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母的言行举止都对孩子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长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语都要注意。一忌孩子有错误时,如:学习上不专心、贪玩等,家长在孩子面前有意无意地说:“反正他还小。”“他还是介孩子嘛。”这等于告知孩子:不专心、贪玩也行。二忌在孩子失败时,气愤地说:“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笨孩子。”“一辈子都没有出息。”这等于判了孩子死刑,至少也给孩子泼了一盆冷水,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2.
方令 《家庭教育》2001,(2):43-43
一、孩子发生小意外不要说:“你怎么老是这样,真笨!”不妨说:“好好想想现在该怎么办?”“父母如何处理孩子的小意外(如洒了牛奶或损坏玩具)关系到孩子对父母的亲密(?)  相似文献   

3.
谢桂华 《江西教育》2003,(10):30-30
有家报纸曾刊载过这样一则故事:某家长带孩子上街配眼镜。当医生说她的孩子眼球已变形时,这孩子却脱口而出:“妈妈,把你的眼球移植给我吧!”这也许是个极端的例子,但却透露出一个令人担忧的信息,那就是我们的不少学生已经缺乏健康的人格,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了。我认为,这也不能全怪孩子,因为从小就是你爱她、护他,为他做好了一切,可你从来没有要求他给你爱,没有教给他该为你做什么。正是由于平时家长的百般呵护,才有了诸如此类令人心寒的“给我吧”。要变“给我”为“我给”,就必须反弹琵琶,进行教育方法的创新。作为教师,我们要好好地帮…  相似文献   

4.
“不同阶段”指孩子发育成长的不同阶段。不同阶段的亲子关系调节,各具不同的特点。比如,家长特别气恼的是,孩子有话不告诉父母,只让同龄伙伴知道,因而家长指责孩子:“我养你十几年反而不及你的同学?”等等,引起冲突,这就是家长不懂得,在青春期,孩子的独立意识迅速发展起来,重视自我,对父母教师长辈都会有“闭锁”倾向,这是正常的,也是心理健康发展必需的,指责孩子不对家长说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孩子被看成是全社会的,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有些孩子称呼父母直呼其名……美国家长经常对孩子说的是:“我爱你!”“孩子,你很棒,父母为你自豪!”他们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但在生活中。对孩子的费用方面很抠门,有时还很“残忍”,经典的故事是:孩子跌倒,家长不会去帮忙,让他们磕磕碰碰自己爬起来……  相似文献   

6.
在偶尔一次和学生家长闲谈时,有几位家长很认真的对我说:“孩子不听话、不好好学习,你就只管打,我们没有意见。”这可能是淳朴的家长对教师的一种“重托”,  相似文献   

7.
很多家长感叹孩子越大越不听话,越来越难与家长沟通。上海最新一项调查显示:63%的学生认为,心里话只能和同学说而不能与家长沟通;36.4%的学生最讨厌父母没完没了地唠叨。孩子对同学热情、对家长冷漠,也是今天家长们主要的困惑。有专家指出,家长教育的无力化是“权威失灵”的一种表现。那么,家长权威为什么会“失灵”了呢?碰到这种情况,家长和孩子该怎么做?为此,笔者采访了一些家长、孩子和专家,希望能给广大家长们一些启示。家长:孩子越大越难管“我要走出你的世界,你不让,我想让你走进我的世界,你又不来。”这是很多家长和孩子交流时发出的…  相似文献   

