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知勇 《云南档案》2012,(10):33-33
<正>2012年9月11日星期二晴在五印乡别乐古上社,有一位83岁的彝族老党员字廷芳,如今已经是四世同堂。按照计划,今天我们将到他家里走访。在村干部的引领下,我们来到他家门口。他的孙女迎出来,把我们带进他家整洁的院落,他和老伴安静地坐在火塘前,身边坐着的是失明的同样上了年纪的女婿。  相似文献   

2.
周广玲 《云南档案》2014,(10):59-59
<正>今年"七一"前夕,学校党支部组织新党员的入党宣誓仪式,我应邀参加。在预备党员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时那一瞬间,让我回想起了我们一家三代的入党的誓言。我是2005年入党的,那一年我29岁,入党誓言我一辈子也不能忘记:"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宣读誓言时,我感觉  相似文献   

3.
在我身边有一位可敬的共产党员,她就是辽宁省档案馆党政一部原主任张秀春同志.虽然她已从工作岗位退休了,但她那朴素的作风、慈祥的面容和默默奉献的敬业精神却深深留在我的记忆里.  相似文献   

4.
范学贵 《档案与建设》2021,(1):85-87,84
2020年10月28日清晨,笔者搭上海至苏州的火车,去看望金坛县老领导沈啸森。一见面,见沈老夫妇俩精神挺好。一个101虚岁,一个98虚岁,二老相加199。沈老听力不佳,我们只能笔下交流。手写板上,他写道:“你精神可驾(嘉)。”笔者写道:“谢谢鼓励。”他写道:“我癌症开刀己20年了。”笔者写道:“现在是百岁老人了,可喜可贺。”  相似文献   

5.
6.
7.
放眼全国,为一个村书记言行出书立著,这样的待遇,目前仅华西村的老书记吴仁宝享有。 作为"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的领导者,吴仁宝留下很多讲话、访谈和文章,有许多充满哲理、内涵丰富、寓意深刻而又浅显易懂的经典话语,如今汇聚成一部《吴仁宝箴言》。  相似文献   

8.
在2008年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高端论坛会上,国家档案局领导、专家、学者、同行、计算机专业人士为我所作的“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几次响起掌声,会下他们纷纷上前与我约定:要寻找机会登门拜访,共同探讨如何开展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并希望我真实地写一写从事档案工作23个年头的苦乐人生和轶闻趣事。提笔著来,多年来的酸甜苦辣一下子充盈了脑门,要说的事情太多太多,却又不知从何下笔。  相似文献   

9.
2009年大学毕业后,我在四川省内江日报社任职记者。恰逢内江市承办纪念"新闻巨子"范长江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不少新闻界泰斗和长江韬奋奖获得者应邀来访。作为范长江先生故乡报社的记者,我有幸采访了莅临内江的中国记协名誉主席、人民日报社原社长邵华泽。同邵老的一面之缘,对我的新闻观产生了不小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今传媒》2010,(4):30-31
原《宝鸡日报》总编辑卢愚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老报人。2003年11月退休后从事报刊审读工作。他政治素质高,新闻业务强,以专家的眼光评析报纸,指陈得失,为省出版物审读中  相似文献   

11.
他今年89岁高龄,曾主持设计了中国第一辆手扶拖拉机。 他是一名“老海归”,20世纪50年代,他在美国读完工程硕士,成为全关最大农业机械制造公司的一名设计工程师,后来又在德国奔驰公司工作。他满怀报国豪情,“借道”欧洲,穿越封锁,辗转千里回到祖国,心甘情愿地来到当时只有8万人口的小城洛阳工作。是怎样的动力和勇气,促使他放弃优越的工作和生活,加盟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他又是如何和拖拉机结下不解之缘的……  相似文献   

12.
<正> 周国元是一位70高龄的老同志.他从1934年起就在同济大学从事图书馆工作,在这块园地里辛勤耕耘了53个春秋,现在仍在发挥其热,精神不减当年.像他这样,一个人在一个图书馆里连继工作53年,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系统是凤毛麟角的.我校原址在上海吴淞镇,抗战时期数经搬迁.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发动了"8.13"侵华战争,一声炮响,首当其冲的就是吴淞.周国元同志和同事们保护四万多  相似文献   

