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心理学是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重要的理论基础。道德发展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曾说,“道德心理学就是研究道德发展是什么的问题”,它能为学生的道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对促进学生道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近一个世纪以来,道德发展心理学已取得丰硕成果,对加强和促进学校的道德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20世纪末以来,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道德发展心理学也积极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现实,在研究上从多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出现,重视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德育课作为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主渠道,要从课堂教学环境、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评价及师生关系构建等四个维度建设积极教育课堂,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  相似文献   

3.
笔者认为,个性有道德性的,也有非道德性的。把品德心理与个性心理综合起来研究,建立研究道德个性心理结构及其形成规律的道德个性心理学,对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一、道德个性的概念在学校中经常出现一种倾向:每当强调教育要考虑学生个性和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的时  相似文献   

4.
道德心理学是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重要的理论基础。道德发展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曾说,“道德心理学就是研究道德发展是什么的问题”,它能为学生的道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对促进学生道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近一个世纪以来,道德发  相似文献   

5.
本论文探讨了德育心理学及其哲学的核心问题。本论文从哲学、道德哲学和道德学、教育哲学和教育学、心理哲学和心理学、生理哲学和生理学诸方面探究了德育心理学的相关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了德育心理学及其哲学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 在教育科学发展的历史上,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它标志着教育理论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赫尔巴特则把教育心理学化推向了高潮。赫尔巴特以他的实践哲学(即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建立了他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比较完整的经验教育学体系。他这一体系中,“德行是给予整个教育目的的名词”,“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从这里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德育在赫尔巴特整个教育思想中的地位。重视德育,在古今中外教育思想史上是普遍的,而注重德育中的心理分析,以心理学为基础建立一套较完整的德育体系,则是赫尔巴特发前人之所未发,属于开创性的  相似文献   

7.
积极心理学注重对人积极情绪的引导、积极品质的培养以及积极组织的构建。德育工作是职业学校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共同配合。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对明确德育指导思想、设定德育工作目标、完善德育管理模式以及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30年来,中国的德育心理学得到了迅速发展。30年的中国德育心理学发展经历了迅速成长、低潮发展和逐渐复兴三个阶段,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其他领域取得了丰富的实证研究成果,中国德育心理学学科体系也基本确立并日益成熟。在取得瞩目成就的同时,当前的中国德育心理学也存在道德情感研究薄弱和缺乏本土研究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心理学教学中,根据“心理的实质”可以对学生浸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根据“无意注意规律”可以渗透文明修养教育,根据“创造想象”可以浸透拾金不昧的品质教育,根据“情感”可以浸透尊敬父母的教育,根据“灵感”可以浸透艰苦劳动的教育,根据“意志品质”可以浸透百折不挠的精神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内容提要]教育是有目的地影响人的活动,而德育却是教育的核心。积极心理学是一门挖掘人的潜力与培养人的美德及其积极品质的学科,它以人们追求幸福生活为终极目标。面对我国德育目标的发展轨迹,我们找寻到积极心理学在其变革中的影子,当然目前在其中的体现还不够,今后教育政策的制定者还需要加大积极心理学思想与理念在德育目标中比重,以便于能指导我国德育目标向更人性、合理的方向去变革。  相似文献   

11.
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股新的心理学思潮,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拥有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积极心理学在主观层面研究了积极情绪与体验,在个体层面上研究了积极的人格品质,在群体层面上研究了积极的公众品质及良好的社会组织。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沿袭了以往的消极心理学模式,应该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从而达到增进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文章指出程颐和程颢的思想中包含了大量的德育心理学内容,蕴涵着道德信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心理阶段,而诚敬、玩味自得、蒙正于养等德育方法,更是符合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过程。为此,高校要针对当今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特点,合理借鉴二程的德育心理学思想,实施理论教育,提高认知水平;增进团体互动,增强情绪调节;注重道德实践,培养高尚人格。  相似文献   

13.
西方德育心理学研究的新主题:道德同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分析了西方道德心理学中的道德同一性思想来源及其模型,并对道德同一性进行了界定,认为道德同一性的形成发展被人格、家庭结构与实践机会影响,进而提出了道德同一性的社会动力观。研究将对探讨当前未成年人的道德同一性和建构当代青少年道德自我有着特别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道德哲学、道德心理学乃是理智地探讨道德教育的两个基本领域”已是当今道德教育理论家的共识,而道德心理学则是“近年来对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作出了最大贡献的一门学科”也得到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从道德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中汲取营养,构建道德教育的基本理论,拟定道德教育的计划、完善道德教育的实践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和趋势。道德心理学对学校德育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就当代道德心理学的研究对学校德育研究的意义作一粗略的概括,并就目前国内德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坚持的原则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知识对20世纪的现代德育观念与实践改造起了重要的影响作用。精神分析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的发展,助推社会伦理完成了从义务与责任伦理到体验与快感伦理的转型,改变了学校教育伦理品质的评价标准,也成为学校德育的科学品质的重要指标。观照个体心理体验的道德与基于心理学规律的德育学,成为现代德育的重要特征之一。这样的德育在回到“人”真实与当下个体快感体验的同时,可能会消解追问永恒价值与幸福的理由,因而成为有利于心理健康但限制博大心灵成长的德育。中国德育理论要实现对心理学化的超越,回到以文化共契为指向的中国德育传统,回到社会心理—心灵合一的建构框架中,以“大心灵”培育为指向,以高贵而博大的心灵作为教育的普遍价值依据,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共同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6.
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人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是当前人文科学研究者的兴奋点。探索的成果每增殖一尺,探索的空间则拓宽一丈。“空白”靠研究成果去填充,又靠研究成果去发现。对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心理研究,正是刚被发现而又尚待开拓的“未知地带”。为了协同学人共奋,兹将关于建立道德心理学的擘画披坦于众,以求这一新兴学科能够在文明建设中建设起来。一、道德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道德心理学是以道德和心理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揭示道德产生、发展的心理基地,道德知行的心理机制、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以及心理失衡中的道德调节等一般规律的学问。“心理基地”是指对一定道德的实际支撑和现实的承受力,即道德建立的心理基础,和  相似文献   

17.
林静 《中国德育》2012,(3):24-25
“教育不仅是人的知识或技能的侧面,还应当重视身体的、社会的、道德的、审美的、创造性的侧面,乃至也许是特定宗教的精神侧面。”基于这种理念反观当前的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便会发现,本来具有教育目标一致性和教育内容关联性的二者,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被生生地割裂了。不但没有充分地发挥出其应有的教育影响力,反而加重了受教育者的课程...  相似文献   

18.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新兴的心理学思潮,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包括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积极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心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为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以增进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教育的德育渗透点探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心理学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两种倾向:一是理论和实际分离,单纯进行理论的教学,教学的模式是把大学的心理学内容压缩而搬到中师课堂上来,忽略中师心理学对小学教学的指导作用。二是思想教育脱离教材,在教学中找不准德育的渗透点和训练点,思想教育游离于教材之外,显得空洞无力。鉴于此,我们必须转变思想,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新《大纲》要求:“在心理学教学中应结合各项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向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我们要自觉地站在“育人”的高度进行教学,切实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相似文献   

20.
李荣敬 《考试周刊》2014,(74):162-163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以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为研究核心,致力于使个体和社会走向繁荣的科学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一些理念,重点讨论了充足的心理资源对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及积极心理学倡导的一些新的教育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