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湖南省企业高技能人才数量还很少,技能人才文化层次普遍偏低,技能人才年龄多数在35岁左右,以男性技能人才居多,省内各地区企业技能人才的发展也存在不平衡性.与观念及体制相关的因素是制约技能人才发展的两大方面原因.协调好社会各要素关系、扭转观念、加强技能人才的职业培训是发展企业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一、积极营造全社会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良好环境 1.大力营造全方位的舆论宣传体系 为改变社会上对“蓝领”的种种偏见,市委、市政府从加强舆论宣传入手,努力营造技能人才大有可为.人人尊重技能人才、争做高技能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2004年以来,在全市广泛开展了以“单位学海尔,个人学许振超”和“个人创一流业绩、企业创一流品牌、社会创一流环境”为内容的“双学三创”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海港工人许振超爱岗敬业、学习创新、团结奋斗的品质,宣传海尔集团敬业报国、追求卓越和持续创新的精神,激发高技能人才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营造全社会重视技能人才成长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3.
自我开发是高技能人才挖掘自身潜力、完善自我的重要方式.隐性知识的特征、人才成长的规律以及企业培训的局限性等要求自我开发成为高技能人员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的必然选择.从企业实际情况来看,基于创新能力提升的“自我钻研”途径、基于隐性知识习得的“干中学”途径、基于技能水平评价的“技术比赛”途径是高技能人才自我开发的三种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技能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湖南省高技能人才数量还很少,技能人才文化层次普遍偏低,而且各地区技能人才的发展也存在不平衡性.与观念及体制相关的因素是制约技能人才发展的两大方面原因.协调好社会各要素关系、扭转观念、加强技能人才的职业培训是发展企业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加强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军 《成人教育》2008,(1):22-23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对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其中既包括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还包括了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由于我国“重学历、轻技能”的传统培养人才观念,导致我国的技能人才总量严重不足,其中高技能人才更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高薪难求”的局面,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系统的职业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王彬  薛斌 《现代企业教育》2009,(10):237-238
企业需要技能人才,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技能人才的成长更需要企业这个大环境。企业要做强做大,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要有一支强有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特殊钢厂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努力探索和实践认识与行动的统一,实现了“素质教育、技能教育、专业培训、军训、企业文化培训”等系统化培训,推动了企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下面,结合莱钢特殊钢厂实际,就如何实践员工培训工作认识与行动的统一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郭志刚 《中国培训》2006,(11):23-24
一、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客观原因国有企业高技能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有其客观的原因,首先是传统观念的不良影响。长期以来,“重学历、轻能力”和“重知识、轻技能”观念,使得高技能人才往往在国有企业里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一度把学技能当工人视为没出息。其次,高技能人才的收入相对较低。在企业内,由于长时期形成的“干部”和“工人”之间的身份差别,造成高技能人才与管理、技术人员之间收入悬殊较大。目前,多数国企采用岗位工资制,以岗定薪,较少考虑同一岗位员工技能上的差异。此外,国企的薪资水平普遍低于非国有企…  相似文献   

8.
产业升级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高技能”提出了新要求,高技能人才迫切需要提升现代技能水平。技能岗位的职业性、技能操作的技术性和技能教育的跨界性,共同构成了现代技能的特征与演化趋势。但目前高技能人才技能成长面临教育困境,包括学校教育制度的纵向层次困境、技术技能教育的横向跨界困境,以及职业技能提升的终身教育困境。创设本科以上高职教育制度,建立高职教育“直通车”,架构人才成长“立交桥”,完善国民终身教育体系,是突破技能教育困境的方向选择。  相似文献   

9.
高技能人才培养之不足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的现状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的现实状况可以概括为“老、少、难、理、缺、软”六个方面。老,即目前的高技能人才年龄偏大。劳动保障部和国家统计局对2000多家国有企业抽样调查显示,企业技师、高级技师年龄偏高,46岁以上的占40%多,青年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随着老一代高技能人才的逐渐退休,许多企业原本就奇缺的高技能人才后继乏人,有的已出现断档。少,就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信息产业部电子行业有技术工人100多万,技师仅占3.2%,像南京熊猫集团这样的高技术大型企业,仅有1名高技能技师。核工业集团的高技能…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9月24日,劳动保障部《关于印发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暨机电高级技工项目的通知》下发,这是劳动保障部贯彻落实全国职教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又一项具体行动。 “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以下简称工程)的指导思想是: 认真贯彻全国职业教育会议精神,从适应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要出发,充分依靠行业和企业,广泛动员全社会的教育培训力量,普遍开展技能振兴行动,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高技能人才成长。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株洲市坚持把高技能人才工作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以技能月活动为载体,积极营造良好的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畅通高技能人才成长  相似文献   

