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生学习》2005,(3):25-25
取一瓶浓氨水,一个剥了壳的熟鸡蛋.一个口径比鸡蛋略小的实验瓶。如图所示,将氨水瓶盖打开,将实验瓶倒扣在氨水瓶上,经2~3分钟后,氨水中挥发出来的氨气(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就会充满实验瓶.驱走瓶内的空气。将一团蚕豆般大小的吸水纸,吸透水后。贴在鸡蛋的一端,将鸡蛋堵住实验瓶口,并使有吸水纸的一端在瓶内,就可以看到鸡蛋慢慢地被吸入瓶内。  相似文献   

2.
于兰 《物理教师》2004,25(11):4-44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物理现象,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本文介绍一组与日常生活中的鸡蛋有关的物理实验.  相似文献   

3.
在动量定理的课堂教学中,由于传统的“鸡蛋下落”演示实验的两个鸡蛋受力面积不同,学生往往无法正确比较两个鸡蛋的受力大小,从而影响教学活动。利用常见器材设计了改进实验,避免了两个鸡蛋受力面积不同对学生思考实验现象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反馈良好。  相似文献   

4.
<正>鸡蛋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利用它可进行一些物理实验。下面是利用鸡蛋做的几个初中物理小实验。实验1:蛋底飞片——惯性现象的演示。如图1所示,用手指突然弹击硬纸片,鸡蛋却不会随纸片一起飞出,而是坠入杯中。实验分析:为什么选用鸡蛋实验效果较好,因为鸡蛋有两种优点,一是鸡蛋  相似文献   

5.
同学们对鸡蛋很熟悉,用它做实验可以加深理解,体会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这里介绍几个与鸡蛋有关的物理现象与实验。  相似文献   

6.
曹天福 《物理教师》2009,30(1):61-61
2008年全国高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第2大题第1小题的题目是这样的:小红经常下厨房帮助妈妈做饭,在打破生鸡蛋的过程中,她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左右手各持一个鸡蛋使它们的相同部位发生相碰时,通常都是运动较慢的那个鸡蛋被打碎.例如左手握住鸡蛋A静止不动,右手握住鸡蛋B撞向鸡蛋A,通常总是鸡蛋A被打碎.请你说明其中道理.  相似文献   

7.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物理现象;利用身边物品,进行物理实验,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体会.这里介绍一组与鸡蛋有关的物理现象和实验.  相似文献   

8.
张葵阳 《物理教师》2005,26(4):5-55
你是否注意过剥开煮熟了的鸡蛋,咬去蛋白,蛋黄是个滚圆的球形?但当你把一个生鸡蛋打在碗中时,看到的蛋黄却不是球形,而是扁圆形的了.这是为什么呢?为了说明这个现象,我们先做下面的实验.  相似文献   

9.
大气压是初中物理的教学难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有玻璃吸盘法、马德保半球实验法、广口瓶吞鸡蛋法.  相似文献   

10.
梁佩之 《物理教师》2002,23(3):43-43
读本刊 2 0 0 0年第 1 1期《对两例演示惯性实验的质疑》文章后 ,有些观点不能和原作者苟同 ,这里想就两例惯性实验中的某些问题提出商榷 .初中物理惯性教学中两例演示实验是这样设计的 :一是把钢球放在硬纸片上 ,然后一起放在筒上 ,当把硬纸片沿水平方向突然弹出去时 ,钢球没有被纸片带走 ,却掉进了筒里 .第二例实验钢球换成鸡蛋 ,筒换成装有水的杯子 ,硬纸片换成了塑料片 ,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与前者相似 .原作者认为 :“钢球、鸡蛋没有被纸片、塑料片带走 ,表现不出钢球、鸡蛋具有惯性 .是因为在纸片、塑料片被弹出的过程中 ,钢球或鸡蛋不…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学生上新课还可以,复习课会感到枯燥无味,其实,复习课除了知识体系安排得当以外,也可以加入实验.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型实验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结合“身边的物理与生活中的物理”这一专题,笔者利用一些生鸡蛋和熟鸡蛋。设计了一堂非常有趣的实验复习课.  相似文献   

