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459名在校大学生性格与社交回避及社会苦恼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测查探索,以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S)和A型、B型性格测试.结果:男女生社交回避量表得分、社交苦恼量表得分和SADS总分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的性格类型个体在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及SADS总分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性格测试总分与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及SADS总分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结论A型性格类型的大学生其A型倾向越明显,越容易产生社交苦恼,更易出现社交回避行为.  相似文献   

2.
探讨大学新生的社交回避与苦恼、羞怯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方法:对 80名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社交回避及苦恼和羞怯进行调查.结果:心理健康总分与羞怯、社交回避、社交苦恼存在显著性正相关;羞怯与社交回避及苦恼存在极显著性正相关;羞怯对心理健康有较大的预测作用而社交回避、社交苦恼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不显著,社交回避、社交苦恼对羞怯有很好的预测作用.结论:对新生进行人际交往训练,提高勇气和胆量可能是改善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和《宿舍人际关系诊断量表》对西南民族大学65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民族院校大学生的社交回避及苦恼状况得分显著高于大学生常模,并且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年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寝室关系质量良好,仅在性别和经济状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和《宿舍人际关系诊断量表》对西南民族大学65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民族院校大学生的社交回避及苦恼状况得分显著高于大学生常模,并且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年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寝室关系质量良好,仅在性别和经济状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民族院校大学生的社交心理状态与寝室关系之间以及内部各因子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与生活事件的关系。方法:以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郑州市三所高校530名学生进行整群抽样问卷调查。结果:(1)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生活事件总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男生高于女生;(2)不同类型高校的学生在生活事件总分上差异显著(p<0.05),军校生高于普通高校学生;(3)生活事件总分与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各因子呈现显著正相关。结论:大学生生活事件越多,越容易产生社交苦恼情绪,出现社交回避行为。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测量法,以495名大学生为对象,考察了社会性问题解决、社交回避和苦恼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结果表明:(1)积极问题解决倾向、理性问题解决与社交回避和苦恼以及网络成瘾倾向均呈显著负相关,消极问题解决倾向、回避型问题解决与社交回避和苦恼、网络成瘾倾向之间以及网络成瘾倾向与社交回避和苦恼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回避型问题解决、消极问题解决倾向、社交回避和苦恼均可正向预测网络成瘾倾向;(2)社交回避和苦恼在消极问题解决倾向、回避型问题解决、理性问题解决与网络成瘾倾向之间均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大学生的社会性问题解决可通过社交回避和苦恼间接影响其网络成瘾倾向。  相似文献   

7.
为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改善大学生的社交恐惧症状,本人对漯河医专36名大学生进行了8次系列团体辅导,在辅导前后利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和自尊量表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前测和后测,并对两组的得分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研究发现,团体辅导前实验组与控制组成员在社会支持评定得分、社会回避与痛苦、抑郁自评和自尊得分等方面显著性高于控制组,实验组在实验前后在社会回避及苦恼量表上的得分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1);团体心理辅导后实验组和控制组被调查者在上述量表上的得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就意味着团体辅导可以有效改善大学生的社交恐惧状况,有利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过程往往存在着许多困难,对社交情境焦虑、恐惧,行为上表现出社交回避,性格上孤僻、独来独往,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研究发现,自我和谐总分及三个分量表在性别、学科、独生情况三个类别中的差并没有统计学意义,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及两个分量表在性别、学科、独生情况这三个类别中也不存在显著差异,社交回避及苦恼的总分与自我和谐总分正相关,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自我灵活性对回避和焦虑都有显著的回归效应,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对回避和焦虑具有较大的正向预测作用,自我灵活性对回避和焦虑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心理健康课程对大学生自我概念、社交回避与苦恼以及应付方式的影响。方法:在成都大学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程的班级中,按照入组条件选出55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自我概念问卷、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间隔16周的前后测评估。结果:在自我概念方面,学生后测时身体自我、能力自我、个人自我、社会自我、现实自我、心理健康以及自我概念总分的得分较课程开设前显著提高;在社交方面学生后测的社交回避得分、社交焦虑得分及社交苦恼总分均显著低于前测,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及消极应对方式在前后测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结论:心理健康必修课程对大学生完善自我概念、降低社交苦恼方面具有明显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社交回避及苦恼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S)为调查工具,对四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施测,并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社交回避及苦恼得分高于常模,且与常模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社交回避程度在独生、父母文化程度、父母离异、课余时间对网络的沉溺、曾受处分以及娱乐能力这些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1);社交苦恼在家庭年收入、娱乐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P〈O.01)。