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卧松 《教育》2007,(4S):56-56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于今年2月中旬公布了一份关于发达国家儿童福利状况的报告。由联合国儿基会在意大利的英诺桑提研究中心完成的这份报告,从六大方面对经合组织(OECD)21个成员国的儿童福利状况进行了考察。这六大方面是:物质福利、健康与安全、教育、同伴及家庭关系、行为与危险、儿童对幸福的主观感受。报告负责人称,  相似文献   

2.
福利文化引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福利文化是社会福利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值得社会福利研究者的关注。福利文化属于社会福利场域的惯习,是存在于福利实践活动中的各种思想、意识、心理、态度等观念要素的总和;福利文化不仅具有维系福利制度的功能,而且是解释不同福利制度差异的一个关键变量。  相似文献   

3.
心理贫困是指个体或群体的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导致的一种缺乏状况,其主要表现为负性情绪增多、人际关系不良、社会参与受限等。本文从对心理贫困概念的澄清入手,探索心理贫困的科学标准,提出心理贫困的计算公式,强调针对心理贫困应采取相关的福利提供策略:家庭、市场和社会福利提供途径相结合,选择型与普惠型福利提供方式相结合,以及基于增权理念采取形式多样的福利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4.
教育福利作为社会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有效手段。文章分析教育福利的含义和模式,强调当代我国的教育福利作为一项事务,具有全民性、公平性和公益性等特质,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对教育福利的切入点进行不同层面的阐释,凸显出研究教育福利在当今社会中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5.
福利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利经济的思想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威廉·配第,资产阶级福利经济学的产生标志是庇古的《福利经济学》。19世纪30年代后,勒纳(A.P.lerner)等人对庇古的福利经济学进行了修改和发展,提出了序数效用论和补偿原理、消费者行为理论。哈耶克、弗里德曼等进一步发展了福利经济理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提出了能力中心以取代幸福的效用观和所谓的“能力方式”。  相似文献   

6.
教师福利是教师在组织中获得的工资以外的待遇,包括现金、物质、精神及带薪休假等方面的待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教师福利日渐受到关注,但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教师的待遇还比较低,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福利,落实不到位。鉴于此,本文从我国教师福利研究和实施取得的成果及其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为教师福利的研究和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太原大学学报》2015,(4):24-28
福利依赖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会对社会的资源形成巨大的浪费。通过对近十年国内学者关于我国福利依赖问题的研究,发现当前研究主要基于低保制度,学者们对于福利依赖的概念、形成原因以及解决对策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总结现有的研究发现,进一步明晰概念、拓宽研究视野、更新研究理念、继续深入向发展型社会政策取经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高校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方面的责任与压力,极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高校教师心理福利以定期心理健康普查、心理援助与心理培训为主要内容,有利于缓解其心理压力,维护其身心健康。国家应从颁布法律、设置机构、划拨经费、配备人员、评估成效入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教师心理福利机制,以维护高校教师的权益,健全国家福利体系。  相似文献   

9.
吴波  吴业平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3):11-12,16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我国70个大中城市2006~2009年商品房销售价格同比增长分别为5.5%、7.6%、6.5%和1.5%,虽然同比增速有所放缓,但商品房销售价格的绝对数还是保持在高位运行。福利是居民主观感受到的幸福或痛苦的程度。房价上涨对居民会产生福利的损益,对于拥有住房的家庭增加了其福利,而对于没有住房的家庭则增加其住房成本,造成福利损失。房价上涨对不同群体福利造成不同的影响,应采取一些政策建议来弥补房价上涨对租房家庭造成的福利损失。  相似文献   

10.
家庭对老人的支持包括物质支持、行为支持和情感支持。"支持"的实质是家庭为赡养老人需要投入时间和经济资源。基于福利分析模型,时间—经济投入的多少决定着老年人的福利水平,投入量与家庭的社会经济特征有密切关系。从现实出发,家庭支持是保障和提高农村老人福利的重要途径,同时提高农村老人的福利也需要社会养老保险的支持,二者是一种功能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福利是国家为保障适龄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权利而通过非商业化的方式提供的物质和服务产品,分为补救性教育福利、基础性福利、保障性福利和发展性福利,具有基础性、非功利性、整合性和渐进性等特征,就其发展而言,需要遵循责任主体多元化,补救与普适性政策并重,循序渐进等原则。  相似文献   

