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正在逐步推进的语课程改革,强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素养,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倡导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语感和整体感知,强调语学习要和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课程改革的这些基本理念反映在教材中,使教材呈现出鲜活的时代特色。从人教版初中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阅读提示”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教材从目标要求到注重引导启发的转变,体现了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这套教科书的“阅读提示”  相似文献   

2.
课程标准》提出 :“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3— 4年级学生要学习略读 ,粗知文章大意 ;5— 6年级学生要学习浏览 ,扩大知识面 ,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浏览指大致地看 ,迅速选择阅读材料 ;略读指粗知文章大意 ,确定阅读的重点 ;精读指细读文本 ,领悟文章内涵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的教育应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阅读策略 ,初步具备整体上把握阅读方向 ,正确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要使学生学习正确的阅读策略 ,运用信息技术是较好的手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  相似文献   

3.
迎春小学阅读课程建设将阅读作为学校综合育人的重要方式,从整体设计、立体构建、精细实施上推行学生阅读“三餐”课程、教师阅读“三体”课程及家长阅读“三读”课程,让阅读成为师生眺望世界的窗口,成为“双减”政策下学校提质增效的育人良方。  相似文献   

4.
由于编教材的原因,我常常要阅读各种读本,而伴随着本次课程改革出现的读本尤其多。但读多了以后,这些书常会给我“长一个模样”的感觉,重复的不光是编写的体例,还有选文。这套读本却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新”不光表现在整体结构上,还表现在选文和阅读指导等相关附件的安排和编写上。我在编教材时所殚思竭虑的许多问题,都能从本套书中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5.
目前正在逐步推进的语文课程改革,强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倡导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语感和整体感知,强调语文学习要和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课程改革的这些基本理念反映在教材中,使教材呈现出鲜活的时代特色。从人教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阅读提示”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教材  相似文献   

6.
朱秀锋 《学苑教育》2023,(12):79-81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有效阅读方式。但长期以来改革的进展和效果都十分有限。为了打破改革进深水区的尴尬,有必要探索深化改革的变革路径和教学策略。尤其是要从单篇阅读改革入手,探索单元主题引领主渠道。也要采用重组教材的方法,通过整体阅读突破文本主题的新跨越。还要推行群文阅读,通过课后延伸提炼“主题”,通过拓展阅读深化“主题”,真正实现高质量高数量阅读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梁卿  王婷 《英语教师》2024,(1):17-20
阐述我国国际商法英语阅读课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缺乏思政元素、授课时间少及评价方式单一。探索国际商法英语阅读“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实践途径,即更新理念与目标、创新教学模式、重构教学内容、改进教与学方法、打造“课程思政”整体模块、改革教学评价。认为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国际商法英语阅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提升法律英语语言能力,理解真实商务世界的法律意义,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8.
随着“整本书阅读”课程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重点出现了偏移。文章结合统编版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例,提出“整本书阅读”要聚焦阅读方法这一重点。文章从“要会精读,更要会跳读”“要会圈点,更要会批注”“要会读一整本书,更要会读一类书”三个方面来论述,让学生聚焦这些正确的阅读方法,建构个人“整本书阅读”经验,推进“整本书阅读”课程化。  相似文献   

9.
现代文阅读的学习方法,可分为三步。第一步,阅读·思考。用“默读法”认真地读一遍原文,然后对原文进行“整体把握”。什么是“整体把握”呢?就是在阅读原文的基础上,阅读者要有一个大的印象或  相似文献   

10.
国家大力倡导和开展“全民阅读”,重点推动少年儿童阅读。笔者所在的学校以区域倡导的“五全”阅读为抓手,推动校园大阅读特色建设的发展。通过创设浓厚的读书环境与氛围,推荐优秀的阅读书目,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开设特色的阅读课程、推进阅读课堂改革等实践探索,培养师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全面提升师生的整体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要把阅读当作一门独立的课程来设计.首先必须把课内课外放到同等地位来规划。孙绍振教授近期谈到阅读教学的问题时.认为要“求实”必先“去蔽”。过去的阅读教学,不仅封闭内敛,死抠课本,造成了学生在阅读总量上的严重不足.而且僵化保守.死搬教条。造成了学生在阅读质量上的严重滑坡.现在要来检讨学生的读书生活,一是要检讨我们的阅读教学方式.二是要检讨我们的阅读指导方法。一个侧重于课内。一个偏重于课外,改革应该同步启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课程的改革,尽管教材版本不同,但所设计的阅读“教学活动”都注重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北师大教材从文本出发设计思考活动,题目常  相似文献   

