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嗣同的流血值得吗?——《谭嗣同》评价性阅读课堂实录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张德文老师:《谭嗣同》这篇课文,涉及到一场复杂的政治斗争。谭嗣同在戊戌变法运动中,属于激进派。变法失败后,面对清廷顽固守旧势力的反扑,谭嗣同本可以脱身,暂避一时,但他却选择了流血...  相似文献   

2.
谭嗣同是戊戌变法运动中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谭嗣同》这篇传记记载了他参与戊戌变法的始末,颂扬了他为变法而献身的壮烈事迹和崇高精神。戊戌变法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这个运动的发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起,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炮舰撞开了中国的大门,腐朽的清王朝割地、赔款、开辟通商口岸,中国逐步丧失了一个独立国家的地  相似文献   

3.
《谭嗣同》这篇课,涉及到一场复杂的政治斗争。在戊戌变法运动中,谭嗣同属于激进派。变法失败后,面对清廷顽固势力的反扑,他本可以脱身暂避,却选择了流血牺牲。对他的这一选择,人们在评价上历来是有争议的。一种意见认为,谭嗣同用自己的流血来激励国人,推动中国改革运动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支玉良老师在《从教学的失败到教学的成功》一文中(见《历史教学》2010年7月上半月刊),用自己的教学经历展示了对谭嗣同之死的评价。支老师认为谭嗣同之死是“用最宝贵的生命来捍卫变法的正义”“更具震撼力”“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这些观点没有人能反对,但同时也不能说明谭嗣同之死有多么重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谭嗣同在《仁学》中从两个方面批驳了荀子:一方面,荀子败坏孔门的民主之道,将中国引向君主专制的道路;另一方面,荀子在臣子中开启了乡愿的不良风气,配合君主专制式政治,影响了中国二千多年。但是,《仁学》对荀子的批评其实是一种错位的批驳。谭嗣同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写成《仁学》一书,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促使他急于为中国寻找变法图强的道路,他的意图在于托古改制,从而将荀子视为君主专制式政治的始作俑者,以此来维护孔子与儒学的形象,减少变法的阻力。  相似文献   

6.
谭嗣同,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较大影响的一位人物。他不仅激烈地抨击过封建的纲常名教,大声疾呼要冲决一切封建网罗,传播了自由、民主、法制和个性解放等观念;而且提出了变法维新、“以商为国”才能救中国的主张。 (一) 谭嗣同认为要“以商为国”,必须厉行变法维新,要变法维新,必须批驳阻挠变法的种种谬论。 一曰:中华礼义之帮,不可师“夷狄”。  相似文献   

7.
下课了,学生们纷纷议论着“在戊戍变法中最值得钦佩的”谭嗣同。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感情被激发了,《谭嗣同》的教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我抚案静思:从《谭嗣同》的教学中是不是可以模索一点小学历史教学的门道呢?我思考着,思考着,感到有以下几点值得今后注意。一、孩子们年幼少知,必须用具体的史实进行教学,让历史事实来说话。教学的具体性是教学的基础,只有通过具体的史实,才能使学生掌握确切的历史知  相似文献   

8.
李喜所同志撰写的《谭嗣同评传》一书,约20万字,由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发行。《谭嗣同评传》是河南教育出版社编辑的《中国近代人物评传丛书》中的一种。该书引用资料比较丰  相似文献   

9.
史学界一般将谭嗣同定位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派或改良运动左派人物,这一观点有失偏颇。谭嗣同是一位典型的改良主义者,其根据有二:其一,谭嗣同和梁启超在戊戌变法时期,其思想均未越出康有为的变法轨道;其二,在1898年之后,惟有梁启超才真正继承了谭嗣同的思想,而将谭嗣同奉为旗帜的革命派,其主张与谭的思想只是“形似而实不是”。革命派扬嗣同而抑康粱,不仅是对康、梁、谭个人之不公,而且也混淆了革命派与改良派的真实界限。  相似文献   

10.
一《谭嗣同传》是梁启超所著《戊戌政变记》中“第五篇殉难六烈士传”中的一节。这篇传记介绍了戊戌六烈士之一的谭嗣同的生平事迹(“六烈士”的其他五人是:康广仁、杨深秀、杨锐、林旭、刘光第),  相似文献   

