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1.只要有振动,就一定有声音.这种说法正确吗?应怎样理解? 答:这种说法不正确.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来看,正常人听到声音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发声体振动,发出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有无声音是由人的听觉决定的,正常人只能听到20-20000 Hz范围内的声音,听不到低于20 Hz的次声和高于20000 Hz的超声.例  相似文献   

2.
妈呀~~     
《小学生》2010,(5):24-25
看不见、听不到……但可以感觉到……在我们出生以前.他们就已经存在了。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见过他们。也没有人听到过他们的声音。但是.当我们转过头的时候,看到他们来过的痕迹……会让我们浑身颤抖。他们分明就在这里。  相似文献   

3.
正易错点一、传声效果好传声速度快例题:1、两人相距较远说话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同样情况下,用自制的土电话就可以听到相互的说话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文献   

4.
一天,同学们都在自习课上写作业,教室里非常安静.我趴在桌上,用耳朵紧贴桌面,能听到在一般情况下觉察不到的声音.为什么紧贴桌面能听到,而离开桌面就听不到了呢?我猜想,这是由于桌子和水泥地面都是固体,传播声音的速度快,且桌子内部是一个空腔,起到扩音的作用,这样微弱的声音经过放大就能被听到了.这同古代打仗时,士兵把箭盒放在地面上,耳朵贴近箭盒便能听到远处兵马来犯的声音,应该是一样的道理.  相似文献   

5.
开冲床的人     
李晌听不到声音,他的听力在他十岁那年就失去了,他在无声的世界中开了十年冲床,感受很多,希望也很多。后来,他可以听到声音了,他的世界从那一刻起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6.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新课伊始,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大自然中的几种声音并引出问题:关于声音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借此唤醒学生已有知识,明确进一步探究的方向。学生的兴趣很浓,纷纷提出了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这么多美妙的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耳中的?”“上课铃声一响,为什么在楼上、楼下的学生都能同时听到铃声?”“我们的耳朵为什么能听到声音?”……二、实验研讨,获取新知1.观察空气传声实验教师将一个发声的芯片放入一次性注射器中,随后慢慢将注射器内的空气排出,芯片发出的声音逐渐由大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只看到芯片指示灯的闪…  相似文献   

7.
音乐雨     
兔子多多的耳朵比别的兔子长,他能听到别的兔子听不到的声音。比如说雷雨前第一滴雨滴落在树叶上的声音,秋天第一个  相似文献   

8.
正1从前有一个叫作"听草长"的印第安人,他可以将耳朵贴在地上,听到草生长的声音。他听到的不是沙沙声,不是咝咝声,而是完全不同的声音,这种声音听起来就像是有人在轻轻挠自己的耳朵。每次只要听到这种挠痒的声音,"听草长"就会笑着站起来,对他的同伴说:"小草在生长呢!"对善于观察的人来说,最渺小的事物往往就是最重大的事物。可以肯定的是,"听草长"的耳  相似文献   

9.
次声波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言道:“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可自然界中却有与此相反的现象.比如蜜蜂采蜜时有嗡嗡的声音,可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时,却很难听到声音,这是什么原因呢?自然界中有许多我们听不到的声音,次声波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0.
声音是一种波,已人人皆知。但声波是如何传递的,有什么规律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我就给同学们讲讲其中的奥秘。声波在物质里的传播方式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声波在固体、液体和空气中的传播方式各不相同,各有各的规律。其中,有的声音是人能够听到的,有的声音是人听不到的。一般情况下,人能听到振动频率为20次/  相似文献   

11.
在学习完《声现象》一章中的音调后,一些肯钻研、肯思考的同学便到办公室找教师询问:课本上说“人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有一定的限度,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每秒20~20000次,狗、猫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分别是每秒15~50000次和60~65000次。它们能够听到人听不到的高频率的声音。”学生认为:书上这句话就是说人听不到的高频  相似文献   

