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初中生语文的教育中古代散文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古代散文在新的教科书上占的分量也由以往的20%增多了两倍,相应的老师讲课的难度也有所上升。所以,现在语文老师急需研究和深入探讨的问题,就是如何教学生学习古代散文并且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从以前到现在,古代散文这份美味的文化大餐,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很多学生会觉得古代散文简直就是"天书",他们不喜欢学习古代散文,也理解不了古代散文的意思,听到古代散文这几个字都可能会害怕。更有学生这样描述古代散文:"一怕古代散文,二怕周树人。"老师们消耗大量精力,说干了口水,而学生面对古代散文还是唉声叹气。这样的古代散文讲授是消耗精力却得不到好的效果的,而且进程慢,效果差。那么面对古代散文教学这种惨淡的情形,我们应该如何做出改变让古代散文的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呢?这个问题就是我们接下来需要去展开讨论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古代文化散文在全国各地高考卷中频频出现,为方便同学们备考,我们推出这期“古代文化散文”专号,将《孟子》《墨子》《荀子》等十余部文化经典中的近四十个精彩选段呈现给大家。  相似文献   

3.
中华文明五千年,前人给我们留下来宝贵的文化财富,从先秦诸子散文、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唐宋古文散文、明清八股,再到古代戏曲、唐宋传奇、明清小说等等,古代璀璨的文字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和文化,所以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顾此失彼。本文从一份简单的调查问卷入手,结合本校学生特点,重点分析一下高中生文言文学习过程中的难点、突破口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散文是一幅气象恢弘的壮丽画卷,在我国浩瀚璀璨的传统文化中流光溢彩,历久弥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风格各异的散文流派争妍斗丽,各领风骚。历经千年文化的积淀和酝酿,古代散文以其思想性、文学性和艺术性更突显出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本文的意旨在于走进传统文化的宝库,赏析我国古代散文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散文流变史稿》是新世纪以来古代散文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学术专著。该书甚为厚重,共有76万字,700多页,思想精神和文化视野方面概括甚广。本书的问世不仅为古代散文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参照,也为无数散文写作者和散文爱好者提供了一个知识性读本,  相似文献   

6.
以古代散文为代表的文言文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从立德树人、提高表达能力、传承传统文化三方面分析了古代散文的教学价值,并提出了以诵读、涵泳、积累、对比为关键词的古代散文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的公布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古代散文教学带来新的挑战。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新的教学标准要求学生对古代散文的理解程度更深。作为一种优秀的学习方法,深度阅读应该运用于古代散文的学习过程。本文通过对古代散文教学中的问题与深度阅读方式方法进行讨论,以分析古代散文深度阅读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古代散文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至为深刻。其中儒道思想、制度习俗、文以明道和文以明性的思潮产生着不同的作用,从而使古代散文的发展走过的是一条跌宕多彩的道路。其风格的内在精神和外在表现形态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在这种状态下审视古代散文的运行规律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李煊 《广西教育》2011,(26):43-43
入选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从先秦史传、诸子散文,到明清散文、古代文言小说等等,无一不生动集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人情、凝结了历代创作者的思想与才华。借助于文字,不仅看到了古代语言文字的魅力,更触摸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汲取到源源不断的传统文化的力量。因此文言文课堂教学应教会学生读懂文言文的方法,感受经典作品自身的魅力,使文言文课堂教学体现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0.
民族文化融合对古代文章创作有显著影响和意义。它推动某些文体的产生和发展成熟,强化古代文章的实用性,促使复古与创新相互排拒而又补充的运行机制的形成,打造骈散文的审美品格和基本风貌。古代少数民族学者、作家在文学理论批评方面的建树,也从特定侧面折射出民族文化融合对古代骈散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古代散文是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一个大块,也是其中的一个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古代散文?笔者认为,我们在进行古代散文教学中,以下四个步骤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西汉的散文创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西汉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中的一个强盛时代,一个气势宏大、蓬勃向上的时代。这种时代精神,在西汉散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西汉散文除了具有文体自身的意义和内涵之外,更具有着十分丰富而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并形成了它自身的特有特点。正因如此,我们研究西汉散文,应该将西汉散文的生成看作西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努力从其时的政治文化背景对作家主体心态和散文创作的影响来分析西汉散文的生成和发展状况,只有这样,方能阐明西汉散文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文学是高校中文系学生的基础课程,古代散文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文体。由于多年来形成的偏见,导致古代散文的教学颇受冷落。究其原因,应该与古代散文的概念不清晰、范畴不明确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阮忠是近年来在古代散文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的学者之一。围绕古代散文研究,他先后出版了《散文概说》、《庄子创作论》、《汉赋艺术论》、《先唐散文论稿》、《唐宋散文创作与批评》等著作,内容涉及广泛,视角观照独特,无论是文本解读还是理论阐释,无不体现了他缜密的思考和宏博的学识。在对先唐散文的系统观照中,阮忠善于打破固有的认识,提出自己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从文化与文学的通感中挖掘古代散文的艺术灵性,  相似文献   

15.
进谏是古代散文中很常见的名称,本文对古代散文中的进谏艺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文化苦旅》中的一组(17篇)散文,记他西到阳关,东到江苏狼山,游历祖国名胜时所作的文化思考。由于所游历的地方总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较深烙印的所在,他又一处处艰苦跋涉,所以称之为苦旅。17篇中,有写敦煌文化群体的4篇,写因古代名人有所作为、地因人传的8篇。多写自然景观但却表达其给予作者感受的5篇。概括地说,这些优美散文,发掘了中国自然与人文遗产中的文化内涵,从文化递传意蕴方面启发了读者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魏清潮的散文创作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和当下散文作家的责任感与担当意识,体现了当代文学创作必须为地方文化、经济服务的时代责任和时代要求,为文学界带来了地域文化散文这种新的散文样式,也为潮汕及其他地区的作家们提供一条可供借鉴的经验或道路。  相似文献   

18.
陈平原的《中国散文小说史》和顾彬的《中国文学史?中国古典散文》都设有欧阳修散文论的章节。两家所言实际上反映出古代散文研究的两种普遍存在的突出倾向,即一是从研究现代散文的经验出发来研究古代散文;一是从西方美文的观念出发来研究中国古代散文。前者看重古代散文中和现代散文面目相似的作品;后者径直以所谓边缘性、附带性、分散性、私秘性作为中国古代散文的特性。这些似乎都有悖于从古代散文创作实际、批评实际出发研究古代散文的基本原则,因而,所得结论未必尽能深中肯綮。  相似文献   

19.
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鉴赏、解读此类散文时,大多只关注"言"而忽视"文",为此需要文言并重,在关注"文"的过程中,可以另辟蹊径从章法的视角去解析此类散文的布局谋篇技巧,以加深对文意的理解。文章以三篇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为例,比较分析了此类散文记事、绘景、抒情和说理的写法技巧,明确了此类散文的鉴赏重点,为鉴赏此类散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古代散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文言、文章、文学、文化的集合体,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对高校古代散文教学来说,它涉及了"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基本问题。"教什么"是内容,"怎么教"是手段,手段依附于内容并服务于内容,故确立科学、有效的教学内容弥足重要。本文对古代散文教学内容进行了审视与思考,并提出了可行性的优化策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