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总是觉得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师最头疼、最劳累的工作。教师辛辛苦苦地批呀、改呀,又是眉批,又是总批,可发到学生手里,却只换得他们看一眼等第就置之一旁的结果。真是很无奈。为了改变这种高耗低效的现象,笔者在作文“当面批”方面做了一些尝试,觉得小有收获,将之采撷。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使学生养成了一种依赖的习惯,作文一写好后就交给老师,误以为批改不关自己的事。而教师终日埋头在学生的作文堆里,尽管批改得很仔细,出力甚多,学生仅仅看看分数和批语就抛到一边。这种教师把学生作文批改全部承包下来的做法,实践证明费力不讨好。为了改变这种教法,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我在多年的中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了学生自改作文的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4.
黎兴珍 《广西教育》2007,(11B):34-34
在农村学校,语文教师对于学生的作文总是“全批全改”,学生所关注的就是那几句教师精心书写的“评语”。这样教师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效却甚微。要转变这一状况,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应采取多样互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师最怕的也是最头疼的事是批改作文。一次作文过后,教者除了备课、上课之外,其余的时间几乎全埋在作文堆里。既要批,还要改。批得是头昏眼花,改得是精疲力竭。可是大多数学生们对教师的劳动,并无多少领情,他们只是关心作文的分数。至于自己作文的优缺点在哪里,今后作文要注意哪些问题,大多数学生很少关注。要改变现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减轻教师的负担,可以尝试换一种方法批改作文——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必须改革,这早已成为语文教改中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如何批改学生作文一直是困惑广大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它是作文教学改革内容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突出这一重点,长于引导学生突破这一个难点,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说,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即全班数十篇学生作文,仅由一个教师去批改,拿一把尺度去衡量,是作文教学中的一座“围城”,那么,要跳出“围城”,去开辟一片新天地,在异步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自改、互改,是“风景这边独好”,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办法。一、异步教学的有关理论对学生作…  相似文献   

7.
李冠军 《考试周刊》2010,(18):70-71
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是非常忙碌紧张的,还要面对“作文之山”每天“挖山不止”,力求做到“精批细改”:或者将作文大段大段地删掉,或者改得面目全非,作文本上“满堂红”,或者写了整页的批语,罗列了作文中大大小小的毛病。教师花费了不少精力,而教师的批语并不能得到学生的重视,学生的写作效果并不见佳,结果事倍功半。面对这个“老大难”问题,我经过反复总结,多次尝试,领悟到:对学生的作文进行面批面改,很有实效。  相似文献   

8.
笔批作文是语文老师最常用的作文批改方式.这种批改方式的优点是对学生的作文从内容、结构到语言、卷面进行全面细致的批改。既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不足.又指明改正的方法;既能表扬已取得的成绩,又能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李伟 《山东教育》2002,(10):43-43
一、培养兴趣,积极参加学生自改作文,开始会有一定难度。于是,我常结合作文评改讲一些名人轶事,使学生懂得为文必改的道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我还调整了作文的评价标准,不以初稿论成败,而以修改稿的水平定优劣。只要改得好,哪怕只是一点,即给予肯定。二、推敲词句,做好示范教师在浏览了学生的作文后,选一两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为病例文,誊抄在大纸上或投在幕布上示范批改,改时对学生讲清每一组语句怎么修改,或增补,或润色,或调换,或删改,并说明为什么这么修改。使学生加深理解,有章可循。最后让学生照例子互改或自改。…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作文批改存在一大误区和两个方面的不协调。一大误区是:重改不重批,即便批也俨然文学批评家,喜欢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学生习作,这也不行,那也不好,要求过高,缺少赏识,挫伤了学生作文的热情。两个方面的不协调:一是教师的辛勤耕耘与所取的成效不一致。通常可以看到教师的案头堆满了学生的大作文、周记、随笔等,令人望而生畏,语文教师虽然长期埋头于其中做着春蚕吐丝的工作,但学生仍然怕作文。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作文批改存在一大误区和两个方面的不协调。一大误区是:重改不重批,即便批也俨然文学批评家,喜欢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学生习作,这也不行,那也不好,要求过高,缺少赏识,挫伤了学生作文的热情。两个方面的不协调:一是教师的辛勤耕耘与所取的成效不一致。通常可以看到教师的案头堆满了学生的大作文、周记、随笔等,令人望而生畏,语文教师虽然长期埋头于其中做着春蚕吐丝的工作,但学生仍然怕作文。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一大难题,而作文批改更是一件头疼之事。多数教师千篇一律的作文批改方法是:学生写,教师改。教师面对一大堆的作文本,改来改去,改得是头昏眼花。批改后发给学生,学生却不屑  相似文献   

