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进入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新时期”,胡适诗作诗论研究一步步接近新诗的核心问题,成为新诗研究中不论视野还是方法都具典型性的代表。本文从三方面对其进行综述:胡适诗作研究、诗论研究、及两者在新旧诗演变中和处于新诗史源头的研究。这些研究逐渐超越胡适诗作诗论的范围,站在自赎的角度探讨新诗日趋不堪的境遇问题。  相似文献   

3.
何绍基诗论不脱传统诗教说的畛域,力主“温柔敦厚”、“性情说”,但是他的诗论中亦不乏创新有价值的论断。他强调“不俗”,重视自我,对诗歌独特的艺术本质(规律)也有所涉及。透过这些诗论,可以看出何绍基的诗歌本质观。  相似文献   

4.
委婉语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谋求理想的交际效果而创造出来的一种适当的语言表达形式.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委婉语是语言交际中不可或缺的表达机制.委婉语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一定的认知基础、语用功能.文章从语言整合观出发,探究委婉语产生发展的认知基础、语义整合修辞手段、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5.
严羽在《沦浪诗话》中,反复强调以盛唐为师,标举盛唐诗为第一义,以盛唐诗为评价诗歌的标准,高度推崇盛唐诗人,“盛唐诗”成为严羽论诗的核心.然而,严羽眼中的“盛唐诗”深深地带有其个人诗论色彩,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特殊性.严羽的盛唐诗歌观与其诗学旨趣密不可分,给后世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人本观,就是“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人本观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有利于搭建更加具有人文关怀的教学模式。人本观在布依、汉双语教学中主要体现在教学双主体---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两个方面。结合调研情况,通过深入分析人本观的体现,探讨如何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着手,探讨布依、汉双语教学行之有效的途径,培养布依族优秀人才,弘扬布依民族文化,促进布依民族地区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人本观,就是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人本观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有利于搭建更加具有人文关怀的教学模式。人本观在布依、汉双语教学中主要体现在教学双主体——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两个方面。结合调研情况,通过深入分析人本观的体现,探讨如何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着手,探讨布依、汉双语教学行之有效的途径,培养布依族优秀人才,弘扬布依民族文化,促进布依民族地区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白沙作为明代前期重要的道学家,其诗论和诗歌创作都有"缘情"的一面。不可否认,"缘情"说对晚明文学有着开拓性的影响。探讨白沙的诗论思想,并着重阐述白沙诗论及其诗歌创作中"缘情"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毛诗序是一篇重要的汉人作品,系杂凑先秦儒家关于诗的见解,集中地表现了儒家传统的诗论观。这种诗论观的核心是风动诗教说,把诗歌当作是政治教化的一种工具,误解了诗经的本意。导致这种诗论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源头可以上溯到孔子、孟子、荀子等先秦儒家大师对诗经的认识。这种认识基本上都是断章取义,大多不顾全诗的内容,有许多违背诗句的原意,从而把诗经当作政治伦理教材,形成了儒家风动诗教说的诗论观。  相似文献   

10.
连文凤于宋末曾为官,入元后隐退,托名罗公福加入由故宋遗老组织的“月泉吟社”,所作《百正集》三卷,总计诗132首,文9篇。其诗歌创作及其诗论体现了自宋至元呈现出的由绮而清,由秽而淡的转轨意向,主张去除“浮靡”,实现“复雅”,追求古淡、清新、劲健的诗风。此外,还明确提出了“意在笔先”的诗论主张,强调艺术家必须深入生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诗论在对待学问上存在着一个辩证的结构——作家既要有丰富的学问,又要将学问不著痕迹地熔炼进自己的主体情志之中。皎然"作用"说凸显了这一点:"诗有六至"、"诗有四深"、"诗有四离"把作家的学问、思致看作创作得以展开的质的规定性;"不用事"、"作用事"等五格论诗体制表面上看似乎排斥典故等学问,但深层次上却要建立以作者情性为本、学问为辅的文本秩序;十九字论诗中对"意"的突出进一步把文本中显现出来的"境"落实为理想的审美范式。可以说,皎然诗论中的学问观或隐或显地影响着中国古代诗论,一方面它是魏晋以来学问观的总结,另一方面它又是清代"重情"诗论思想的立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一世纪初期,渐渐地有人使用生活质量的观点对残障人的问题进行分析,尽管在国际社会上,生活质量还得不到人们的一致认识,但是在中国已经颁发的一系列课程设置方案中都体现出了生活质量导向的课程观。基于此,本文首先从康复训练课程、生活适应课程、生活语文课程、校本课程、艺术休闲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六个方面简要介绍了生活质量导向课程观在培智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体现,紧接着简要论述了生活质量导向课程观给培智教育课程改革带来的经验启示,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诗歌的语言讲求含蓄蕴藉、余味曲包,多义化、感觉化的倾向很明显,带有强烈的暗示性、启发性。古代诗论也推崇语言的含而不露、语尽情遥,要求诗歌以有限的、极富包孕力的文字,创造出无限丰富的形象与意蕴,以最简洁的语言形式吸附、涵容最丰富的意义,把"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作为诗歌语言的最佳形态。古代诗论家认为"言有尽而意无穷",语言自身是有限的,它所指向的却是无限,诗不是以表现语言为指归的,语言文字仿佛是一种指标,一种符号,指向无言独化的自然或情感世界,诗语即是在超越语言的有限中走向无限美。  相似文献   

14.
徐志摩的个性形成与其家庭和留学背景有着很深的渊源.这深深地影响着他的散文创作,形成了徐志摩式的独特风格:始终以自我为中心,张扬个性,忠于自我情感的真实性;在艺术手法上,运用鲜艳的色彩,浓厚的笔墨来描述、比喻、夸张、反复、排比和铺陈,以多样的手段来尽情渲染其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15.
张翥是元代诗词大家.其诗词各有特色,但又有同一之处.究其原因,当是张翥文学主张影响浸染的结果.张翥没有词论存世,故本篇旨在研究张翥诗论对诗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刘勰著作《文心雕龙》提出了涵盖创作与鉴赏为主要内容的"比兴"的文论理念,其中"兴"的缘情起物、吟咏性情的特性对严羽《沧浪诗话》的"兴趣"理论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体现了古代诗论演进的轨迹。"兴趣"说可看成是刘勰"比兴"观的发展与继承,没有刘勰"比兴"观,就没有严羽对"兴趣"理论的综合。  相似文献   

17.
黄兴一生诗作甚多,这既是他思想感情的流露,又是他从事革命活动的生动写照。本文仅就他早期的诗作进行分析,探讨其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李白诗作的选编是目前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通行的几个版本的教材在李白诗作的选编上存在如下问题:主题组元的体例结构,难以凸显李白诗作的内在逻辑;以图配诗的排版设计,容易限制学生对李白诗作语言的想象;在传递知识为主的助学系统设计中,缺乏对李白诗作的审美点拨;以文带诗的选编新思路,遮蔽了对诗作自身的赏析。  相似文献   

19.
人本主义课程观立足于"以人为本"的宗旨,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突出表现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几个方面.人本主义课程的观点和主张,深刻影响到了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从而使得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具有了一定程度的人本主义取向.本文拟对人本主义课程观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中的体现进行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