12.
心理健康的员工是企业的巨大财富,企业给予员工高度的心理福利,既可以维护员工权益,促进员工及其家庭健康发展,又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保障社会稳定。根据心理福利针对性、心理满足性、时效性的特点,本文从国家立法保障、企业具体实施、员工个人提高认识、社会形成重视氛围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心理福利实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福利一直以来主要是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研究领域。本文从政治学的视角探讨了前福利国家、福利国家以及后福利国家三个时期的福利体制中社会、国家、市场以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角色和相互关系的变迁,分析了不同时期福利国家的形态。西方福利国家的发展历程将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儿童福利的重要内容,学前教育福利是儿童教育福利的起始点,国家和社会应为0~6岁学前儿童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学前教育资源、机会和服务,以保障学前儿童的受教育权利,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学前教育公平。国际学前教育福利经历了从补缺型到优质普惠型的发展历程,力求让不同儿童、不同家庭和不同社会群体共享儿童福祉与发展成果。为助力“全面三孩”政策的实施,我国学前教育福利也应走向追求儿童美好生活的优质普惠型福利,在积极转变学前教育福利观的基础上促进托幼均衡发展,推进学前教育福利服务一体化,实现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交媒体日益普及并深入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研究社交媒体使用方式对国民主观福利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20年数据研究发现:社交媒体主动型使用行为会显著提升国民主观福利,产生福利效应;社交主动型使用影响国民的认知标准、积极情绪和预期满足,是社交媒体使用方式的主要传导机制;通过工具变量和混合方法回归克服内生性问题,模型表现稳健;传导机制存在异质性,女性社交媒体主动型使用主要影响积极情绪,受教育程度越低更易改变认知标准和预期满足,高教育程度国民更多通过影响积极情绪作用于主观福利,农村居民社交媒体主动型使用仅仅影响认知标准,福利效应不显著,低龄与高龄居民社交媒体主动使用的福利效应显著,中年居民更多通过影响预期满足作用于主观福利。  相似文献   

16.
目前,发达城市社区福利的建设已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而在中小城市,居民对社区福利需求质量不断提高给社区福利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中小城市中进行社区福利建设成为我们关注的一个话题。本文以惠安社区福利建设的个案分析为基础,对中小城市社区福利建设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建设过程中的资源动员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福利经济学中非福利主义的兴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利主义认为,判断社会福利的高低,只要判断社会成员效用水平的高低即可。长期以来,福利经济学一直坚持福利主义的观点,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福利经济学兴起了非福利主义的研究浪潮。福利主义被非福利主义取代的原因有四:阿罗不可能性定理、帕累托标准的缺陷、理论上对效率和公平问题的重新思考,以及实践中对效率和公平问题的重新思考。非福利主义的研究包括对传统的“理性经济人”假设提出质疑,对自由、个人权利、个人生活水平等问题所作的进一步研究,等等。  相似文献   

18.
近日,国内一份著名财经杂志公布了2000年京、沪、穗、深职业经理人的总体情况调查报告,涉及的内容十分详尽,包括薪酬、福利、企业认可度、个人满意度、生存状况等情况的对比。而其中在福利的调查一项中,福利待遇包括了实际福利与培训进修两个方面。85.70%的经理人普遍反映,与医疗、住房等其他方面的福利相比,他们更看重培训进修,认为培训是最大的福利。培训是最大的福利,这是一种全新的观念。这也充分说明,历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风风雨雨的洗礼,广大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切身地体会到,自身素质的提升对创业的重要性,知…  相似文献   

19.
儿童福利从儿童的权利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幸福为宗旨,关注儿童发展问题,学前教育由此是儿童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其他学制阶段,学前教育除了具有教育性外,还具有显著的福利性.它能为幼儿提供必要的照顾与保护,从而解放母亲,有助于增加社会劳动力,同时能帮助家庭解决子女养育中的问题,缓解家庭育儿压力与亲子关系冲突,是保证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与手段.从儿童福利视角看待学前教育,有助于敦促政府从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角度出发承担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有助于促使政府为学前教育具有的社会服务功能买单,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有助于政府改变以往经费投入体制与方式,更多关注弱势家庭子女平等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有助于政府协调各个职能部门,建立专门负责儿童福利事务的部门,与教育部门统筹管理,保证有关学前教育政策执行到位,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杜峰 《教育与职业》2007,2(33):73-75
人们要选择真正使自己受到鼓舞、真正感兴趣的职业,选择一种有尊严的职业。如果在选择职业时受虚荣心和攀比心理的支配,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由于社会因素的制约作用,人们不能总选择自认为最适合的职业。选择职业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马克思的择业观对于青年人尤其是大学毕业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