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品的艺术容量常常是作品生命力强弱的决定性的因素.为什么有些作品既有巨大的动人心魄的力量,又有地域流传上的广度和时间流传上的长度?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些作品中蕴含着巨大的艺术容量.而为什么有些作品给人印象单薄、肤浅、浮泛?有些作品昙花一现便消声匿迹?有些作品总使人感到缺少深度、浓度、高度、厚度与力度?究其原因,这和它们缺乏艺术容量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情是一切有生命的物体所共有的特征之一,人作为一种高级的生物,当然不会例外。有情感的物种并非都尽如人类,但是就人类来说,却一定是有情感的。人不光有情感,而且情感还颇为丰富,有喜悦,有悲伤,有担忧,有畏惧,有惊恐,有愤怒……并且人类也不仅仅局限于玩味自己的情感,而是给世界万物都赋予情感。针对这类现象,学术界提出了移情的概念,所谓移情,它在现代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课文》所选的篇目里,常常出现数目字。本文打算结合这些篇目以及有关作品,探讨一下在文学作品中的数目字的规律。 清代汪中在《述学·释三九》中,提出过虚数和实数两种类型,他说: 生人之措辞,凡一、二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以三,以见其多;三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以九,以见其极多,此言语之虚数也。实数可稽也,虚数不可执也。……推之,十、百、千、万,固亦如此。故学者通其语言,则不胶其文字矣。 汪中的立论是正确的。如“三岁贯女”。(《诗·硕鼠》),“昏鸦三匝迷枯树”(叶剑英《远望》),“茫茫九派流中国”(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面壁十年图破壁”(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毛泽东《七  相似文献   

4.
试谈文学作品中的歇后语张铭歇后语是一种文学性较强的群众语言,是流传在人民口头上的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俗语。歇后语具有独特的结构形式。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因其使用时常常省去后半部分,故名歇后语。歇后语的前半部分是假托语,是比喻,也是构成其形象生动、活泼风...  相似文献   

5.
唐代杜牧有一首名诗《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相似文献   

6.
平颖 《凯里学院学报》2012,30(1):105-107
第一层面徐訏从其生活经历的特定性切入,在城乡之间对“旧地”进行回忆;同时因为徐訏永久伫留在都市的夹缝中,从而具有深重的历史流离感.这种对乡间的深挚情感和对城市的追寻却不得的冲突便成为其作品的主流意识,最后解决的办法只有努力超脱.这也是中国文化人的共有特质.第二层面徐訏以其不疾不徐的叙述模式来将其作品的深层意蕴传达,再现对象与表现情思在作品中达到统一,将那种文化的沧桑在作品中一一体现.  相似文献   

7.
今天,当许多人都在谈论和探索着文学创作中适合时代特点的新流派、新格调时,我觉得,有一个“老问题”仍须引起我们注意,这就是:如何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一定乡土特色。这个“老问题”与新流派、新格调的创造并无任何矛盾,相反,彼此还能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每一个作家都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双脚踏在自己生活的土地上,受着自己所熟悉的民俗、习惯、语言和生活方式的熏染,这些,都不能不反映在他的作品中。可以这样说:凡是有生命、有魅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总是与一定的乡土特色联系  相似文献   

