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一个人因事发了三封电报都出了差错,造成令人啼笑皆非的恶果,这件事作为新闻素材,就带有一种特殊的“新味”,谁听了都感到新奇。于兴才同志向我诉说了这件事后,目的就是要我写成新闻稿向社会呼吁,切切希望邮电部门提高工作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他拿出他们兄弟三人收到电报的原稿,并把每封电报的差错标出来。我看过后,就思索出《三封电报错误成串,恶果令人啼笑皆非》标题。标题新颖也算是成功的一半。这条新闻在一些报刊上发表后,很多熟悉我的人都向我夸这个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2.
元旦的晚上,我们坐在电视机旁,看到中共中央只用一杯清茶,举行了新年茶话会的新闻,真是感到高兴,心想:明天的报纸一定会就这次“一杯清茶”的座谈会,发一条吸引人的消息……。  相似文献   

3.
作新闻标题不难,但作好却很不容易。怎样算好呢?不但在文字上要做到准确、生动、引人入胜。而且要有一定的思想性。这需要从标题的结构、命意和立言三方面狠下功夫。新闻标题是根据稿件内容提出的,但它又有一定的独立性。假若报纸上没有标题,或标题很简单,读者就分不清哪是重要新闻哪是次要新闻。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标题可以起到引导读者阅读的作用;同时,标题还可以表明编辑对某个新闻的观点和态度。  相似文献   

4.
法国新闻理论家贝尔纳·瓦耶纳在《当代新闻学》中说: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也可以说是一半搞新闻,一半搞诱惑。新闻的好坏还得看他吸引力的大小。自人类的新闻事业诞生以来,人们便把吸引力当作评判新闻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尺,而新闻标题又是增强新闻吸引力的第一要件。  相似文献   

5.
李文芳 《大观周刊》2011,(52):123-123
通过极富感染力的导语使学生人情、移情、陶情,一言概之则是以“导”激“情”:而知识启迪型的导语设计方法则是工具性的体现:教师更多注重的是已有知识的运用,一言概之则是以“导”启“思”。  相似文献   

6.
标题,通常是指文章的题目。鲁迅说过:记人,最好是记他的眼睛。这是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传情达意的"窗口",最能反映人的风采和魅力。而标题则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姑娘如果长着一双水汪汪大眼睛,就能吸引众多的目光,就会有很高的回头率。同样的道理,一篇新闻如果有一个好的标题,就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让人有进一步读下去的欲望,标题有神、传神,才能显出文章的"精气神"。有人说,作标题,就是画龙点睛。这话有道理。画龙难,点睛更不易。点睛点得好,能给文章增添特殊的趣味和风采。  相似文献   

7.
标题是新闻报道的眼睛,好的新闻标题也如美人的明眸善睐。别具一格、形式新颖的标题不仅是一种艺术美,更能激起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的报纸上,常常出现一些一般化的标题,不注意突出新闻中最有特点的事实,只喜欢用万能的老话、套话来造“声势”,使很有“新”味的新闻淹没在这种标题里,大大影响了宣传效果。这里试举一例: 长江日报7月6日,第一版刊登了一条消  相似文献   

9.
如何提高新闻的吸引力,是新闻工作者百谈不厌、历久常新的话题。无论是报刊、广播,还是电视,媒体新闻是给人听给人看的,倘若对读者或观众没有吸引力,激发不了受众的阅读兴趣,那么,其传播价值和传播效果便大打折扣。国外新闻理论家曾提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也可以说是一半搞新闻一半搞诱惑。新闻的好坏还得看它吸引力的大小。"自人类的新闻事业诞生以来,人  相似文献   

10.
由于成语具有简洁精炼、寓意深长和概括力强等优点,如果在新闻标题中运用得活,就能增强文字表达力,使标题更深刻、更生动、更富有文采,更吸引读者。 所谓“成语”,据《辞海》的解释,是指长期以来人们惯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成短句。在汉语中多数由四字构成。成语在新闻标题中的活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巧借谐音,另铸新词。例如,言论《无所不痰》(1978年11月1日《文汇报》),改“谈”为“痰”。讽刺随地吐痰,不注意公共卫生之人。《切莫见利忘艺)(1985年2月23日《人民日报》),改“义”为“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某些文艺团体只顾赚钱,不顾艺术质量的倾向。还有如《恭喜发“才”)(1983年2月13日《人民日报》)、《就地取“才”》(1984年3月6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1.
瑞安日报对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采用“加法”和“减法”的办法。市委书记、市长一般性活动全部以简讯形式予以报道,副书记活动报道安排在第二版,其他领导活动基本上不作报道;市里一般会议不作报道或只作简讯,部门会议一律不派记者参加。“减法”使要闻版会议和活动报道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2.
标题要引人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先后写过150余篇稿,有140多篇先后被报刊电台采用了。如果问采用率高的原因,我认为:除事件本身新鲜外,稿件题目帮了大忙。 1985年秋收的一天下午,有位村民带着两个儿童去打场。傍晚,忽然下了雨,她只顾垛草、抢粮,结果把孩子忘了。夜幕降临的时候,她到处寻找孩子,后来在草垛里把孩子扒出来了。原来,孩子在草堆上睡着后被埋进了草垛。当时,我认为,  相似文献   

13.
人民日报1981年3月18日有篇通讯的标题是《心血浇得枯花红》,内容是记述共产党员王献忠帮助徒弟转变的事迹。我认为,这个标题所作的比喻很不确切。人们常说“枯木逢春”、“枯枝发芽”。这些比喻是正确的,因为枯木、枯枝埋在地下的根倘没全死,是存在再活的可能的。而花枯却无法再活,更无从谈到再“红”。编辑同志在拟标题时,想追求新颖和形象化,这个用意当然是很好的。但是,标题必须合乎情理。  相似文献   

14.
标题要准确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所以要求标题必须准确、鲜明、生动、通俗。四者之中,准确应放在首位。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的话,那么,准确就可以说是新闻标题的生命。标题不准  相似文献   

15.
标题要出新     
在人群中见到熟面孔的人,一般都感到亲切。而在报刊上看到熟面孔的标题,则感到倒胃口。半年左右的时间里,在各种报刊上看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一标题,我敢  相似文献   

16.
标题要准确     
读者看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文章的标题,标题制作得好坏,直接关系着宣传的效果。所以,我们的编辑同志应精心制作标题,力求准确、生动,紧紧抓住读者。我今列举两条不够准确的标题,供参考。(一)《南京日报》八三年十二月十二日《计算机代替名中医》这则标题就不够准确,也无形中夸大  相似文献   

17.
自从1990年在银川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上形成“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共识后,近20年来,图片在报纸版面元素中的作用开始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对于综合性的都市类日报来说,图片究竟应该在版面构成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增强科普文章标题吸引力的常用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荣 《编辑学报》2004,16(4):249-251
举例说明 6种增强科普文章标题吸引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从古到今,文章的标题如同商家的招牌,都讲究醒目、鲜明、生动。好的标题,往往像块磁铁,把读者吸引住。但是,制作新闻标题,除了讲究醒目、鲜明、生动之外,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准确。 1988年2月5日,新华社报道,国家科委提出科技人员业余兼职若干问题的意见,重申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可以在其他单位业余兼职,从事技术开发、技  相似文献   

20.
“谁要是给我想出一个好标题,我给他磕三个响头。”邓拓这样诙谐地说。 “有时候想一个好标题,等于写一篇文章所用的精力的三分之一”胡乔木也称写新闻标题难。 当了大半辈子记者的我,时至今日,仍常常为一则标题夜不能寝,不得不请求编辑帮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