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研究摄影构图,就是研究如何通过光线、色彩、影调、线条,基本构成尽可能完美的画面,以突出主题,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对新闻摄影来说,就是当人们发现了新闻线索,确定了要表现的新闻主题后,思考如何把新闻事件、新闻人物表现出来的过程。新闻主体放在哪里,大小比例如何,光线、色彩如何处理,从什么角度去拍摄等,这一系列的考虑就是新闻摄影构图。  相似文献   

4.
5.
正新闻摄影记者是在用照相机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用照相机关注并记录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照相机反映并引导社会舆论,一名称职的新闻摄影记者,他会时刻关注民生,经常站在百姓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把镜头对准社会,对准百姓生活的热点、难点和焦点。把握正确方向,用"社会眼"讴歌时代  相似文献   

6.
新闻摄影既是摄影文化的重要门类之一,又是新闻作品的重要品种之一。新闻摄影的这种双重性决定了它自己独特的采访与拍摄要求。这种独特的采摄要求可以归纳为四大要点。这就是注重新闻敏感的培养、注重新闻价值与形象价值的有机结合、注重典型瞬间的抓取以及注重照片文字说明的写作。这些要点说明对从事新闻摄影的人来说,仅仅掌握摄影技术是远远不够的。那种认为新闻摄影就是拍拍照片,只要掌握一定的摄影技术就行的观点是十分片面与幼稚的。  相似文献   

7.
叶新 《新闻窗》2008,(5):76-77
著名摄影大师阿特·舍曾经说:如果一个摄影记者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他拍得不够多。笔者以为,阿特说的不够多,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不勤奋,不敬业,而更多是指记者拍摄时缺乏想法和激情,作品缺乏情感。相机只有一只眼睛——镜头,它能记录可见世界的一角。摄影者有第二只眼睛,它能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读者对新闻信息的传递方式与传递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我国新闻报刊业龙头的各级党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形势下,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怎样抓住机遇,拓宽思路.改革版面,是党报办报者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在这种背景下,新闻摄影以其突出的形象性优势,成为党报克服办报困难,办活办好报纸的一个有效举措,加强党报新闻摄影工作也因此成为一种共同的呼声。因此,在新的形势面前,改革办报思路与方法势在必行。首先,党报必须解决报纸如何面对读者的问题。现代社…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自1906年《京话时报》将摄影术——“瞬间”艺术引用于新闻报刊,近一个世纪以来,其“瞬间”在新闻摄影实践中便赋予了崭新的涵义。  相似文献   

10.
新闻摄影的题材,也就是构成新闻摄影作品的材料,即新闻摄影作品中具体报道的事件或现象。研究新闻摄影的题材,不仅要考虑力求与读者兴趣相结合以加强宣传的效果,而且应努力扩大报道面增强读者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11.
诗有诗眼,戏有戏眼,文有文眼,新闻也有眼,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新闻眼。所谓新闻眼,就是从新闻要素中提炼出来的主题思想。新闻不论长短,只要提炼出深刻的主题思想,就有了新闻眼,进而引起受众的关注与共鸣。因为有了新闻眼,新闻才变得耐看耐听;也因为有了新闻眼,好新闻才能在浩如烟海的新闻长河中脱颖而出,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2.
西藏以其特殊的自然人文环境,加上近来西藏问题越来越国际化的背景,西藏无疑成为了各种媒体的焦点,也成了摄影家眼中的宝地。背上相机走西藏.成了很多摄影爱好者的一种向往。西藏走进了越来越多的镜头中,特别是新闻摄影,以图像特有的优势,为更多的人打开了一扇得以了解西藏的窗口。  相似文献   

