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从1983年中央电视台成功举办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至今,各式各样的娱乐节目不断推陈出新,受众经历着一个从“被动的接收者”到“主动的参与者”的角色转变时期。  相似文献   

2.
春节电视联欢晚会早已成为过年的民俗之一。24年的历史沉积,使之确立起节庆文化的仪式性标志,全民观赏。但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社会的不断发展,春节联欢晚会陷入了“年年办,年年难办”的泥淖中。文章试从观众兴趣点、时段优化点、精品节目创新点三个方面提出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春节联欢晚会”——一个世俗神话的诞生1983年,中国中央电视台首次举办“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从此,“春晚”成为中国人一年一度的精神仪式,形成中国观众习惯性的收看行为。放鞭炮、包饺子、看“春晚”,成为中国人除夕之夜的主要活动内容。“春晚”本身也成为现代春节的一部分。“春晚”融相声、小品、歌曲、舞蹈、魔术、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炉,由主持人在各个节目中引导穿插串连起整台晚会,集中突出一个盛大主题的综艺晚会形式首开电视晚会节目之先河。“春晚”荟萃了国内知名演员、影视红星或是港台著名艺人,各个节…  相似文献   

4.
人类与媒介之间的互动构成了受众生态环境。媒介的传播范式及其受众意识的偏离极易引发对媒介生态平衡的破坏,造成不同群体问的信息资源不平等。媒体往往主要对准城市中具有高消费能力的受众,而忽视广大的农村受众。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受众生态环境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着重探讨了如何通过加强农民媒介素养教育来改善农村受众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陈璐 《新闻界》2012,(5):18-21,41
从2011年开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方面表明行政控制对媒介经营所施加的影响,另一方面则证明,在消费社会业已形成的当下,权力和市场在更深层面的整合与共谋,将春晚这个节日仪式演变成资本和权力的舞台。  相似文献   

6.
冯洁 《青年记者》2008,(9):42-43
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自1983年首次成功举办以来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在这些年里,春晚在给人们带来无限欢乐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走向困境,受到人们的非议.究其原因,一是晚会市场,受众发生了众多变化,二是春晚的发展有停滞的地方.这种变与不变之间产生的错位,正是导致人们对于春晚认识变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自1983年首次成功举办以来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在这些年里,春晚在给人们带来无限欢乐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走向困境,受到人们的非议。究其原因,一是晚会市场、受众发生了众多变化,二是春晚的发展有停滞的地方。这种变与不变之间产生的错位,正是导致人们对于春晚认识变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大型节日庆典晚会是指以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为基调的节日类庆典晚会,如春节晚会、元旦晚会、中秋晚会等。在众多节日当中,春节无论从民俗角度还是文化角度,都可以被看做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春节联欢晚会从一开始的雅俗共赏变得日趋高碳化。"所谓高碳化是指美学上不符合艺术真实原则,不尊重不恪守艺术真实原则的艺术现象。""它们  相似文献   

9.
借助电视生动直观、声像兼备、图文并茂、善于渲染气氛的巨大优势,CCTV春节联欢晚会日渐成为十亿多中国人最重要的年夜饭之一,并逐渐演变成了现代中国人过春节的一个新符号、一个新标志、一种新仪式。在中国,节日电视化的趋势还有被进一步强化的可能。每年春节前一个多月,各种媒体就大张旗鼓地报道“CCTV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的进展情况,提醒着、引导着观众的收视欲望。可是,年后从媒体到网络以至民间口头上,对节目、主持人、演员的褒贬、挑剔、抨击却又铺天盖地。这是为什么?难道广大观众不喜欢,不需要了吗?不是,如果说春…  相似文献   

10.
"春晚"已经成为了一项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文化盛事,并升级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文艺的一个重要标志和代表。然而,春节联欢晚会作为电视领域具有独特价值的节目品类也有其动态变化的一面。进入21世纪,随着  相似文献   

11.
无论这个世界如何风云变换,欢笑是永远的主题和不变的情怀。在现今纷繁的各类电视节目风云变换的时代,娱乐节目始终拥有一席之地,也始终稳居收视率的前沿。在充满压力,充满竞争的当代社会,受众对娱乐节目的偏爱更是有目共睹。娱乐节目让他们感到轻松和愉悦,在某种程度上缓解压力,释放压力,从而使自己更加轻松地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这是电视娱乐节目所具有的功能之一,  相似文献   

12.
新闻媒体的会议报道老套多、官话多、熟人(指领导人的名字、声音和画面)多,受众少的问题,早已成为新闻圈内老生常谈的难点,可又是受众强烈要求改进的热点。如何改进,我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以领导、受众与传媒“三合一”的视角进行了观察与思考.有了些新的感悟.想与同仁进行切磋。我认为,会议报道要抓住以下四个最佳结合点做文章。  相似文献   

13.
张石岭 《视听界》2006,(1):86-87
过春节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符号的聚合体。因此,春节晚会要有文化上的承载力,要给老百姓一种公共性和社会性欢娱的快感,但这种快感必须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上。“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春节特别节目”以其在神韵的山水创意、节目意境的诗化处理等方面独辟蹊径,获得了很大的影响。本文试图从文化的角度分析《2005春满华东》春节特别节目,希望为准备2006年春晚的导演提供一个借鉴的机会。一、多彩的地域文化华东六省一市地广物博、人文荟萃,春节晚会作为本土性极强的艺术,用地域文化作为晚会主题最能体现春节…  相似文献   

14.
农家书屋工程作为新闻出版总署2008年的一号工程。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和实施,其对农村特别是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层面的功能和影响。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理论与实践命题。本文以“使用与满足论”为基础,致力于探讨我国西部农村受众对农家书屋使用的根本性动机,  相似文献   

15.
蒋晓平 《视听界》2006,(6):12-15
2006年盛夏的中国电视荧屏可谓热闹非凡,你方唱罢我登场,在全国各大省级卫视之间,一场PK大战在娱乐真人秀的狂潮中激情上演。而在这形形色色的电视节目形态中,一场委婉动人的音乐盛典、情感盛宴——《绝对唱响》在古韵悠长、永恒不渝的七夕神话气息笼罩下倾情上演。一路飚升的收视率让它迅速蹿升至同时段全国卫视收视首位,全国电视观众或喜或悲地不间断关注,注定了《绝对唱响》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今夏选秀场上的一匹黑马。说它是黑马,是因为在中国电视市场已有几个运作模式成熟、知名度较高的同类节目珠玉在前,具有相对稳固的受众群体的情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