8.
杨一鸣 《家教指南》2003,(10):11-13
父母权威不再 “儿子瞧不起我们太让我们伤心了!”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李先生对儿子感到很无奈:“我们是一对比较开明的父母,从不无端干涉孩子。我们希望和孩子交朋友,但遗憾的是,他和同学有说有笑间总有意无意地认为我们什么也不懂。你想了解他,和他谈心,他敷衍你,说多了,他干脆回一句:“连上网都不会,你们没有我懂得多,还好意思教育我?”“以前我还能看看孩子的日记,现在孩子间流行‘伊妹儿’、ICQ、OICQ,我们一点儿也不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说,他曾试着没收孩子的鼠标、电线,可不知怎么,孩子总能变着法儿打开电脑上网,实在不…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家长》杂志进行了一次“家长威信大调查”,结果表明:与孩子朝夕相处的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正急速下滑。数据篇:家长威信呈现危机——喜欢父母的孩子不到5%在回答“你对父母所持的态度”时,6.62%的孩子惧怕父母,56.28%的孩子对父母很反感,13.13%的孩子对父母极度反感或痛恨,19.22%的孩子对父母反应平淡,只有4.75%的孩子喜欢自己的父母。——多数孩子不太在意父母的看法在回答“你在意谁对你的看法”时,超过50%的孩子选择同学或朋友,近30%的孩子选择老师,约15%的孩子选择父母,5%的孩子选择其他长辈。在中小学生的心目中,其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0.
家长带孩子上街碰到熟人时,或带孩子到别人家做客时,常常会有人给小孩东西吃。那么,当别人给你的孩子食物时,你该如何对待呢生活中,一种比较极端的做法是父母以自己的权威武断地代替孩子拒绝接受别人的食物,有些家长似乎很了解自己的孩子,说:“他不要,他不喜欢吃。”这些家长这样做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觉得吃人家的东西不好意思,只想领情不想受物;有的是为了显得自己教子有方,让人家看自己的孩子有教养;有的是为了顾全自己的面子,免得人家认为自己小孩嘴馋;有的是嫌人家食物不卫生等等。但是往往事与愿违。俗话说:隔锅饭香。尽管别人…  相似文献   

11.
“太阳公公为什么起得这样早?”“太阳公公要睡觉吗?”“地球每天在转动,人怎么不会摔下去?”……幼儿在观察自然,观察生活时,会经常不断地向爸爸妈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不仅是孩子对父母的亲昵和信任,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孩子希望探求人生和世界的奥秘、希望得到父母的指导和帮助的愿望。对于孩子喋喋不休的提问,家长的态度是不同的。有的家长总是一门心思干自己的事,听到孩子的提问就干脆回绝:“你话不要多。”“去去去,烦死了。”或者打发他去问别人,说:“我没有时间和你罗嗦。”有的家长因回答不了孩子的问题,就厌烦地说:“你问这么多干什么?”也有些家长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只是敷衍了  相似文献   

12.
错误:“孩子,什么都不用你管,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这是很多家长常说的一句话。很多家长只把目光盯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家庭和学校沟通的惟一目的就是配合学校抓好孩子的学习。  相似文献   

13.
“你具备家长的教育资格吗?”如果我们向父母们提出这个问题,你要么受到冷眼和嘲讽,认为这是对他们作为父母人格的不尊重和蔑视;要么认为这是连小孩都知道的问题,不足挂齿,不屑一顾。其实,从孩子的发展和科学教育的角度来看,仅仅具有法律上认可的血缘关系的父母并不一定具备担任家长的教育资格,也就是说,仅仅给予了孩子生命的家长并不必然具备胜任教育孩子的资格。  相似文献   

14.
张薇 《教育与职业》2003,(12):43-45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和孩子发生冲在所难免。当孩子提出无理的要求或做出危险的举动时,父母必须学会说“不”。怎样说“不”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在此,我们不妨借鉴一下美国家长的成功做法。美国家长何时说“不”父母必须明确何时何地说“不”,以下是四种必要的时候。(1)当孩子们的健康或安全处于危险状态地该说“不”很明显,当孩子们想吞食含铅的墙壁涂料碎片,尝一尝他在垃圾堆里捡到的有毒物质,或者在繁忙的停车区跑来跑去而不抓住妈妈的手时,父母们必须说“不”。当孩子前上学期间想晚上熬夜看电视或看成人电影时,也应该对他们说“不”。当…  相似文献   