13.
记者这种职业,每天面对的是万花筒般的世界、万花筒般的事物、万花筒般的采访对象。如何在万花筒中捕捉最绚丽的画面,这就需要记者练就一双敏锐的“新闻眼”。有了一双“新闻眼”,表象中能看出精彩,看出本质和内涵;有了一双“新闻眼”,就会在有些同行对同一事物还处于淡漠状态时,你已经酝酿出一种冲动。 表象中看出精彩,就是在同样的题材中你的眼光高出一筹。或者这本来是个新闻,但有人是见多不怪,有人是不以为然,有“新闻眼”的记者在这种常态下却表现出了自己的独有眼光。以1995年中央级报纸的几篇新闻为例,《光明日报》…  相似文献   

14.
通讯员平时要有新闻‘眼’,善于从自己身边听发生的普普通通的人和事中发现不平凡的闪光点。去年七月中旬,五十二岁的寡妇邓桂英,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失去了妻子的农民,产生了改嫁的念头,但又对婆婆难于启齿。年迈、细心的婆婆看出儿媳的心事后,很明事理,她说服孙子孙女,让儿媳改了嫁。我感到这件事很有报道的价值,就去采访,写出了《八旬老太昝贺氏冲破阻力嫁儿媳》的通讯,县广播站播出后不久,《陕两日报》也采用了。前不久,我去天明寺赶集,碰见了个体书店女主人刘海云焚毁淫秽书刊的事,便放弃赶集,当即采  相似文献   

15.
诗有“诗眼”,散文有“散文眼”,新闻也应有“新闻眼”。“新闻眼”是对新闻工作者新闻敏感性的一种形象比喻。有“新闻眼”的人,能敏锐发现、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最有新闻价值之处,最闪光之处,最吸引读者之处。同样是一座庐山,不同的游客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的结论往往返然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同样是一个新闻,不同的作者前去采写,写出的文章也往往千差万别。但不管有多少种写法,一条新闻总有~条最佳角度,这是作者的“新闻眼”所决定的。笔者在多年编辑工作实践中,深感找准“新闻…  相似文献   

16.
历经磨难,痴心不改。从1990年开始提起秃笔爬格子以来,我先后已有1000多篇文章散见全国七十多家报刊。自从四年前以记者身份穿梭于家庭、单位、社会的采访之时,我就归纳了“三点一线”练就一双新闻眼的采写感受。家庭藏新闻新闻,不只局限于消息、通讯报道,还拓展到新闻言论、人生随感等体裁。新闻无处不在,无处不有,闪  相似文献   

17.
“新闻眼”是新闻界近几年来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如何解释?笔者的理解是:新闻眼就是新闻的点睛之笔——最有新闻价值、最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最能抓住读者的地方。笔者在采写稿件过程中,注意把“新闻眼”擦亮,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具体操作上主要有三点:拂去“眼”前浮云。在采写稿件过程中,经常出现“一片浮云遮望眼”的情况,往往看不到“新闻眼”,摆在案头的一摞摞  相似文献   

18.
所谓“新闻眼”,就是体现新闻的最佳角度,真正反映新闻的客观事物本质的、根本点的地方。尽管我们的报纸、广播、电视每天都在不间断地传播着各种各样的新闻,但有相当一部分新闻,有的甚至是很重要的新闻都没有反映在点子上。1997年11月8日,世界水利史上的壮举——长江三峡实现大江截流,新闻单位纷纷将镜头对准这里。然而,所配发的照片在准确性上却有很大差  相似文献   

19.
不断地增强新闻敏感,对一个通讯员来说,互为重要。1985年年初的一天我发现我县城内许多古柏树上,有成千上万的小鸟戏栖枝头。当时,我还不以为然,过了一个星期后,这些鸟越来越多,就连县  相似文献   

20.
贺蕾 《新闻实践》2004,(12):56-57
当今大众媒体已进入"读图时代",直观、简洁、有现场感的新闻图片在平面媒体上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发展。"图片领着新闻走"几成时尚。然而,在新闻图片被广泛运用的同时,新闻摄影还需注重"三戒"。一、戒虚假 2003年4月1日,美国《洛杉矶时报》头版刊发了其派驻伊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