12.
我是失聪的孩子,听不到声音,说不出话语,只能看口型才能知道别人说什么。我多么渴望能够听到鸟鸣、风  相似文献   

13.
在我生活的这个都市里,经常会听到一些声音:“磨——剪子,锵——菜刀——”“灌液化气——”“收破烂儿——”“下岗卤鸡蛋,5毛钱一个,味道好得很——”“卖报,卖报,十堰晚报!”,他们吆喝出来的声音拉得很长,像唱歌一样,而且都各自有各自的特点。我开始觉得很烦,不想听到这些吆喝声,但是听久了,反而越来越觉得动听,如果一段时间听不到这些声音,就觉得生活中好像缺了点儿什么。我爸爸还专门编  相似文献   

14.
耿宜宏 《物理教师》2010,31(8):20-20
在高中《物理》(选修加必修)第2册第58页,有一个“做一做”“观察声音的干涉现象”的实验,这个实验所用人力物力和场地都较大,一般都不会组织学生去做.在原来的课本上是用音又做“声音干涉现象的实验”,但效果不是很好,特别是在课堂上做只能使少数学生绕着音叉转体验一下,对于大多数的学生听不到声音的变化,只能听教师讲讲而已.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音叉和共鸣器的办法,使全班学生都能够听到,体验声音的干涉现象.  相似文献   

15.
数字的诞生     
《小学生》2010,(5)
看不见、听不到……但可以感觉到……在我们出生以前,他们就已经存在了。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见过他们,也没有人听到过他们的声音。但是,当我们转过头的时候,看到他们来过的痕迹……会让我们浑身颤抖。他们分明就在这里。  相似文献   

16.
正和鹏哥一起,保卫想象力!选好了和你竞赛的动物了吗?1、2、3,开始!打鸣赛东莞市石龙中心小学西湖学校二年级唐齐恍然间,我变成一只七彩公鸡。突然,一只白公鸡向我挑战比赛打鸣!比就比,谁怕谁!我用的是高科技打鸣法:首先想听到的人才能听到。上夜班的人可以听到,小学生听不到。其次不同的人听到的是不同的声音。老人听到的是戏曲,小孩听到的是儿歌。比赛开始没多久,白公鸡  相似文献   

17.
《订鬼》“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句,课本未注,参考书多译为:“白天会看到鬼出现,晚上会在梦中听到鬼的声音。”①这种译法欠妥。难道迷信者白天只能看到“鬼”的出现而听不到“鬼”的声音,晚上梦中只能听到“鬼”的声音而看不到“鬼”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当你正在听一个音乐会,突然,你以声速离开,你是否还能听到音乐会上的声音呢? 我们能听到声音,是声源的振动引起空气振动,声音传到我们的耳朵里,再引起我们的耳膜振动.所以,要回答上面的问题,则应回答:当我们以声速离开时,音乐会上的声音能否引起我们耳膜的振动呢?  相似文献   

19.
狗的耳朵很灵。它头上的耳朵收集声音,然后传送给里面的耳膜。耳膜是两小块圆圆的皮,声音通过空气传到耳膜,耳膜就会发生振动。振动传到里面更深的地方,到达内耳,内耳将信息传给大脑。如果你观察青蛙,实际上你可以看到耳膜是什么样子——就在青蛙脑袋的两边。你可以看到青蛙的耳膜,但是狗的耳膜和你的一样,藏在脑袋里面。耳膜后面是内耳。内耳的不同部分能听到高、中、低不同的声音。青蛙的耳膜。动捕食。很多小的哺乳动物,比如老鼠和蝙蝠,利用超声波(人类听不到的很高的声音)来听声音。狗能够听到超声波。蛇和鱼是聋的,但是在空中或水里哪…  相似文献   

20.
正1.掩耳盗铃例"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分析与解答盗贼遮住耳朵是从人耳处减弱声音,声源仍在振动,声音仍能在空气中传播,只有自己听不到声音,别人仍能听到.本题答案为:产生,传播.2.刻舟求剑例我们都知道"刻舟求剑"的故事,即使不划船,从记号处下水也找不到剑.因为剑主选错了参照物.要确定落水之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