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减”政策规定:小学一、二年级取消笔试,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在这样的“双减”政策下,低年级的语文教师不能因为取消笔试,而忽视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学习上潜在的差生。”阅读是语文学科的基础,阅读能力强的孩子理解能力好,理解能力强的孩子其他学科也会学好。在“双减”政策下,低年级的老师应该抓住教育的核心,把重点放在培养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和习惯上。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许多父母正筹划着孕育第二个孩子,可第一个孩子抗拒父母生二孩的新闻却层出不穷。对"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老大"的心理问题进行密切关注与深度思考具有必要性,"老大"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敏感多疑、焦虑不安、委屈埋怨。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家长要及时与孩子沟通,让孩子相信父母的爱永远存在;让孩子学会悦纳自己;平衡对孩子的爱,让孩子的内心更安全。  相似文献   

3.
留学陪读现象早已不稀奇,不过以前多在于夫妻间。近年来,留学低龄化带来的种种问题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很多教育界人士和媒体也都在呼吁,不能自立的孩子不要留学,但望子成龙的家长还是不停地把未成年的孩子送出国。为了照顾这些孩子的生活,他们更是不惜金钱和时间陪同孩子一起出国读书。那么,陪读政策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热门国家的一些陪读政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推行的是计划生育政策,许多父母的精力都用到一个孩子身上。一些家长不让孩子参加任何家务劳动,更甚者还替孩子做作业。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时,家长替他苦思苦想,或亲手替他做出来,然后告诉孩子,让孩子把现成的答案记住或抄下来。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懒...  相似文献   

5.
<正>“双减”政策实施后,教育成了谁的事情?诚然,“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教书育人是学校老师的本职工作,但教育不仅仅在学校开展。家,才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指在日常生活里、在家庭情境中家长对孩子的培育与引导。家庭教育,应是以良正家风塑造孩子品格,应是以书墨飘香浸润孩子心灵,应是以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进而春风化雨,涵养孩子性情。正因如此,“双减”政策给了家庭教育一个机会,使孩子更有可能成就一个“全人”。  相似文献   

6.
刘刚 《天津教育》2022,(10):179-181
<正>自信心是衡量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参考指标,也是彰显个体不断成熟重要标志。当前很多小学生处于自信心缺乏困境,若未及时干预则会影响未来发展。尤其随着“双减”政策实施,更需要家长从多方面培养孩子自信心,使孩子在学习和成长中更好地展现自我,实现真正意义层面身心健康成长。“双减”政策的颁布无疑是对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成为该政策下反映的切实问题。教师需结合小学生年龄、认知特征等多方面指导家长提升孩子自信心,促使孩子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所遇困难,提升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一、独生子女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及对策现代家庭,一般是三口之家的小家庭,人际关系相对简单,个人有比较大的自由度,少受各种各样的干扰。但小家庭里长大的孩子,社会交际能力会比较弱,不太善于合作。孩子不能选择他出生的环境,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和独生子女政策在短时期内也不可能改变。惟一的对策是家长要尽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增加同亲朋好友接触的机会;邀请邻居、同事家的孩子经常到自己家做客;由社区牵头,多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千万不可以安全为理由,把孩子关在家里,剥夺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权利。另外,在家庭…  相似文献   

8.
李勇 《家长》2022,(3):45-46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很多家长在微信群中问我,孩子课余时间一下子变多了,不知道该干什么好.一些家长本想让孩子多学些艺术特长,但又怕考级无形中会给孩子带来负担和压力,如果让孩子赋闲在家,又担心孩子沉迷玩游戏或看电视.  相似文献   

9.
热点直击     
正No.1"高招扶贫"政策漏洞须尽快堵住新华社记者调研采访发现,对"寒门学子"进行政策倾斜实施中,衍生出了一些问题。海南贫困县高中教师反映,越来越多县城领导不再送子女去省城读书,而是送往贫困县的高中就读,与农村孩子争夺政策照顾机会。(8月15日《京华时报》)点评:户籍可以人为更改。对那些本来不符合"高招扶贫"政策优惠条件但却想分羹的人来说,第一步是把孩子的户籍迁到贫困地区,第二步是把孩子送到贫困地区高中。  相似文献   

