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工匠精神培育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对于工匠精神的培育起着基础性作用。当前,在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存在重视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忽视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现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甚至是部分职业学校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一个盲区。职业学校是职业教育的主体,企业是工匠精神培育的载体,唯有在校企合作平台中才能让学生感受企业的文化和真实情境,感受到工匠精神的真谛,厚植"工匠精神"。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职业学校来讲,要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与企业共发力,齐推进,使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中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已经是提高学生成长质量的重点工程,也是进一步发挥中职院校自身社会服务职能的关键性任务.本文从中职院校的校企合作角度出发,通过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展开分析,阐述了当前中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发展现状,论述了工匠精神培育的基础内涵,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阐述了如何在工匠精神培育的视角下打造校企合作模...  相似文献   

3.
汪希  张铠 《科教导刊》2023,(26):14-16
文章分析了校企文化内涵相互融合度不高、学校培养目标与产业需求相互结合度不深、校企师资专家相互融合度不强等问题,提出推进校企合作、工匠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人才培养方面,搭建“三全育人”新平台,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专业建设方面,对接产业发展,推进课程改革;教学组织方面,建立产教研平台,形成“产教研学”融合机制;师资队伍方面,优化产教资源建设,促进校企师资有效协同。  相似文献   

4.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本研究以J大学地铁订单班为个案,探究J大学地铁订单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为地铁行业输送大批优秀毕业生、地铁订单班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但是该班也存在课程中关于工匠精神的内容太少、教师队伍难以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较少等问题。本研究从增加课程中工匠精神的相关内容、健全工匠精神宣传教育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和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等方面提出了构建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学生工匠精神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阐述了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最后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包括加强校政合作与交流,营造培育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转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理念;加强校企合作,实现校企人才共育;等等.  相似文献   

6.
李寒 《职教通讯》2018,(23):30-35
职业教育是工匠精神的载体,而工匠精神则是职业教育的灵魂。中西工匠精神都源于古代的工匠技艺,并不断发展。工匠精神虽无权威定义,而匠技、匠心和匠魂乃其不变的三极。在"工业4.0"时代,在"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担当起了时代赋予它的历史使命,既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又培育学生由技而道的工匠精神。具体而言,职业教育要创新职业教育教学,加强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的现代学徒制并学习国外经验,才能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国家和企业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也是实用与审美的诗性融合。  相似文献   

7.
高等职业教育以工匠精神为人才培育的逻辑起点和落脚点,能够为服务国家战略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是技能型人才职业生涯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高等职业院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动力。对于工匠精神的培育,应加强技术教育和人文教育、深化校企合作以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主阵地,将思政元素渗透和融入大学语文课程,使专业课与基础课、通识课形成育人合力,既关注学生的专业成才,又关注其精神成人."工匠精神"的培养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专业能力,而大学语文课在"工匠精神"的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文学经典教学,让文学作品以艺术的感动和形...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新常态经济环境下的高速增长,产业结构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创新的驱动方向。转型成功后的产业链实现了强有力的后盾。针对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引领方向趋势,边教育实践边打造"工匠精神",为高校联合校企合作办学深度打造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宗旨,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发展的全能型人才,全面提升高技能型人才素养及质量,边教育实践边推动创新创业型改革人才不断辈出。  相似文献   

10.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服务社会、彰显特色的可行模式。结合实例探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实现路径,确立校企合作模式遵循的基本原则,可以为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与理论探索提供借鉴与指南。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和培育工匠精神的历史重责任。然而目前职业教育仅重视职业技能与知识,忽视校企合作和职业精神,严重制约着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职业院校要实现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使命,就要以工匠精神为基调重新定位办学理念,并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着力点,以校园隐性文化为载体,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开辟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13.
工匠精神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反映人类在劳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对工艺技术精益求精、对生产经营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和价值追求。工匠精神具有职业性、实践性和传承性等特点,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培育工匠精神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从培养目标来看,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职业活动为载体,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熟练操作技能和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从人才培养模式来看,现代职业教育需要面向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着力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并注重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需要有"工匠精神"。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技能劳动者的重任,必须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这种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多种形式的教育。本文提出结合专业教学实践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方法,并探讨了通过开展实训周和校企合作,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5.
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需工匠之师培养大批富有"工匠精神"的工匠。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作为开展培养工匠之师的主阵地,迫切需要得到"工匠精神"的助力。文章通过对"工匠精神"和工匠之师内涵的分析,论述了培养工匠之师需融入"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和"工匠精神"培育机制,建议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通过调整培养目标指标、推行"校企校合作"的学徒制培养模式、加强"德艺双馨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和营造富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等途径培养"工匠之师"。  相似文献   

16.
优秀的工匠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并得到普遍尊重,除了身怀绝技,更重要的是他们具备精益求精、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工匠精神",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升级迫切需要大量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作为培养制造业专业人才的主要基地,高职院校应当抓住机遇,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塑造,并使这种培育和塑造充分渗透到教学和实训的各个环节中去。  相似文献   

17.
18.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高水平对外开放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对教育对外开放提出了新要求。工匠精神作为“中国制造”由数量取胜向质量取胜转变的精神支撑,使得正确认识其实质与内涵、探索培育工匠精神的路径与方法,成为中国职业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德国在培育工匠精神方面具有良好的口碑,是中国近年来学习的重要对象。在工匠精神视域下探究中德职业精神培育的合作路径,不仅扩大了中德两国教育领域交流合作的对象和范围,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对外开放与自主发展,也推动了“一带一路”建设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是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培养出来了一些专业素质水平很高的学生,但是由于学生职业素养的缺乏,导致其并没有将职业技能充分地发挥出来。由此可见,我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已经由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培养,逐渐转化成了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但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并不是盲目的,工匠精神为我国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工匠精神可以丰富综合素养培养的现实价值、强化综合素养培养的技能定位、明确综合素养培养的多元追求。通过对高职学生综合素养现状调查了解到学生对综合素养影响个人发展指标的认可度统一,学生、教师、企业对综合素养重要指标看法不统一,教师、企业对学生综合素养相关指标的评定也不统一。据此,发挥工匠精神在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应该立足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协调教师、企业与学生的关系,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从课程教学、专业发展、师生实践、文化建设、产教融合等方面入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