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业设计,是老师备课的重要一环。原来的作业,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僵化了学生思维,遏制了学生创造力的产生,能力的培养便成了空中楼阁。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作业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空间。一、预习作业要设计精巧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必须通过老师的指导,所以在教学中我非常注意给学生精心设计一些“预习作业”。要让学生觉得预习是必要的,而且不会觉得预习是没事可做,也不能让学生觉得难不可攻。比如第十册的第六组单元课文预习作业我是这样设计的:第六组课文一共有3篇,一个积累运用,我最喜欢的是《》,因为();最难理解…  相似文献   

2.
目前一些学校和教师开展“让学生参与教学当一回老师”的尝试,旨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种做法归纳起来,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好处。首先,换一种教学方式,学生们会有一种新鲜感,会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一定程度上能把学生们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其次,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上讲台,讲课的学生必然会认真预习课文,总结归纳知识点,在备课时要对大量的材料进行提取,要将课文内容理解后变成自己的语言,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再次,让学生可以借此机会展现自己的个性,锻炼  相似文献   

3.
王高林 《河南教育》2006,(7S):42-42
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就要为学生创造这样的学习机会。在语文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我总是在讲授新课前放手让学生去预习课文,让他们从学习资料中查找“作者生平简介”“相关背景介绍”等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逐步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在授课时,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言和见解,让学生品尝到自主学习、自主发现的快乐。例如在讲《孔乙己》时,我设计了一个话题:读完课文说说你眼中的孔乙己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的传统教法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这样时间一长,学生听着、答着犯困,便或玩、或打盹,或者思想开小差,于是大家在教改中大声疾呼: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地位,改变被告诉、被灌输、被训练的地位。怎样改变 ?我们想出的一招就是:“换个思路备课”。比如教《太阳》这篇课文,老师备课不是像以往那样备自己讲的内容,也不是备自己“问”哪几个问题,而是想,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通读懂,还要提出自己乐于解决的问题。于是教师在备课时备了这样一个自学提纲在课堂上出示:   1自读课…  相似文献   

5.
一、预习中超越教材,让学生乐于提问教育家历来强调课前预习的重要性,预习是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郭思乐“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思想认为,让学生通过预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最好的教学方法。然而在日常备课中,教师常常设计出一连串的问题给学生。这样的问题有点突如其来,多数情况下,学生并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头脑里就会形成这样一个认识:要我学,我就学,而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为什么学。因此,教学中提倡学生进行预习,即:学生在“初步感知,查阅词典”的基础上,再通过课…  相似文献   

6.
正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教师讲解课文之前的预先学习,它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生存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实际上是把金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教会学生预习课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那么怎样才能教会学生预习课文呢?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7.
丁俐 《湖南教育》2003,(22):42-42
一次师生角色对换的经历让我受到的启示不小。我让学生自己备课《鸟的天堂》,学生兴致盎然,纷纷要当小老师。我呢?当了两天的“小学生”,与他们一起上课,一起抢答。两节课下来,不但重、难点掌握了,课文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课堂秩序井然,学生发言积极,不怯场,效果出乎意料得好。“为何我上课时没这效果?”我带着疑问向他们请教。“老师,您上课的内容都是课本的内容,而这些在上课之前我都已经预习过了,也全部学会了。一节课下来,我起码浪费掉一半的时间。”优秀学生不满地说;“老师,您上课的时候好像太急,往往是一个问题我们还来不…  相似文献   

8.
有幸观摩到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上的一堂语文课《惊弓之鸟》 :课上他先让学生们提出预习中不懂的词语 ,接着说 :“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课文 ,边读边想 ,我相信你们中的大多数人一定能读懂。”学生照着他说的去做了 ,果然 ,预习中不懂的词都懂了。于老师问 :你们是怎样读懂的?生答 :根据课文中的句子。于老师说 :对 ,理解词语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联系上下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更羸并不取箭 ,他左手拿弓 ,右手拉弦 ,只听得嘣的一声响 ,那大雁直往上飞 ,拍了两下翅膀 ,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其中有两个“直” ,想…  相似文献   

9.
当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如何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语文?以下两点是我的尝试与反思。一、从预习到自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常常会见到这样的课例:导入新课后,老师往往这样表白:“下面我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然后或板书,或小黑板出示,或多媒体显示一些词语,让学生或读或解释。完了以后,便说,“好,预习就检查到这里,下面学习课文内容……”。如此预习要求,或许我们并不陌生。从新课改的理念看,这种把预习课文简单地等同于掌握字词是有违课标的。从自主、合…  相似文献   