15.
叶子 《家教指南》2004,(4):29-30
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自己十分爱孩子!可孩子却难以感受到父母之爱,缘何会这样,主要原因是什么?我认为,孩子与家长在对爱的理解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家长认为所有对孩子的管教都是对孩子的爱,因此往往不太注重方式方法;而孩子由于年龄尚小,还不能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一句话:“代沟”使然,表达示爱的方式方法不对头!那么,怎样正确地向孩子示爱?要向孩子传达爱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自己变成孩子,设身处地,身临其境,而不是总要摆出家长架子,拿足家长作风。对此,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布林莫尔学院父母中心的指导者哈丽雅特博士说,您应该准备这样一…  相似文献   

16.
信息总汇     
对同学热情对家长冷漠七成中学生不愿同父母交心武汉市63中一项关于学生的最新调查显示:66.7%的学生认为,心里话只能和同学说而不能与父母沟通,35%的学生最讨厌父母没完没了地唠叨。孩子对同学热情、对家长冷漠,让不少家长感到困惑。武汉市教科院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主任张汉强认为,家庭如果缺少交流的氛围,孩子的心里话就没有渠道倾诉。长期如此,容易导致孩子与父母产生隔阂。因此,父母要放下家长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沟通。此外,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心情变化,和孩子聊一些开心的事,多肯定孩子的进步,取得孩子的信任,进而“释放”孩子的心里话。 (楚天金报)  相似文献   

17.
张忆  蔡晓玲 《上海教育》2016,(Z1):14-15
基地附中是一所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校,我们的服务对象是本地区最底层的家庭,从调查统计数据来看:77.5%的学生家长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40%的孩子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1.3%的孩子来自贫困家庭,11.6%的家庭父母离异或孩子不与父母同住,这样的家庭从教育理念到教育行为大多存在一定的问题。家长们有的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水平有限,没有能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有的家长认为学校是教师和孩子的领地,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自己只要管好吃喝拉撒睡即可;有的家长只关心子女的学习和分数,而对品行抱无所谓的态度,"重智轻德"倾  相似文献   

18.
“家长”的含义就是家庭的统治者,是孩子命运的掌管者。这是个充满封建专制意味的称谓,与现代教育相悖。因此我呼吁:将“家长”的称谓改为“父母”。家长这一称呼和“家长制”密不可分。《辞海》说:家长制是家长拥有统治权力的家庭制度。在家长制家庭里,家长握有经济大权,居于支配地位,掌握全家人的命运。众所周知,在许多父母的观念里,“家长制”依旧根深蒂固。媒体频频报道的未成年人受伤害事件中,相当一部分是父母对孩子的恶劣行为所致。在全国性少年儿童调查中业内人  相似文献   

19.
表扬的美丽     
身为教师 ,笔者非常关注周围的人们的评价观念。本意是要写出表扬的魅力 ,误打成美丽 ,那就歪打正着 ,探讨表扬美丽的魅力。一般而言 ,我们的父母不会夸奖孩子。请看我们是怎么样的教育孩子的呢 ?孩子考到 30名 ,家长说 :你个笨蛋 ,为什么没有考到2 0名 ?孩子考到 2 0名 ,家长说 :你个笨蛋 ,为什么没有考到前 1 0名 ?孩子考到前 1 0名 ,家长说 :你个笨蛋 ,你为什么没有考到第一名 ?孩子考到了第一名 ,家长说 :你这次是瞎猫碰到了死老鼠 ,别骄傲啊 !这是因为我们传统文化观念里 ,长此以往的父不夸子思想的折射。父母对孩子的夸奖 ,被扭曲为 :…  相似文献   

20.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这么说:“一个舍不得赞美孩子的父母,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的确,在日常生活中时常可以见到一些家长不停地抱怨自己的孩子:“你怎么这么笨,干什么不像什么”。不知道这些父母在责怪自己孩子的同时,是否想到孩子在你的指责之后会失去自信心,失去自我价值。也许,父母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