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金锁 《学语文》2006,(6):54-5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全确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强调应当以“和谐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和漪发展”。由此可见,和谐的教育过程应当是师生亲密合作、平等相处、互相信任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2.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强调应该以和谐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耶么和谐的课堂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平等相处、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民主合作的过程.也是教学所追求的最终目的和理想境界,和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现提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实施新课程标准,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以学科为本”,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唤起人的主体精神。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意味着在教学中人人参与,师生平等对话,教师将由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转变。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同时还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那么教学过程应处于一种“和谐”状态下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历史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可见,和谐的教育过程应是师生平等相处、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民主合作的过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完成教学任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强调应该以和谐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可见,和谐的教育过程应是师生平等相处、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民主合作的过程,教学是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处于一种和谐状态,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强调应该以和谐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可见。和谐的教育过程应是师生平等相处、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民主合作的过程,教学是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处于一种和谐状态,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8.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强调和谐情景的创设,以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和谐情境包括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以,和谐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9.
从孔子教育的人文主义谈发展的学生观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孔子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提倡发展的学生观.强调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儿童的成长,认为教育要体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思想,体现教育公平的原则,师生之间建立“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使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地全面发展.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10.
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合作教育理论认为 :真正的人道主义的教育“是能够把孩子吸引到造就他们自己的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要使教育成为一种十分重视学生个性、灵性和人格的活动 ,达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 ,使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自主意识得到充分体现 ,构建良好师生合作关系 ,创设师生亲密合作的教学情境 ,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构建良好师生合作关系 ,为课堂创设和谐向上的心理环境。构建良好师生合作关系 ,要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师生间的情感效应是实现“合作”的纽带。教师要力求成为学生的朋友 ,使师生…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所倡导的“和谐发展”理念使教师由教学过程的主宰者,转变为教学过程中的启发者和引导者,形成师生互助合作式学习的和谐发展关系.目前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不高.要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方法上就要由“注入式”转到“启发式”.教学过程中还要渗透科学精神教育.笔者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谈点粗浅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唐荣双 《教学与管理》2007,(11):118-119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相统一的实际出发,调控教育过程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的实质是一种生态教育,是构成教育的各种因荣——生物因素(教师和学生)、非生物因素(课堂教学物理环境)及两者的相互作用下建立的师生人际关系(心理场),三者通过教学达到互动的和谐构建。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它强调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精神的相遇、生命的碰撞,追求师生之间的对话关系。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相似文献   

14.
一、教师教育观的转变实施新课程标准,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以学科为本”,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唤起人的主体精神。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意味着在教学中人人参与,师生平等对话,教师将由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转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师课堂上的角色应当是: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15.
杨锐 《现代教育科学》2005,(6):53-53,55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是良好师生关系的体现,也是取得教育良效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对师生的角色也进行了重新定位。《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即可用“教师搭台,学生唱戏”来概括。“搭台”就是教师要洞悉学生的心理和时代精神,构建适合学生智力发展的教学模式,以便有效地组织学生“唱戏”。如何把这一创新教育观念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笔者的体会是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17.
课堂是一个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学习·合作·发展”的共同体。本文倡导的课堂教学是不单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更是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学习、协同合作、共同谋求发展,实现各自人生价值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仅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改善与学生的合作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使自身的教学生涯更加完美.努力实现教师的“终身学习”与学习的可持续性。学生在充分得到尊重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与教师配合尝试成功,使学生在认可与成功中成长。  相似文献   

18.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强调和谐情景的创设,以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和谐情境包括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以,和谐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地位。一、实施和谐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应然1.和谐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界四中全会提出建…  相似文献   

19.
互动式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然选择。互动式教学就是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真诚和谐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活动过程,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在教学中主要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社会互动、与媒体互动等几种形式。互动式教学能使学生建立自信、认识自我,激发内在发展的动力,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位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有人格魅力的校长,在校本研修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不仅是一名谋划者,更是一名参与者、研究者、创新者。教师不只是“教书匠”,更是知识的“学习者”“探索者”“研究者”。教师在校本研修进程中,应该是一个思考者、追问者、探究者和反思者。当教师以思考的视角审视教育,以追问的目光审思教育,以探究的姿态研究教育,以反思的触角融入教育时,已经具有了研究者的特质。真正的校本研修应该根植于和谐的校园。和谐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师生之间的和谐、学生全面发展的和谐及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和谐。构建一套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