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新书目》2023,(3):138-139
<正>诗歌是最契合儿童身心发展特征的一种文学样式,而汉字是画面化、诗歌化的古老文字。本书以文字为题材,借助现代儿童诗,重新演绎汉字的美学理念,阐释汉字的文化内涵,展现汉字的演变过程,让小读者更了解汉字,也更了解汉字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王国荣 《新闻实践》2004,(10):48-49
我的个人小专栏《荣哥说新闻》,始于2000年10月8日,这天也是今日早报创刊的日子,至今已整整四个年头了。要说它还有点特色的话,那就是我用杭州话(确切的说是“杭普话”——杭州方言加普通话)来说事议事,想不到竞获得不少读者朋友的好评。 四年了,“说”了千篇没有,也起码也有六七百篇吧。对这个小栏目,自己多少有点心得,很想说一说、评一评,若有“黄婆卖瓜”之嫌,敬请同仁多多包涵。  相似文献   

3.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唐诗是很多人愿意或者说很多人觉得应该去亲近的经典,可真要今人能够熟读成诵唐诗即便百首,估计也已是人生难事。经典原著的内容本身已无法改变,但诠释经典之书往往可以更活泼有趣味一些。《蒋勋说唐诗》就是这样一本向读者娓娓述说唐诗之美的书,足以吸引普通读者走近经典唐诗,走近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走近那个辉煌灿烂的年代。  相似文献   

4.
最近得到一九七七年俢订重排本的《四角号码新词典》,在工具书奇缺的今天,当然很是高兴。翻看以后,有些意见。下面举几个例子说说。一、翻开词典,《凡例》第一条这样交代: “本词典可供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工农兵、革命师生、革命干卫及一般读者使用。”这里,把读者对象逐一加以列举,主旨似在表达读者要分阶  相似文献   

5.
《废都》出版以后,本刊收到多篇批评稿件,但都未发表。因为,当读者中的盲目性被某些人利用了的时候,发表批评文章,如同把清凉之水滴到沸沸的油里,只能使那些原来不想看《废都》的人也产生了好奇之心。 在《废都》热的热头上,我们不发表评论,也因为我们深信广大读者是有着辨别真伪美丑鉴赏能力的不是吗?《废都》热了一阵便冷却了,拜金者得到的不是花环,而是四面楚歌。 读者是不可欺的,读者是不可侮的!读者在来稿中指出,《废都》有两个问题:一是艺术问题,一是道德问题。 艺术问题用艺术的方法去解决,需要较长的时间,探讨研究;道德问题,事涉社会生活,无须讨论。为此,本刊编发了一组批评《废都》、批评作者的稿件。 有人说:这不是干涉创作自由了吗? 否,作品一经公开出版了,又不是出给他自己看的,这就不属于作家创作自由的范畴,而是作家的一种社会行为了《废都》受到读者的、书评家的批评,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6.
《全国新书目》2023,(6):44-45
<正>这是一本能让读者“看见”微生物的趣味笔记,讲述了人类与它们共同生存、成长与演化的历程。同时,本书也像是一本微观世界的游记,尽显微生物之国的生命百态,带读者结识那些会伴你一生的“朋友”与“敌人”。通过这本书,读者能够直观地了解到病菌的传播过程、疫苗起效的原理、有益微生物的贡献以及人体免疫系统的工作机制……相信在这之后,读者会更公正地看待这些微小的生命,也更懂得爱惜自己的身体。  相似文献   

7.
插画师说     
《全国新书目》2020,(4):6-7
<正>插画,这个曾经被许多人当作是文字附庸的图画形式,如今已越来越受到读者的偏爱。它不仅能使文字更生动、更具象,还能增强整部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甚至还能隐藏不少文字背后的故事,等待有心读者的开启……在调查中发现,80%的插画师都会在自己的插画作品中构建一个新世界,讲述一个比文字内容更加丰富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述职报告大都是写给领导们看的,但《钱江晚报》却把它写给了读者。该报在10月8日的《钱江周刊》上推出了《编辑部的故事》——向读者述职,娓娓道出台前幕后的酸甜苦辣。这组稿子反响很好,报社不断接到读者的来信来电,亲临报社慰问的读者络绎不绝。一位读者说:“晚报跟我们读者心贴心,我们读者更要与晚报心贴心。”  相似文献   

9.
《读者文摘》创业史王树林编译美国《读者文摘》被读者公认为是一本高品味的杂志。它既没有色情、凶杀的描写,也没有荒诞不经、离奇古怪的故事,更没有名人“大腕”的文章,但是却吸引了大批的读者。它的清新、典雅,通过凡人小事烘托出的高尚、完美,打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相似文献   