13.
郭老先生的诗词作品,正是用血、汗和眼泪为我们拉开了一个历史阶段神秘美的帷幕,令人陶醉,夺人魂魄,动人情感。  相似文献   

14.
卢雅 《中国记者》2012,(10):74-75
已经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便被同行称为资深记者某某.蓦然回首,才感觉弹指一挥间,自己在记者的路途上已经走过30余年.看着任记者站站长以来我身边的新记者,欣慰地发现他们不少已脱颖而出,其中几位还刷新了《福建日报》年轻记者成长之最:譬如:如今是《福建日报》平潭记者站负责人的王凤山,已成为记者站中成长最快最年轻的一位领导,从出校门的大学生到记者站负责人,成长经历仅4年;《福建日报》人事处和记者部共同设立的年轻记者成长奖第一人林蔚,走上工作岗位仅一年多,就发表了许多有分量的稿件……  相似文献   

15.
梁莹 《云南档案》2015,(8):40-42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许多抗战老兵子女纷纷来到云南省档案馆捐赠父辈关于战争年代的资料。笔者在整理一位叫丁上淮的老红军手稿时心潮澎湃,老人的回忆让我仿佛回到了那段烽火岁月。丁上淮,1921年(农历)正月初六日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永丰镇壕溪村的一个贫农家庭,十岁前读过几年私塾后在家务农,1929年至1930年先后加入当地苏维埃农民协会、贫农团,反帝拥苏大同盟等秘密群众组织和少年先锋队。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防守东战场.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我们的国旗在重围中飘荡,飘荡……”这是一首新四军战士教唱的歌,一首关于淞沪抗战八百壮士的歌,也是一首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战歌.这首歌在83岁高龄的奚云辉老人心里,是伴随她走过那艰难的岁月,值得铭记和珍藏一辈子的生命之歌.  相似文献   

17.
1961年9月,一位中等身材、略带青年稚气、穿着一件衬衣的高中毕业生拎着简单的床帐被褥、肥皂牙刷脸盆及一网袋书籍,走进了复旦大学学生宿舍7号楼115室;49年后的2010年9月,一部三卷本《丁法章文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文集见证并记录了这位当年复旦新闻系的新同学、如今的高级编辑和教授丁法章先生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新闻教育工作的人生轨迹。捧读这部精装本的文集,感到它装帧、印刷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代际融合为视角,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探究推进“一老一小”代际阅读的现实需要和实现路径。研究认为,“一老一小”代际阅读符合“一老一小”的共同需求,也符合我国隔代抚养的社会现实,进而从阅读内容、阅读空间、阅读方式三方面出发,提出构建跨代共融的阅读共同体的具体路径:在阅读内容上,可重点关注健康饮食、传统文化、科技科普类图书;在阅读空间上,要发挥图书馆、社区、农家书屋、乡村文化礼堂等平台在“一老一小”阅读推广方面的作用;在阅读方式上,可以趣味化、数字化、公益性等方式,提升“一老一小”的图书接触和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19.
进这个博物馆要"敲卡"6月10日,世界文化遗产日,上海有许多"神秘"的百年老建筑向公众敞开大门。上海老相机制造博物馆也选在这天正式开馆。这个博物馆在紧贴南北高架西侧的重庆南路308号,白玉兰剧场底层黄浦区第二文化馆。门庭内外没有夸张而炫目的装饰,朴素的黑漆落地钢窗则让上海市民感到非常亲切。参观者推门而入,会看到右侧有一个传达室,一个穿工装裤的老师傅向你颔首微笑,如果你递上一张参观卷,他就会在上面"敲卡"。这一套程序是大家熟悉的,不同之处只在不是"考勤",而是为了忘却的纪念——  相似文献   

20.
莫陌 《北京档案》2002,(1):19-21
"1999年4月25日下午,一部分受蒙蔽的‘法轮功'练习者在北京中南海周围非法聚集,还有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驻足围观,已造成部分地区和路段的交通阻塞,严重扰乱了群众的正常生活和党中央、政府机关的办公秩序.很显然,这是一起别有用心的坏人操纵制造的政治性突发事件.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接到上级命令后,在向该地区迅速增派警力、疏导交通的同时,即刻与市公安局档案处取得联系,在查阅以往处置突发事件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迅速拿出紧急处置方案:采取临时性交通管制措施,配合有关部门劝说、疏散那些上当受骗的‘法轮功'练习者和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迅速恢复正常的交通秩序,有效地防止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