11.
<谭嗣同传>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活动家粱启超为好友"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所写的一篇人物传记.这篇传记对谭嗣同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进行了介绍和颂扬.文中叙述谭嗣同入京参与变法维新到血洒刑场的部分很是感人,并且其中详细记叙了谭嗣同与袁世凯的一段对话,这段话虽不长但写的人物却个性十足,读来使人感慨:仿佛百年前两人事关民族危亡的那番谈话就在读者眼前重现!  相似文献   

12.
谭嗣同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曾经提出流血与变法的相关度问题,这种“流血变法”思想的渊源,及其在维新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往研究者有所忽略。本文重点探讨“流血变法”思想在维新派中的影响及与日本明治维新武士精神的联系,揭示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等提倡“游侠”精神的隐衷。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读本第三册上的第一篇课《谭嗣同》写的是谭嗣同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但我个人认为,他的死是不值得的。  相似文献   

14.
戊戌维新时期,面对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维新派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运动。湖南维新派亦积极参与,并创办《湘报》,宣传其维新变法思想。樊锥在《湘报》上发表了《开诚》、《发锢》等文章,提出了民权宪政、发展近代民族工业、改革科举、重视人才、改革社会陋习等维新变法思想。樊锥的早年经历对其维新变法思想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其维新变法思想在当时的湖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通”——以通达、贯通、仁通求变通、运通、流通的思想,即维新变法的思想,而不是激进革命的思想——是谭嗣同《仁学》思想的精髓与主旨。希望有仁慈的君主、清明的君主专制政治、仁通平等的封建伦理道德、通达流畅的社会经济文化运行境界,才是谭嗣同仁学思想的实质。谭嗣同秉承湖湘,学派理学思想源流,希望朝廷存“仁心”,行“仁政”,从“匡扶社稷”的思想来分析,谭嗣同依然是一个“吁天”的传统士绅。  相似文献   

16.
谭嗣同、庸才常是中国近代史上由改良转向革命的过渡人物。同为从改良到革命转变中的典型代表,戊戌以前,谭、唐两人的政治思想有何异同,戊戌失败后,唐才常又是怎样的继承和发扬谭嗣同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为何两人都末能完成这一转化?本文拟就这些方面探讨从改良向革命转变过程中谭嗣同与后才常的异同。一、戊戌前谭、唐政治思想之异同(一)谭、唐政治思想的形成具有相同的历史背景:甲午战败的刺激,是两人政治思想形成的外在动因。甲午以前,早在康有为已经“发愤上书万言,极言时危,请及时变法”的同期,谭嗣同们热衷于封建文化;…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 80年代后期 ,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知识分子当中出现了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变法”主张 ,并逐渐形成一种新的社会思潮 ,向古老的封建专制制度展开了猛烈冲击。在这次思想解放运动中 ,涌现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及严复这些著名人物 ,但是对晚清思想界贡献突出的另?..  相似文献   

18.
论项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项羽是历史上一位悲剧英雄人物。项羽灭秦,建立了盖世奇功,楚汉相争,有一范增不能用;最后乌江自刎,英雄落幕。司马迁在《史记》中精心撰写了一篇伟大的传记《项羽本纪》,集中笔墨刻画项羽的英雄形象,而于叙事之中揭示他失败的原因,真实地再现了项羽这一历史人物和秦汉之际的历史事实,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太”在19世纪未从欧洲自然科学领域传入中国后,谭嗣同遂借用这个概念构筑了《仁学》一书。然在借用之初即赋予了“以太”复杂的性质。本文就《仁学》中“以太”所具有的物质与精神双重内涵作一梳析,力图客观地阐明“以太”在汉语语境下具有双重性内涵的历史原因及谭嗣同的个人原因。  相似文献   

20.
由南开大学人文学院、台湾中华人文展望学会共同发起的“海峡两岸《仁学》与21世纪的展望学术讨论会”于1999年8月22日至24日在南开大学举行。会议共收到论文四十余篇。与会海峡两岸学者围绕谭嗣同及其《仁学》、《仁学》与21世纪的前景等主题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探讨与交流,具体来说,从三个方面拓展了对谭嗣同及其《仁学》的研究。一、关于《仁学》本身的研究《仁学》本身的内容,学术界已做过深入的研究,这次会议学者们多从新的视角多方位来解读《仁学》,以凸显《仁学》的积极意义,把握谭嗣同的思想脉络。如有的学者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