8.
女为悦已者容,裙子——作为最能展现女人美感的衣物,自古以来被各国女性所追捧。尤其是一条华美的名牌裙子更令世界女性为之倾倒,没有哪个女人会拒绝一条适合自己的名牌裙子,没有哪个男人不被穿裙子的女人所吸引。本文通过《我们的朋友朱迪斯》一文中朱迪斯拒绝穿着迪奥裙子的事件,对裙子在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和特定内涵进行分析,从而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展开裙子与女性关系的讨论,深层分析女主人公朱迪斯的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9.
结构分析是阅读教学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对建立整体感知、理解文章意蕴具有重要的作用。经常性的结构分析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形成文体读写的一般性认识,培养分析与综合能力。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结构分析时,大多停留在层次分析这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10.
结构分析是阅读教学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 ,对建立整体感知、理解文章意蕴具有重要的作用。经常性的结构分析的训练 ,有助于学生形成文体读写的一般性认识 ,培养分析与综合能力。但是长期以来 ,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结构分析时 ,大多停留在层次分析这个层面上。实际上 ,作品的结构是多重的。段落层次只是它的表层结构 ,表层结构是作品的语言组织形式 ,它涉及的只是作品的表述方式 ,而并不决定作品意义的生成。决定作品意义生成的是它的深层结构即内容关系 :作品中摄取了哪些现实内容 (包括历史的、想像的 ) ,这些内容在作品中又构成怎样的组合方…  相似文献   

11.
异类变身故事是中西方文学共有的题材之一。方成培《雷峰塔》和安徒生《海的女儿》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异类变身故事的神秘、恐怖、血腥。这两则故事关注的是人本身的价值和魅力,以及异类变身为人的艰辛坎坷。  相似文献   

12.
“至情乃至美”是当下应当引为重视的文艺理论命题.本文从文艺美学的角度,剖析了情在层面性上的三种形态:浅情、至情、矫情.同时就至情的重要性、矫情的危害性以及至情产生的条件等问题做了较为概括的阐释.  相似文献   

13.
所谓"暗示",就是通过一定的途径,间接地把意思表达出来。文学作品中的暗示,大致可以分为五类:一.时间暗示;二.环境暗示;三.心理暗示;四.人名暗示;五.修辞暗示。了解暗示法,有助于我们提高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14.
第一步为整体阅读。在通读一遍之后,留下一点时间,哪怕是一分钟,可以回想一下,作品究竟说了些什么,主旨是什么(如: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情、什么理)。作为文学作品,要么情  相似文献   

15.
人们在充满颜色的环境中生存,对色彩有着极其敏锐的感觉。仅对色调人们凭肉眼就可以分辨出一万七千多种。而色彩对人们的感觉又有特殊的影响作用,与人民的思想、性格、爱好、食欲乃至健康等都有一定程度的联系。色的感觉与人们的内心观念、情绪、想象、习惯连在一起,能发生种种不同意味的感情(即色彩具有表情象征),例如白色,使人感到高雅、神圣、朴素、善良……;而黑色,却象征黑暗、阴森、寂寞、恐怖、严肃。由于以上原因,文学家也同画家画画一样,在自己创作的描写和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中,都十分注意色彩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车延霞 《现代语文》2005,(8):102-103
新课程非常关注审美教育,重视学生审美情趣、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新课标中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要求,要靠文学作品的阅读。  相似文献   

18.
所谓“暗示”是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某种途径间接的表达。文学作品中,这种手法的巧妙运用,写实写意,不直不露,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运用方式多,种多样,寓意深远,使读者在一种比较含蓄的、间接的艺术氛围中,自然地领略到作品的意图。本文试从以下五点作些探讨。 一、时间暗示 文学作品倘要写人记事,大抵少不了时间的交代。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中空灵手法的运用,极大的提高了作品的意境,增强了文学的感染力。本文通过分析空灵的理论基础、美学原理以及空灵境界所蕴涵的生命哲学,说明这种手法的表现力。从美学的角度为欣赏文学作品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沈玲玲 《文教资料》2009,(16):52-53
阅读文学作品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阅读文学作品的正确方法应如王国维关于读书和治学的三种境界.教师在其中起的作用如下:探究文学作品的内涵,诱导学生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的启示;探究作者对人物的爱憎感情,诱导学生发现并感受大师的人格魅力:探究文学作品中情景和形象,诱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体验美;探究不同作家、不同作品的语言特色,诱导学生感悟语言丰富的表现力,从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领悟程度."师导生究"必定能实现文学阅读的最终目的--学生学会阅读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