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技""艺"的问题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所必须涉及的,二者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然而由于部分艺术家对二者关系认识上的偏差,往往会重"艺"而轻"技",主观夸大"艺"的作用,轻视"技"的训练和培养,进而影响"艺"的表现力。本文通过谈"技""艺"的关系,希望能使艺术家们对二者的关系有一个新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何况"和"况且"作为常用连词,二者都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但二者词义有何差异词典解释得都不是特别清楚。因此,有必要在句法中研究二者在句子中的位置,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二者进行深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3.
从语法意义和显性标记两方面分析"只得"和"只好",旨在解释二者的互换条件和区分二者。在选项合意性方面,"只好"的合意性源于选项的数量;"只得"的合意性则源于视点的变换。在情感凸显性方面,"只好"的情感量高,"只得"的情感量低。叙述客观性方面,"只好"无此用法,"只得"能满足客观语境的需要。显性标记使用频率差建立了二者的标记系统,并帮助区分二者的各项语法意义差异功能,分有心理委屈类,行为反常类。  相似文献   

4.
尽管"准时"和"及时"都具有形容词的基本语法特征,但二者在所联系动词动作行为的规定性、时间的精准性方面有强弱之分,二者在语义指向范围以及和动词的组合能力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身价"和"身家"在古代文献中分工明确,没有出现"误用"现象,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二者在某些义项上的分界越来越模糊,甚至出现"身价"代替"身家"的现象。基于此,本文根据"身价"与"身家"在词典中的释义推测出二者开始被"误用"的时间大概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并对二者"误用"的原因做出了解释。最后,本文指出,有时候看似误用,实则不然,用"身价"代替"身家"是有一定理据可言的,是语言在交际中规范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老师”与“教师”的差异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师"与"教师"虽一字之别,但自诞生之时二者的意义和用法就大有不同。目前社会对二者的用法并没有进行严格区分,以致出现混淆二者用法的现象,尤其要引人注意的是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老师"称呼语,出现在各种正式场合上,可见,"老师"的意义已不局限在其本义上,显然超出了教育界,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对于区别"老师"和"教师"之间的差异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7.
胡俊思 《考试周刊》2013,(19):28-29
本文意在梳理"诵读"、"涵泳"这两种传统教学方法的发展流脉,澄清二者的内涵,以利于语文教师达成对二者内在科学性的准确理解。  相似文献   

8.
汉语中"为了"既可表示原因,又可表示目的,这与专表原因的"因为"在使用过程中就产生了不少混乱的现象。那么"为了"和"因为"分别在什么情况下用比较合适,什么情况下二者可以互换使用,这个问题现代汉语语法学界的讨论还不多。在搜集大量语料的基础上,主要以"为了"表原因的用法为切入点,以进一步分析"为了"与"因为"二者用法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说”和“是”与关联词语组合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秀玲 《中国语文》2012,(5):437-446,480
"说"和"是"分别是言说动词和判断动词,二者添加在关联词语之后的用例不断增加,有时可以任意替换而不影响语义表达,甚至还出现了同时附缀在关联词语之后的用法,这使得二者原有的对立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中和。学界一直将"说"和"是"与连词等的组合作为独立现象进行考察。然而,"说"和"是"与关联成分的组合在很多情况下既是对立又是中和的,孤立的考察显然难以揭示这种附缀现象的本质特点。本文考察"说"和"是"与关联词语组合的参差局面,探讨二者对所附缀关联词语功能的影响,分析二者对立与中和的机制和动因。  相似文献   

10.
在幼儿读物和小学读物中,"笑眯眯"和"眯眯笑"是常见的。对此二者,孩子们在口头语和写作时也惯用的。从语法、修辞等方面对二者进行分析,试图对其构成及其用法作疏通。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汉语中有不少词语在使用时容易产生混淆,比如"偶然"和"偶尔"这一组词语。本文基于北京大学CCL语料库中语料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对"偶然"和"偶尔"进行描写对比分析。在共时方面,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平面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偶然"和"偶尔"的句法结构基本相同;二者在表示发生时间不确定,发生概率低时可以互换,其余义项中则不可以;二者的句类分布基本相同,连接功能则有区别。在历时方面,对"偶然"和"偶尔"的演变过程进行梳理,结果发现"偶然"出现时间早,"偶尔"最早的意义与"偶然"相同,二者在句中承担的成分基本相同。由于其句法相似且有共同义项,导致这两个词容易混淆。  相似文献   

12.
朱莉 《现代语文》2009,(6):98-100
作为高频助词, "哩"和"吤"在双峰方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普通话里的助词"了"相对应.本文将对二者的分工与合作进行阐述,并归纳出"哩""吤"之间的异同以及二者与"了"之问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张载"民胞物与"思想从形式上看与墨子的"兼爱"思想一样,都提倡一种普遍的"爱人"思想,但二者在前提条件、爱有无差等、目的等方面存在着实质上的差别。爱有无差等,是二者最核心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闫吉 《陕西教育》2009,(8):104-104
在整个大学美术教育过程中,"摹拟"与"再现"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二者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包容、相互始终的关系,这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把握好二者的关系,全力寻求二者在不同的教学对象上的最佳结合点,以期实现最理想的教学设想.  相似文献   

15.
"舆"的本义是"抬",从舁从车,"舆"中间的"车"是"东"的讹变。"舆"本义逐渐模糊后新造"■"字,二者是古今字的关系。"與"和"擧"也是古今字的关系。"舆"和"與"音近义同,在"舁"的基础上分化,是同源字。"■""擧"分别是二者的分化字。  相似文献   

16.
"怪不得"和"难怪"在现代汉语共时层面存在用法的相似性,两者都具有动词和副词两种词性,但二者并不能实现完全的替换,通过对比,分析"怪不得"和"难怪"在语义和句法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王瑜婷 《文教资料》2012,(27):151-152
"师父"与"师傅"仅有一字之差,且互为同音词。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人们常常将二者混淆。词汇的发展中,两者各自的义项有的发生蜕化,有的却被凸显,甚至不再囿于原有义项,产生了泛化用法。对二者的辨析能够便于我们更好把握词的用法,以达到更高的交际效能。  相似文献   

18.
受传统语法理论的限制,大多数语言学者着眼于句法结构对"看起来"与"看上去"进行静态的研究。本文基于话语标记语理论,对二者进行动态的考察。在提出判定二者话语标记语标准的基础上,对二者演变为话语标记语的过程进行了分析。作为话语标记语的"看起来"与"看上去"有其独特的语用功能,这种功能作用于交际双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作为话语标记语的"看起来"与"看上去"之间的差异进行了浅析,以期丰富前人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李高举 《语文知识》2012,(3):112-116
本文在大量语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副词"真是"与"很是"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上的差异作了详细考察和分析。二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义上"真是"表现出主观肯认性,"很是"表现为主现大量性;句法上表现在二者对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选择上的差异;语用上的不同主要表现为语气、句式的选择和静态、动态特征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在X眼里"与"对X来说"作为汉语中常见的介词框架,二者含义接近,有时可以相互替换。借助CCL语料库试图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这两个结构展开比较,探讨二者的区别与联系。通过研究发现,二者的区别主要集中于句法分布和内部层次,以及"X"的抽象程度、框架抽象程度、已然未然等方面的不同,还有使用频率与主观性认识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