12.
正在初中物理实验中,有多种实验用于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诸如"瓶子吞鸡蛋实验""覆杯实验""吸盘实验"及"马德堡半球实验"等。在这些实验中,"瓶子吞鸡蛋实验"以其较强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吸引着学生,又以操作简易和方便讲解受到教师的青睐。为了提高"瓶子吞鸡蛋实验"的教学效果,可以在加热方式和承压样品两个方面进行改进。该实验的流行做法是,用燃烧纸条方法加热瓶子,将去壳熟鸡蛋放在瓶口上,瓶子内外压强差使鸡蛋进入瓶子。这样做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变化少,学生看过了就失去新奇性;  相似文献   

13.
“鸡蛋穿瓶”实验山东临清工业学校(252600)孙洪发一.实验方法:左手持一圆口玻璃瓶,右手持一个用化学药品处理过的生鸡蛋.要求:生鸡蛋的最大直径应明显大于玻璃瓶口直径.然后,将鸡蛋向玻璃瓶里放,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右手慢慢用劲挤压鸡蛋外径最大处,鸡蛋...  相似文献   

14.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主编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一册的绪言中有一个有趣的实验,即图0-1“蛋碎瓦全?瓦碎蛋全?”该实验的做法大体是在一块海绵上放四个鸡蛋(由图示的鸡蛋放置看出),鸡蛋上依次放一本硬皮书,三个砖块和一个瓦片。用锤子去砸瓦片,瓦片碎而鸡蛋没有烂。我们按此装置进行了多次实验,结果表明,成功率很低。演示效果很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物理现象;利用身边物品,进行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体会,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通过观察和感受使学生受到启发并归纳出结论。例如一个小小的鸡蛋,就包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这里介绍一组与鸡蛋有关的物理现象和实验。  相似文献   

16.
佚名 《初中生之友》2013,(12):58-59
我们买鸡蛋时,选择什么样的鸡蛋好呢?人们说法不一。有人认为个头大的好.有人认为颜色深的好……我们通过实验可以解答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挑选了一个最小的.和一个最大的鸡蛋,首先对鸡蛋的蛋壳进行超声波检测,结果显示.蛋壳厚度不均,小头厚,大头薄,而且鸡蛋的个头越大,蛋壳的厚度越薄。蛋壳抗压测试结果显示,个头大的鸡蛋壳薄.容易破损。  相似文献   

17.
1 演示“惯性现象” 1.1取一只空饮料瓶,截去上半部分并装入适量的水,然后盖上一块硬纸板,将鸡蛋放在硬纸板上(如图1所示),用手指突然弹击硬纸板.可以观察到鸡蛋并没有随硬纸板一起飞去,而是安然的落入瓶中,从而验证静止的物体有惯性。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生活常识都与物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还可以用一些生活器件做一些简单而有趣的物理实验。下面,略举一些利用鸡蛋所做的有关实验并分析其相关的物理知识,以共同学习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物理惯性的教学中,常用这样两个演示实验来说明物体“惯性的表现”,一是把钢球放在硬纸片上,如图1,再把硬纸片沿水平方向突然弹出去,钢球没有被纸片带走,却掉进了筒里.二是用手指沿水平方向突然弹出垫在鸡蛋下的塑料片,如图2,鸡蛋并没有被塑料片带走,却平安地落入了杯内的水中. 这两个演示实验都试图说明原先静止的钢球、鸡蛋具有继续保持静止的惯性,所以未被纸片、塑料片带走.但笔者认为“钢球、鸡蛋没有被纸片、塑料片带走”表现不出“钢球、鸡蛋具有惯性”.因为在纸片或塑料片被弹击的过程中,钢球或鸡蛋不是不受…  相似文献   

20.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一节的教学中,通常采用“倒杯实验,广口‘吞’鸡蛋以及玻璃注射器的活塞为什么没有被钩码拉下来”等实验来展开教学。可是,在实际实验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反思。为此笔者做了一些改进,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