娱乐能力和独生是社交回避和苦恼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对太原大学(专科)的198名学生和山西大学(本科)142名学生进行心理调查,发现太原大学新生存在较多心理问题,大二和大三学生的群体心理状况有所改善,而山西大学大二、大三学生的群体心理状况下降。高职高专院校需要研究社会给学生带来的群体心理问题,帮助学生走出困惑,树立自信心。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失眠大学生与健康大学生依恋、孤独感的差异,采用关系问卷RQ、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以及情感与社交孤独量表ESL对178名健康大学生和87名失眠大学生进行量表测试.结果显示:1)失眠大学生与健康大学生依恋类型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在依恋方式的焦虑和回避两维度上也存在显著差异;2)失眠大学生与健康大学生情感孤独无明显差异,但社交孤独和总体孤独存在显著差异;3)相关及回归分析表明,孤独因子与依恋回避、依恋焦虑水平显著相关,社交孤独与依恋焦虑对睡眠质量有较大影响.认为孤独感、依恋方式与大学生失眠情况存在关联,失眠大学生社交孤独、依恋回避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大学生,高水平的依恋回避和社交孤独可视为失眠大学生的2个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13.
社会焦虑是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现象,社会焦虑的症状表现在思维、行为、身体及情感等方面,过度的社会焦虑会影响人的正常工作、生活、交往、身心健康及自身潜能的发挥。造成社会焦虑的因素主要有:遗传、成长背景、社会环境等。面对社会焦虑,主体应通过改变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降低自我意识,强化主动意识,建立自信心,学会说“不”等策略,进行自我调适,以便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对326名大学生施测。结果发现:(1)大学生成人依恋比较积极,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程度均较低。(2)大学生社会支持存在年级和生源地差异,大四学生对支持的利用度显著高于大三学生,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其主观支持高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3)大学生孤独感程度较低,但大三学生孤独感显著高于大四学生。(4)成人依恋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成人依恋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5)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对孤独感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对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6)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在依恋回避和孤独感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5.
The use of study questions to guide student learning and in-class discussion is presented as an alternative to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of instruction in social work which rely upon formal lectures, and mid-term and final examinations and term papers to motivate studying. The positive results of two separate investigations on the value of study questions is described, and the instructional technique is suggested as worthy of consideration by social work educators.Bruce A. Thyer, Ph.D., 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Social Work with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and an Associate Clinical Professor with the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and Health Behavior at the Medical College of Georgia. Dr. Thyer's research interests involve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within social work practice.Richard Sutphen, M.S.W., received his masters degre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in 1989. Mr. Sutphen is currently the Research Project Coordinator for a study on the treatment of black offenders in the Georgia Juvenile Justice System, conducted through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School of Social Work.Karen M. Sowers-Hoag, Ph.D., received her doctorate in social work from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in 1987. She is currently an Assistant Professor with the Department of Social Work at 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where her research interests are divided between the fields of child welfare, and social work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交焦虑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琼芳 《高教论坛》2006,(2):143-145
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特点,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交焦虑,女生比男生具有更多的社交回避行为与苦恼感受,男生社交焦虑者对人性的信任度较低,自我和谐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密切,自我与经验不和谐是影响社交焦虑的重要因素,年龄对社交焦虑和自我和谐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