10.
刘权 《考试周刊》2013,(80):32-32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农民耕地要“备耕”,工人生产要“备料”.战士打仗要“备战”,这都是“预”。正如教师讲课要备课一样,学生在上课之前要提前了解学习内容,这就是预习。教育家叶圣陶告诉我们“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必须教给学生最基本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方法,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把“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之上。因此,在学习一篇新课文之前,教给学生高效的预习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前预习.提高初中语文预习的质量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就要为学生创造这样的学习机会。在语文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我总是在讲授新课前放手让学生去预习课文,让他们从学习资料中查找“作者生平简介”“相关背景介绍”等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逐步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在授课时,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言和见解,让学生品尝到自主学习、自主发现的快乐。例如在讲《孔乙己》时,我设计了一个话题:读完课文说说你眼中的孔乙己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同学们有说“死要面子”的,有说“能写一笔好字”的,有说“善良”的,也有说“内心孤独”…  相似文献   

12.
“你学习是给谁学的?给爸爸、妈妈学的,还是给老师学的?”我们常常这样反问学生,由此可以看出每个老师都知道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可是为什么在教学中我们常常让学生产生错觉:我学习是给老师学的。老师说一点我做一点,老师不说我就不做。其实这本不该怨学生学习自主性差,因为长期以来老师们把该学生做的事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不肯放、不愿放或许是不敢放。  相似文献   

13.
经过两年来的试验、实践,我们认为运用“发现法”教学,对于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功探求和获取知识,有着积极的意义。“发现法”又称问题教学法。它的一般过程是:①预习课文;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③教师指点、讨论,④共同归纳;⑤学生练习。在运用“发现法”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注意抓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一关键,使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我在教学实践中,有这些粗浅的体会: 一、教给自学的方法,学生预习  相似文献   

14.
画盆     
《女娲补天》是篇略读课文,讲的是一个流传千百年的神话故事,内容很吸引学生,学起来好懂。上课时,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文“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小组同学一起合作学习,通过读书、讨论、交流等解决问题;最后检查学习情况。当我检查完学  相似文献   

15.
进行语文教学,采用新鲜活泼的教学形式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重视课前预习  每当老师讲课,学生们还在云里雾中,不知道老师讲什么,学生会学好吗?要克服这种弊病,就要让学生多预习课文。先让学生自己先看一遍,了解课文内容、中心、社会背景,体会作者的感情,理解文章的写法,然后再由老师讲解,纠正学生的错误,让学生掌握方法。预习要分组,引进竞争机制。哪一组答得对,就给加分;哪一组答错了,就扣分。这样会调动学生预习课文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提问与创新     
提问是创新的准备,思考是创新的酝酿,顿悟是创新的突破。让学生学会提问是一门学问。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的深浅程度和创造程度进行打分,往往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著名桥梁工程学专家茅以升就是这样做的。茅以升曾在一所专科学校任教,教的是“结构力学”,他每上一堂课,讲完一段教学内容,总是要用“师生换位”的方法,让学生当“老师”提出问题,自己则当“学生”来回答问  相似文献   

17.
“换位思考”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可以有效地融洽人际关系。老师面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注意“换位思考”。每每当学生犯了错误,急得老师心烦意乱、火烧眉毛时,一定要冷静地想一想,自己过去当学生时,不是也犯过错误、做过错事吗?这样换位思考,学生毕竟是个孩子,你就会静下心来,控制住自己,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对待学生。  相似文献   

18.
要重视能为的培养成佳音(山西新绛中学): “学贵知疑”,教也“贵在知疑”。我以为,让学生预习课文,则是使师生双方“知疑”的一种好方法。现代语体文教学需要这样,文言文教学也需要这样。文言文的预习,要提出具体要求,给学生较充裕的时间自己阅读,查字典,看注释,掌握注音释意,圈圈点点,然后自己先朗读。教师则要搞一些调查研究,如听听学生有无读错字音,句读停顿是否恰当,句子的重音、语气是否准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的小学阅读教学中,课前自觉预习的学生并不是太多。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如何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学习的全过程﹖我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一、自学存疑,自定目标在学习课文之前,布置学生自主预习,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预习方式。第一类:“基础型”——利用预  相似文献   

20.
教师要把备课中自己读懂课文的基本要领教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在阅读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主攻方向,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过程中,掌握读书途径,探索读书方法。下面我谈点体会: 要具体指导学生预习 预习是自学阶段的过程。这时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