12.
中油辽河油田公司曙光采油厂“十五”期间,“以需求为导向、以学员为中心、以技能为本位”,进行了技能操作人员培训的有益探索和实践,把员工技术业务素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一、完善了培训考核机制通过树立“培训是企业的长效投入,是发展的最大后劲,是员工的最大福利”观念,以六种机制促进高技能人才成长。一是构建技能培训机制。根据国家“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制定并实施了利用三年时间提高操作人员技能素质的“蓝领技能素质提升工程”计划,构建了操作人员成才的“绿色通道”。二是构建技能大赛机制。以增强员工爱岗敬业精神,提高员工…  相似文献   

13.
“哪个学校校企合作搞得好,培养高技能人才效果就越明显,学校适应市场的能力和发展后劲就越足;哪个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搞得好,企业高技能人才成长就快,企业素质水平和竞争力就越强;哪个地方指导校企合作有方,高技能人才技能的培养就能形成新格局,产生新的增长点,增加新的动力,工作就能上一个新台阶。”这是劳动保障部张小建副部长在总结了前一段校企合作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培训》2004,(2):6-6
工人队伍中的高技能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和技能振兴行动,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企业岗位培训、个人自学提高等方式,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和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的培训基地作用,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强化岗位培训,组织技术革新和攻关,改进技能传授方式,促进岗位成长。完善技能人才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进技师考评制度改革,实行培训、考核、使用和待遇相结合,逐步建立统一标准、自主申报、社会考核、企业聘用的高技能…  相似文献   

15.
关于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关于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既涉及到具体的培养过程,也涉及到评价的过程,更涉及到技能人才的激励过程。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即“培养学院化”、“评价社会化”、“激励市场化”。现分而论之。一、“培养学院化”。古往今来,各类人才成长的模式有两个极端,一是在实践中学,一是在理论中学。这两种极端的模式在不同的组合下又产生了很多具体形式。我所说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学院化”,是一种以理论为主,兼顾实践的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是由高技能人才的特质决定的,作为技师、高级技师的高技能人才,不能满足于传统的“操作能手”,要同时具有较…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实现职业教育与高技能人才的对接,对于职业教育和企业的技能人才开发是一项“双赢”策略。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步伐加快,实用技能人才日益走俏,高技能人才的身价更是水涨船高,各地、各行业、各企业几乎都制定了相应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有些省份动辄就是每年要培养多少多少万高技能人才.然而,应当看到,高技能人才的成长也是有其内在规律的,违背规律造就的所谓“高技能人才”,恐怕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甚至可能造成人、财、物的极大浪费.  相似文献   

18.
结合常州市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提出了高技能人才培养要确立新的人才观念,创新技能人才院校培养机制,完善职业资格培训体系,搭建企业培训平台,发挥企业主导作用,建立技能人才表彰制度,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运用政策引导机制,充分发挥技能人才的作用,完善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开展技师社会化考评,改进技能人才评价方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自2002年9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启动“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以来,中原油田瞄准企业生产急需,采取切实措施,不断探索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和脱颖而出的机制,着力于用事业凝聚人,用机制培养人,用制度激励人,用环境留住人,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环境,使他们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三年来,中原油田通过多种途径和不懈努力,培养了一大批素质过硬、技术精湛的高技能人才,为油田持续有效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一、建章立制,创造技能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中原油田现有操作服务人员48509人,为了盘活现有人才存量,充分发挥他…  相似文献   

20.
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是经济新常态下企业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目前,企业内部培训与社会继续教育两种模式都无法满足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需求。技工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展针对企业岗位需求和技能人才成长需要的弹性学制教育,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文章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了技工院校实施企业在职职工弹性学制的七个基本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