10.
地方举措     
《教育》2007,(1)
南京公平教育让百姓四愁变一喜大有大难,小有小困。过去每近年关,总会有不少困难家庭为孩子的上学而犯愁,低保户家庭为交不起学费而犯愁,残疾儿童家庭为孩子受歧视而犯愁,农民工为孩子不能和城里孩子享受同等待遇而犯愁……如今在南京,这四愁转变成了一喜。2006年以来,为了实现教育公平,南京市教育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让百姓真正感受到了和谐与公平。据了解,2006年秋季开学,南京市新增投入6400万元,城乡一体全面实行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政策,52.17万名城乡学生同步受惠。而且凡符合有关规定在南京接受义务教育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无论就读公办民办学校,也都同步享受减免政策。  相似文献   

11.
国家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出台给每个家庭、每位家长、每个孩子的成长均带来了很大变化。家长们不仅注重家庭教育,更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不仅注重孩子的生活,更注重能力的提高。因此,只要有利于孩子,只要是孩子需要的,只要孩子开口,不考虑其作用的大小,不考虑其负面的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新学期开学,再也不用为孩子的午餐发愁了,省里出台政策对校外‘小餐桌’的监管让孩子的午餐可心,家长放心。"日前,哈尔滨市某中学学生家长王女士的微博引来了众多的关注。王女士所说的政策是今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  相似文献   

13.
韩子法 《海南教育》2013,(11):22-24
儋州市思源实验学校是二期"思源工程",招生对象为全市范围内的孤儿、少数民族学生、库区工业区失地农民的孩子和偏远生态区贫困家庭的孩子。特殊的招生政策造就了特殊的生源状况:孤儿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多、留守儿童多,成为学校一大特点,全校1800多名学生中就有孤儿57人,单亲家庭的孩子72人,另外还有200多个贫困家庭的孩子。这些孩子共同的特点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缺少家庭的温暖、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双减”政策落地,政策规定之严,执行力度之大,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反响。面对“双减”带来的一系列新气象,家长们的心情很复杂,既有不用再继续“鸡娃”的轻松,又有对于孩子未来教育方向的迷茫。不少家长担心:孩子到校时间延后了,放学延时了,学科类不能在周末补习了,孩子的学习时间减少了,学习会不会落后呢?  相似文献   

15.
周桂霞 《山东教育》2021,(12):52-53
伴随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高峰期出生的孩子入园,各处幼儿园爆满。我新接的这个小班,竟然达到了六十个孩子。对于一个三岁宝宝的妈妈来说,这是个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社会认同抹平对独生子女的怀疑。1979年,我国政府出台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人口政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据统计,到2003年,我国已有8000多万孩子领取了独生子女证。  相似文献   

17.
随着“双减”政策出台,孩子原本紧张的“跑课”时间被释放出来,可以有多些时间待在家里,享受和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这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呀!但一些爸爸妈妈也因此有了苦恼:没时间陪伴孩子,不会陪伴孩子,怎么办?  相似文献   

18.
大批望子成龙的中国家长把孩子送到美国、加拿大的中、小学就读,希望这有利于孩子将来进入美国名牌大学深造.但查诸美国有关政策,中国家长们的这种行为带有很大盲目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拥有十一亿人口的大国,农村居民有八亿多。发展农村的幼儿教育事业,提高农村儿童的素质,是改变国家落后面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希望,也是提高中国人口素质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农民生活欣欣向荣,加之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和提倡优生优育,农民也都渴望让自己的孩子尽早受到良好的教育。根据我们对河北和江苏两省的调查统计,70%以上的家长认为让孩子上幼儿园(班)很有必要,他们希望孩子能尽早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很多家庭成为独生子女家庭。加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提高。这些都使得独生子女问题越来越突出。多数家长都把孩子当成掌上明珠,没有一个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吃自己以前吃过的苦。因此在这种不正常的“宠风”的吹拂下,加之教育方法不当,很多孩子成为问题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