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曲线运动条件”演示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物理》第一册 (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五章“曲线运动”第一节中有一个物体做曲线运动条件的演示实验 ,教材里这个实验太粗略 ,一般情况下这个实验演示的效果不明显 ,使教学很难有说服力 ,笔者通过对这一演示实验的探索、改进 ,使这个实验能够达到其目的 ,效果相当好 ,而且还参加了全市创新课教学大赛获一等奖 ,下面是这个实验的改进情况 .教材里的实验有几个问题 :1.用手给小球一初速度 ,小球初速度难以确定 ,效果难保证 .2 .实验桌不水平、不光滑 ,小球不受外力时难做到直线运动 .3.小球做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之间区别不明显 .4 .磁铁…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和中师物理教材中 ,楞次定律的演示实验大都是通过用条形磁铁穿插带有演示电表的螺线圈或用原线圈接电源及滑动变阻器 ,副线圈接演示电表的方法进行演示的 .课堂上教师在讲台上演示时 ,由于演示实验电表的指针偏转角度有限 ,因而 ,坐在教室两侧及后面的同学常常看不清楚 ,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为解决以上问题 ,提高演示效果 ,我们受“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物理教学”等刊物上关于自感现象演示实验改进的启发 ,经过大量的实验探索及多次改进 ,设计了一种比较理想的楞次定律的演示实验 ,现介绍如下 .一、实验器材演示原副线圈一套…  相似文献   

3.
“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下册中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演示的效果大多不理想.笔者作为国家生物课改工作的先导区——辽宁省的一名学科带头人,多次亲自操作,对该实验进行了组合和改进,通过实践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整个探究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是新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材《物理》(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一册第 5 0面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 .通过随堂演示 ,探索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把抽象的物理原理寓于简单的实验之中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对这一实验装置做了认真的研究和分析 ,发现其中存在一些不足 ,并且因此影响了实验效果 .笔者认为该实验如再稍加改进 ,其效果将会更好 .现把自己的想法介绍给大家 .图 1(a)、(b)所示是教材中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 .该实验的操作方法是首先用夹子夹住两车尾部的细绳 .接着打开夹子 ,两车同…  相似文献   

5.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已无需赘述.一个好的演示实验要求原理清晰,最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操作简便,实验现象明显.然而有些演示实验,如果一味地按照教材去做,要么不易成功,要么效果不甚明显.教师的演示似蜻蜓点水,学生的学习热情备受挫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对教  相似文献   

6.
1引言“薄膜干涉”演示实验包含两部分,即用“单色光”和“白光”照射肥皂膜形成干涉。前一个演示实验已在报刊上介绍了改进办法,用“激光”代替课本上的“黄光”,效果非常好。笔者也摸索出一种简洁、有效的办法来做后一个演示实验。在此把实验方法向同行介绍,使“薄膜干涉”这  相似文献   

7.
沈超 《物理教师》2014,(6):58-58,81
为了演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在人教版必修2教材中用到“砂轮”和“弯曲管道”的实验,通过实验分别演示物体运动轨迹是圆周和一般曲线的速度方向.这2个实验现象比较明显,而且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可以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但是实验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就人教版必修2教材中“曲线运动”一节中的2个演示实验作一改进.  相似文献   

8.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充分利用实验器材,适时为学生做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在讲自感现象这一知识时,为了帮助学生更深一步理解自感电流的产生与存在,我在做完教材上的演示自感实验之后,演示了我自制的“自感现象示教电路”,学生反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材第一册大气压强中“马德堡半球实验”,笔者在教学演示中发现有如下弊端:在马德堡半球实验中,用手摇抽气机抽气,常因接口不密封而漏气,学生一拉即开,有的教师用两用打气筒抽气,常因导管软易被大气压压变形,导致实验效果不好。这样,教师上课时常不去演示它。教材中用两个皮碗,模拟演示,虽能说明大气压存在,但不能形象地说明大气压强之大,难以让学生相信“马德堡半球实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化学“苯与溴取代反应”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在吸取教材优点的同时 ,弥补了教材中的不足 ,带来了课堂教学的新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前的教学模式曲解了教材中实验部分的初衷.有些教师采取“以讲代做”的实验教学方式;另外有些教师对于教材中习题和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实验内容视而不见,抹杀了对于教材中演示、分组实验的补充和拓展.这样的教法与学法与现在中考出题的方向相去甚远.这需要我们正确对待教材中的物理实验教学,通过教材中的基本实验熟悉探究过程与方法;注重研究教材上的实验;充分发挥教材和习题中“小实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演示实验之一。教材演示实验存在以下不足:实验结果误差大:温度变化度数可能在橡皮塞内而无法读数;装置保温效果不好;操作较繁琐。因此,笔者对该实验进行改进,使实验操作简便,效果良好,以适合教师演示和学生实验。  相似文献   

13.
牛顿第二定律是力学的核心内容.而现行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却删去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这一学生实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做好演示实验成了关键.但笔者认为按现行教材中的实验装置演示存在不足:一是两车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不便学生观察对比;二是用铁夹难于控制两小车同时开始运动和同时停止运动,造成实验误差;三是桌面对小车有摩擦力作用,也会引起实验误差,影响实验效果.此实验误差较大,一般只能定性研究.笔者在教学中重新设计了该实验操作方法,能很好地进行定量实验来研究牛顿第二定律,且误差不超过5 % .现将实验装置及其操作介绍如下:一、…  相似文献   

14.
高中物理电学演示实验“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的因素”(图1),是一个很难做成功的静电学实验,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原因分析,并略加改进,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现行教材高中《物理》(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第三册第 2 7页 ,一开始就通过演示实验来阐述薄膜干涉现象 :“用酒精灯的黄光照射液膜 ,液膜反射的光使我们看到灯焰的像 .像上有亮暗相间的条纹 ,这是光的干涉产生的 .”即薄膜干涉现象 .由于该实验中肥皂液膜不能做大 ,酒精灯火焰亮度低且不利于改变颜色等原因 ,致使演示实验的可视性较差 ,效果不理想 .笔者借助平行光源和凸透镜等 ,克服上述弊端 ,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和拓展 .介绍如下 .1 制取肥皂液膜(1 )配制肥皂液[1]在蒸馏水中加入高泡沫洗衣粉达到饱和状态 ,加入蒸馏水分量的 1 / 2 0…  相似文献   

16.
如何深度地解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近日,笔者在上苏教版高中化学新课程化学2中的专题2“化学反应速率”内容时,做了一个“温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演示实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相似文献   

17.
余瑾  刘林  单颖  张芬 《化学教学》2016,(5):73-74
针对上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铝的长毛”演示实验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行了实验改进.改用新鲜剪下的铝丝及温度计,省去了打磨铝片的操作,且仅消耗1滴汞盐溶液,实验中能明显观察到升温及“长毛”现象.改进后的实验演示效果好,操作简便,试剂用量少,重现性高.  相似文献   

18.
郑小平 《物理之友》2023,(12):53-55
物理实验对学生理解科学本质、提高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教材编排的部分演示实验存在实验现象不显著、难以“重现”等问题,影响演示实验的高效开展。笔者以“电功率”演示实验为例,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演示实验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9.
“石蜡催化裂化”是现行高中化学教材重要的演示实验.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按教材中的方法,不仅耗时多,现象也不够理想.本文设计了石蜡热裂化的微量化实验,并且在催化剂的选择和填装等方面对石蜡催化裂化实验进行了改进,实验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20.
初中的物理教学,应以演示实验为主.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对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做了大量的改进,现列举两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