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琛 《大观周刊》2012,(47):25-25,22
1909年是丰富多彩的一年,这一年革命暗潮涌动、改革风生水起。清政府组织成立国会、资政院,准许地方咨议局召开;新型学堂逐渐走上正轨,学制和教学内容日益完善等。各种改革活动积极进行而且逐渐深入化、细节化,本文尝试从学堂女学生学服的改革奏折《学部奏遵拟女学服色章程》上简要分析清政府的改革意向。  相似文献   

2.
1907年,满清政府颁行《女子小学章程》、《女子师范学堂章程》,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女子教育学制,首次使女子教育获得合法地位。自此之后,中华大地上广设女子教育学堂,甚至不少女性漂洋过海到西方国家留学,促进了我国女子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的学堂设置体操(体育)课,是从洋务派开办的军事学堂和工业学堂开始的。随着《奏定学堂章程》"三段六级"学制的实施,各学堂里有了学制上的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4.
《奏定女子学堂章程》价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题中所称的《奏定女子学堂章程》,特指1907年(光绪33年)清学部奏定的《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以下简称《章程》)。它是晚清新政诸多改革中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女子教育章程。从档案学的角度看,它作为文件,对当时的女子教育现实指导、规范时间不长,晚清新政的一系列改革方案,都随着腐朽的清帝国的灭亡而失去了现实的依托;但作为档案,它为后人提供了研究那个特殊时代特殊教育形式-女子教育的一个特异的窗口,自有特殊的价值。下文拟从几个方面加以探析。一《、章程》产生的缘由及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重建京师大学堂、推进晚清学制改革、改革与废除科举考试三个方面的教育改革实践活动出发,对张百熙近代教育改革举措进行梳理,正确评价了张百熙近代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新式学堂中的音乐教育自1904年颁布的《癸卯学制》中加以体现,并在民办学堂中悄然兴起"学堂乐歌"为主要形式的音乐课教学。本文就晚清民办学堂中的音乐教育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探究我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式学堂中的音乐教育自1904年颁布的《癸卯学制》中加以体现,并在民办学堂中悄然兴起"学堂乐歌"为主要形式的音乐课教学。本文就晚清民办学堂中的音乐教育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探究我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之洞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洋务教育家,张之洞从多角度论述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亲自创办了外语学堂,制定了《癸卯学制》,该"学制"较为全面地设置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外语课程,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外语教学的方法等。  相似文献   

9.
周玲 《兰台世界》2014,(12):157-158
张之洞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洋务教育家,张之洞从多角度论述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亲自创办了外语学堂,制定了《癸卯学制》,该"学制"较为全面地设置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外语课程,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外语教学的方法等。  相似文献   

10.
<正> 我国早期高校图书馆的组织形式和业务管理一、组织形式自图书馆在社会生活中获得相对独立的地位以后,它的管理也就具有了独特的形态.我国封建社会的封闭型私官藏书楼都是集馆长、管理员和读者于一身"三位一体"的组织形式,它只有一个层次.近代图书馆诞生以后,产生了二个或三个层次的组织形式.即馆长通过部、课、股、组一级机构实行领导.《京师大学章程》确立的藏书楼组织"设提调一员,供事十员".已具我国高校图书馆二级层次管理的雏型.1902年,清政府颁行的《学堂章程》  相似文献   

11.
一、史量才与《申报》 史量才(1880~1934年),江宁县湖熟镇杨板桥村人。其父史春帆是个商人。1899年,史量才考入松江府娄县为附生。后因受戊戌变法思想的影响,放弃了科举致仕道路,开始研究日文及理化等近代科学。1901年秋,考入杭州蚕学馆,毕业后致力于教育事业,任上海育才学堂理化教员,后又在兵工学堂、务本女学、南洋中学等校任教。1904年,他在上海创办女子蚕桑学堂,开我国女子科技教育之先河。  相似文献   

12.
<正>清末新政《癸卯学制》改革中所颁行的《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是我国学前教育建立的标志,它不仅第一次在中国学制中确立了学前教育的雏形"蒙养院",还详细规定了"蒙养院"的内容、宗旨和办学条件,是学前教育在我国规范化、系统化的标志。时至今日,《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中有  相似文献   

13.
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际,探讨“中国教育史”学科教科书百年来的历史轨迹和基本经验,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本文拟分为五个阶段来考察本学科教科书发展概况。 一、清朝末年的教育 史教科书 (1900—1912)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了对华侵略。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腐败的清廷为了挽救摇摇欲坠的统治,开始推行所谓 “新政”,教育改革是新政措施之一。1902年和1904年,清政府分别颁布了“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明确规定在师范学堂开设“…  相似文献   

14.
1912年与1913年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把"学堂"改称"学校",在一系列的教育改革之中,体育教育的改革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学校体育教育从"兵式体操"转向真正的田径、球类等体育内容,又增加了武术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5.
清政府开办清华学堂史料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09年初,美国政府以退还庚子赔款“余额”的名义,在中国开办学校。6月,清政府设立游美学务处,同时筹设游美肄业馆。9月,经外务部、学部“奏准”,由内务府将皇室赐园——清华园,拨给游美学务处,作为游美肄业馆的馆址。1910年12月,游美学务处提出,将游美肄业馆改名为清华学堂,此即清华大学前身。本专题史料选自馆藏外务部档,其内容是关于建立游美肄业馆、清华学堂以及清华学堂章程等史料,可为研究中国文化史、教育史及清华大学校史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京师大学堂创立于1898年,随之颁布的《京师大学堂章程》借鉴了多国教育制度,是我国近代第一个大学章程。1902年政府重修兴学之策,重订大学堂章程,重设大学堂课程,从此中国高等教育开始步入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清朝末年,"废科举、开学堂"已经成为大势所趋.1901年张之洞奏请递减取士名额:1903年张百熙等奏请每年递减三分之一的取士名额,将"科举、学堂合而为一";1905年袁世凯奏请"立停科举以广学校".清政府诏准自丙午科(1906年)起停办科举.……  相似文献   

18.
因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取得的巨大成功,晚清出版界掀起了一股以“现形记”名题的小说出版高峰.这些小说内容涉及晚清官场、学制变革、家庭、医界、女学、商界等诸多方面,与当时时势紧密相联,具有“近事小说”时政类形式的特质.当时出版商为“迁就一时的社会心理”,大量刊载与出版此类小说.此举在取得商业成功的同时,因带有逐利趋向,导致小说的刊载与出版未能真正引领时代思潮,仅是对时势走向的补充与说明.其成功与缺陷,都为现代出版提供了借鉴和反思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的制度化教育产生于19世纪中期,并产生了现代意义的学校。在鸦片战争后,大量的中国学者开始主张学习西方,改革旧的教育制度,创办了京师同文馆、上海电报堂、福建学堂等,并将其作为富国强兵的重要途径。这种洋务学堂的开办标志着近代中国新教育制度的出现。特别是20世纪以来,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学制交  相似文献   

20.
北洋武备学堂学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绪十一年(1885年)五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天津创办北洋武备学堂。为保证该学堂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次年即制定出《北洋武备学堂学规》,作为学员行动指南。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时,学堂被毁停办。该学堂虽只开办15年,但它培养出的数百名学员,后来大都成了清末编练各种新军的骨干及北洋军阀政治集团的重要成员。由于该学堂开创了近代军事教育的先河,因此该学规也就成为清末民初各种军事学堂拟订章制时赖以参照的“成法”,对近代中国军事教育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此学规因当时印数不多,保存下来的已不多见,现将本所图书室收藏的光绪十二年最早的石印本整理公布,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