13.
四川成都七中 ,是一所80年代初就开始进行整体改革的重点中学。我校在邓小平理论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指导下 ,从学校实际出发 ,进行整体优化改革 ,全面打好素质基础 ,实现毕业生全部合格 ,优生过半 ,各有特长 ,少数冒尖的目标。自1986年以来 ,我校坚持进行了课程改革的实验。1986年我们在高中二年级组建了一个班进行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整体改革实验 ,1991年扩大到一个年级进行实验 ,从而确立了“以必修课为主 ,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 ;以学科课堂教学为主 ,学科课堂教学与活动课程相结合 ,分…  相似文献   

14.
一个学生的阅读口味一旦被败坏,就再也无法使之纯正起来了(曹文轩语)。家长、教师要参与到儿童的阅读中去,有意识地引导儿童进行广泛而有质量的阅读。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建构一种有指导的儿童读书课程,名为“儿童读书课”。读书课程的内容指向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它以语文学科为基点,在教材以外拓展阅读空间,广泛综合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成果,以对人的一生发展有实际意义的文化资源作为课程核心内容,实施时按照“自主阅读、感言撰写、合作研究、交流探讨”等步骤运行。本课程目的在于开阔儿童视野,启迪人生智慧,提升阅读品位,丰富情感生活,涵养创造精神。为此,在整体设计儿童读书课的基础上,我分专题逐步推进这项工程。  相似文献   

15.
高校“两课”课程的改革是时代的要求。“两课”的改革应在课程内容的主线、课程门类的设置、课程的教授方法上与时代紧密结合,与时代同步,实现“两课”向时代化、社会化和世界化的转变。这实际上也要求高校整体课程在内容和设置上要相应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6.
戴汝潜 《广西教育》2008,(31):15-17
中文阅读教学要树立“正确理念” 《阅读课程教学规律性(一)》(见《广西教育》2008年3A期,题目为《阅读课程教学的发展阶段》)阐述了阅读课程的序化设计和阅读教学的阶段性规律;本文《阅读课程教学规律性(二)》则简要阐述中文阅读教学的独特性规律。为与上篇相区别,本篇题目改为《中文阅读课程教学的独特规律》。为什么要特别指出其独特性呢?这是因为我们的阅读教学是“中文”阅读,不是“汉语阅读”,更不是“西文阅读”。  相似文献   

17.
陈鑫娜 《学苑教育》2023,(1):62-63+66
统编版教科书在课程层面进行了全面重构,每个学期都设置了“快乐读书吧”,着力凸显“读书意识”。因此,教师要应分领会编者的编排意图,充分利用好“快乐读书吧”,从“纵向梳理,从教材体系定位目标;横向联系,从语文要素定位目标”入手,整体把握目标;从“读前启动导读,激发阅读兴趣;读中品读推进,深化阅读感受;读后交流分享,激励持续阅读”入手,推进整体阅读;从“影文对照,感受神话形象美;中外比读,品味神话文化美”入手,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整本书,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杨骞 《辽宁教育》2000,(5):23-25
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拉开序幕 ,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课程改革项目已正式启动 ,我省的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课程改革也正在着手进行。面对这种改革的大好形势 ,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感到欢欣鼓舞。本文拟从宏观的层面 ,对课程研究 ,尤其是课程改革的相关问题做一个整体的描述 ,以求引起广大第一线教师和理论工作者的参与。一、课程改革与课程理论课程改革 ,顾名思义 ,就是要改一些旧的课程 ,立一些新的课程(这里当然包括课程的理念、结构、设置乃至教材等)。这种“改”和“立” ,依据什么?依靠什么?很显然 ,最为直接的还应是课…  相似文献   

19.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一套母语课程改革的整体解决方案,其颠覆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实验要求教师精讲少讲,把课堂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实质是要达成"课内阅读、自主阅读、海量阅读"。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和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人的阅读能力被视为重要的具有很高价值的能力,因为阅读是学习的基础.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的拥有.能让阅读者“厚积而薄发”。而当前学前教育的课程改革提出:要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突出课程的整合性,早期阅读如果作为单纯的课程学习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课改理念,这就促使我们在实践中树立“大阅读观”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