13.
作批改是作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许多小学语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时都是十分精细的。但现在有些人反对这样的“精批细改”,认为“教师积极性很高,学生的积极性却越来越低了。学生看到‘满堂红’就皱眉头,看见惹人注目的大叉叉就反感……”笔并不赞成语教师“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式的批改,更反对“少批”或“不批”就是对学生最民主的教育。后显然缺乏辨证地思考:教师的批改,无论精细或粗略,只要能促使学生主动修改,那就是我们追求的境界。我们不应忽视,小学作评改面向的是练习作的孩子,他们学习语言需要课这个范本,那么学习修改岂能离开范例,老师怎能可以随他们自己改去?叶圣陶先生曾“亲自逐字逐句地批改”了肖复兴初三时写的一篇作。使复兴感到在“写作道路上迈出的脚步方才比较扎实一些”。因此在他的儿子写作时,肖复兴也“觉得应该像长辈待我一样,将一份诚心、耐心给予孩子”。给学生做个样子,让他们有法可依,我想小学语教师是应该精批略改的。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我们都习惯于学生写作,教师批改。虽然这种方法有一定效果,但由于其中缺少学生的参与.没有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轻视修改,自然也不会修改作文。经过长期的教学,我发现让学生参与作文批改——互评,有利于加强作文训练。  相似文献   

15.
姚贵荣 《考试周刊》2011,(79):55-55
作文教学一直是令语文教师特别是农村语文教师伤透脑筋的难题。传统作文教学中的批改,学生从作文到拿到批改情况的反馈慢,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权;老师往往对学生的作文从字、词、句、立意、构思、选材等诸多方面逐一精批细改,然后写出评语,再给出等级或打出分数。学生拿到被老师修改得较多、有很多红杠红圈的作文后,一般看一看分数后,就将作文本丢在一旁,自己不再愿意看了,  相似文献   

16.
批改是作教学的一个环节,工作量非常大。有的教师常采用学生间互评互改的办法来解决。我认为,这种方法不宜经常使用,更不能滥用。因为它有如下的不足之处:一、不符合信息论反馈原则。作指导是教师对学生的信息输入过程,作批改是教师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再次处理、加工和反馈的过程,而讲评则是教师将处理加工的信息再一次对学生进行信息输入的过程。在这个动态过程中,作批改成为构连过程两端的中枢,固不可缺。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批改,多年以来一直由教师“独家包办”。教师坐在办公桌前,不厌其烦,一丝不苟地批改,有时一直工作到深夜。但学生似乎不领情,只是看一下分数,就把作文放到一边去了。这样的作文批改,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很让人怀疑。然而.这样的独角戏.却一直在作中文批改占主要地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语文成绩的优劣。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令很多语文教师头疼的问题,再加上学生作文数量多,容  相似文献   

19.
作文批改的惯例,一般都是老师精心批改。一篇作文不光有总批,还有眉批。甚至对篇中的字、词、句、标点也作精心的筛减,花去了很多时间。但发下去之后。有的学生连看也不看,下次作文依然我行我素。这种传统的批改方法,对老师来说是吃力不讨好,对学生也没有多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辛辛苦苦批改,写出批语,学生却常常连看都不看。为何造成这种状况?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学生自己没有参与,不容易引起关注。二是评语的平淡或概念化。语文教师的负担重,对学生的每篇文章,无法精琢细磨,一般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写出高质量、论文式的评语,往往是提纲挈领式的寥寥数语。我们不妨变换作文批改的角色,把权力放下,"还政于民",组织学生互相交换批改作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