10.
《读者来信》是读者的阵地,是他们抒发胸臆、纵论时事、扬善贬恶、设计问策的园地。因此,《读者来信》的策划方针有别于报纸的其它版面,它必须让广大读者成为版面的主角。 让读者唱主角,一是版面上“亮相”的应以读者面孔居多,让读者走进版面,走进专栏;二是让读者关心的内容成为版面的中心。《河南日报·读者来信》版栏目的几次调整,都是“坚持以读者为第一”的宗旨,具体体现在更能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生产、工作和思想道德修养。一句话,把《读者来信》版办成读者的挚友。如《百姓话题》、《呼声与建议》、《为您服务》、《各抒己见》等专栏的设置,均体现了这一原则。即使看似与读者关系不那么直接的《社会调查》栏目,也是对群众反映强烈、带有普遍意义的各种社会问题以及典型性强、影响较大的信访案件的调研性报道。但反映的仍是读者的意见、呼声和要求,并不会冲淡读者唱主角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本刊今年第一期刊载的《何谓“鸳鸯蝴蝶派”》一文,说到“鸳鸯蝴蝶派曾创办过百余种报刊,如《小说月报》……。”一位读者给本刊来信说:该文说到的《小说月报》,应为茅盾等同志主编的进步刊物,怎么会是鸳鸯蝴蝶派呢? 《小说月报》能不能说是鸳鸯蝴蝶派刊物?我们请人民文学出版社张伯海同志撰文,简要介绍《小说月报》的始末,借以答复读者。  相似文献   

12.
《出版参考》2013,(12):26
本刊讯(记者韩阳)美国作家威尔·鲍温日前携新书《你可以幸福!》特地飞赴中国,并在京举行记者见面会。该书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努力告诉读者什么是幸福,怎样实现更幸福的人生。从转换内在的思维模式开始,威尔·鲍温将带领着读者,一步步往更快乐的人生、更快乐的世界前进。在新作中,他通过故事和例证,透彻地说明幸福有哪些  相似文献   

13.
每天翻阅报刊已成职业习惯,日前在《中国青年报》4月14日一版上,读到一篇短小精悍的好文章,遂有感而发,想替读者说说心里话。读者爱看短文章。这篇文章就够短的了,不足500字,站在读者的角度,在纷繁的事物中,作者抓住读者某一时期关注的社会问题,在几分钟内传递了信息,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情;因为写得短,反映问题也就来得快。这件事是4月18日发生的,当月14日就见报了。同时,报道的这些事,都是刚刚发生的新事、新问题,使人读后产生联想,受到不少启迪和教育。再就是问题挖  相似文献   

14.
《半岛晨报·反说历史》栏目创立于2009年5月,逢周日出版。栏目定位:针对喜欢读历史,但在晦涩难懂的古文前却步的现代读者和被改编电视剧误导的观众。栏目特色:白话历史的语言模式,使阅读更轻松幽默;反说历史的创作风格,完全颠覆传统说法,使传统意义上的历史以另一个面孔出现。  相似文献   

15.
李频 《编辑之友》2005,(1):48-49
<读者>是中国当代期刊界成功的典范,它所产生的期刊文化现实影响和期刊运作创新意义都是丰富而深远的.面对<读者>,我们要欢呼其市场业绩的辉煌,更要揣摩其幕后运作的理性与勤劳.掂量<读者>,我们深感其沉甸甸的思想分量与人文内涵,但也更需要深度解读这一优秀文化结晶的形成由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全国新书目》2023,(7):58-59
<正>不同于以往图书对于老年情感与衰老话题的探讨,本书作者更像是一位坦荡的勇士,带领读者同频感受她的衰老,临场感十足。读者如同观看一部纪录片,慢慢深入体会一个人的珍贵人生。60年代早期,我搬进了在伦敦的居所,这是一所房子的顶层,到现在我还一直住在这里,真是非常幸运。房子前后都有小花园,大小比网球场稍大一点。  相似文献   

17.
《新周刊》(以下简称《新》)与《三联生活周刊》(以下简称《生活》)是目前中国期刊行业的两个名牌产品,两刊以其鲜明的风格,多样的内容使人爱不释手,过目难忘,它们之间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同属综合类期刊,同属半月刊,价格定位与读者定位也相类似。正是基于这些相同和相似之处,我们对比这两本期刊,使得大家对两刊有一个更深入、更理性化的认识,无论对于普通读者还是出版业内人士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一说来也怪,现在在众多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著作中论及郑板桥时,大都谈其诗,谈其文,而对于他的《道情》却不置一词。翻检有关郑板桥的学术论文也是如此。其实,在郑板桥的众多文学作品中,他对道情付出的创作时间最长,付出的劳动也最大。按《郑板桥集·小唱》后面的跋:"是曲作于雍正七年,屡抹屡更。至乾隆八年,乃付诸梓。"前后经过了14年,若按广东省博物馆所藏墨迹,"雍正三年,岁在乙  相似文献   

19.
一个专栏要想产生品牌效应,关键要看读者对专栏的参与度,一个没有读者参与的专栏,即使在短时间内能引起轰动,也不会持久,更不可能形成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为了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办报质量,《北京铁道报》抽出骨干力量,深入基层举办通讯员培训班。《北京铁道报》是北京铁路局惟一公开发行的一张报纸,读者面涉及到6个铁路分局和管内各次列车。为了把报纸办得更活、更好、更贴近读者,从去年开始,该报在积极抓好编采人自身建设的同时,注重把功夫用在提高基层通讯员的素质上,并由总编辑石云亭、副总编辑李长顺带领8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