培育具有重要的形塑作用,职普间的长期割据难以契合教育系统内部要素的动态整合,职普融通在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在理论维度,沿循职普融通在个体、协同到公共理性的脉络以明晰其价值意蕴;在实践维度,从横向、横纵双向、垂向层面能够探寻其现实样态的确切表征。然而,高中阶段职普融通在推进过程中仍存在政策制度不完善、教育系统内部失序、考评和转换机制失当等现实困窘,掣肘职普融通的推进过程。对此,通过充实政策规范、加工教育教学范式、优化评价机制、疏通成长向道等措施,促使职普从定界走向跨界,从封闭走向融合共生。  相似文献   

10.
职普融通是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关键,也是国家近年来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职普融通对健全国民教育体系、打通人才培养“立交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国家资历框架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当前实践来看,职普融通面临脱离义务教育阶段基础、缺乏高中阶段整体制度设计、难以打通高等教育阶段层次障碍等现实困境。据此,可从细化宏观政策指导、强化义务教育阶段的职业启蒙和劳动技能教育、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推动职普融通的发展,将职普融通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应否融合、能否融合,一直颇有争议.今天看来,主张融合的观点是有远见的,也是比较符合实际的.但是这种融合不应是纯功利性的、短期行为的,而应当进行系统思考,其实施也不应是全方位、无条件的,而应明确主要原则、抓住主要环节,进行系统设计.目前比较合理的选择是在农村初中教育阶段、城乡高中教育阶段的职业高中部分、高等教育的专科至硕士教育层次和社区教育及转型教育进行"职普融合".这种融合有利于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和教育结构的整体优化,有利于职业教育体系的健全和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趋势,就是从过去作为层次的职业教育,向作为类型的职业教育转变,也就是职业教育从原有的教育大体系分离出来,成为与整个普通教育体系并行的独立体系。但从长远来看,构建作为类型的、与普通教育完全分离的职业教育独立体系并不是一种适当的选择。要从深层次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真正建立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走“职普融通”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之路才是一种重要选择。因此,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关键要素是“职普融通”。“职普融通”是完善现代教育体系、真正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的关键一着;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育人与育才有机统一的重要一环;是提升职业教育地位、从深层次破解和纠正歧视职业教育的根本所在。建立“职普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在于本科教育,构建与普通教育既相对分离,但并行不悖、相互融通,又层类交错、有机统一的现代职业高等教育体系框架是建设高质量职业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路向。  相似文献   

13.
制度因素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以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事实为依据,从制度层面入手,能够很好地探究制度对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意义。通过加强制度安排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样态,通过实施具体制度为我国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4.
15.
“通识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为个人今后多方向发展提供全面知识准备。高职教育的文化基础知识教学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高职的专才教育有滑入庸俗化的现象,有可能丧失“高等”与“高级”的本质属性。“高等”,就高在基础文化科学知识的层次,高在专业技能的理论上;“高级”,就高在做人的品质,高在发展潜能上。高职教育有必要研究适合自己的通识教育模式,三年制专科高职能否采取专业、通识、实践三项教学并重的模式,创新四年制双专业高职本科,采取两个专业和通识、实践教学四个一年学时模式,以培养现代高级实用型、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6.
基于“立德树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和新医科人才培养理论,从顶层设计、组织机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和师资保障等六个方面构建高职医学专业“六位一体”通识教育体系。体系以“三修养、三精神”为教育目标,以具有高职特色的“通识教育学院”为机构保障,以“三层次、四模块”为课程体系,以“三结合”为教学模式,以“多元化”为评价标准,以“教师共同体”为师资保障。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面向市场背景下,审思通识教育面临的困境,探寻加强通识教育的路径,正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必然追求。通过分析通识教育的理论和当前高职学校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认为高职学校强化通识教育必须树立通识教育理念,实施通识为本、专识为用的教育理念、加强师资队伍、重视实践体验、设计合理课程体系等策略,以期提高高职学校的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18.
埃里克森创建了以自我同一性为核心的人格发展渐成说。他认为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是一个终生的过程,但由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原因,青年面临同一性危机,处于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对象正处于同一性危机期,埃里克森的理论对中等职业教育在课程内容、专业设置、教育方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对高职教育定位中"类型论"与"层次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高职教育是一种类型还是一种层次"的争论进行了分析,在分析各自利弊的基础上进而提出,高职教育是一种类型,它可与普通高等学校有相同的学制,但不意味着一定要完全相同.因为高职教育有相当多的教育活动在校外进行,它的成功还取决于与企业的合作因素,同时,学士学位之上的高职教育层次由于与普通高等教育越来越接近而难以区分.文章同时也阐明了高职学生应该有机会获得学士学位,否则会损害高职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在高职院校加强通识教育,既是教育的本质诉求,也是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还是顺应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需要。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在“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形成通专结合的高职教育观,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并构建育人体系,探索在课堂中学习、在环境中熏陶、在生活中感悟的通专结合途径,形成了通专结合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