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挂膝骑撑后回环一周半)的技术分析:(1)身体重心运离支点。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势能变动能,获得最大的初速度。以左膝挂杠为例,从骑撑开始,两臂推压杠,在提高身体重心的同时,右腿伸直后摆,使左膝挂紧杠,髋关节随右腿向后摆动远离杠;(2)挺胸挺腹后倒(这里指的“后”  相似文献   

2.
护腘管     
在单杠单挂膝摆动(回环)的教学中,因腘部与杠面经常磨擦,容易磨伤,有红肿疼痛感,严重影响练习次数和教学效果。如果装上护腘管,可以保护腘窝。一、种类:塑料管、橡皮管、竹管三种。  相似文献   

3.
<正>一、"单挂膝悬垂摆动"的简要说明在低单杠上做各种悬垂与支撑是一种儿童游戏和锻炼身体的常用方法。单挂膝悬垂是单杠悬垂的动作之一,这项练习对身体的绝对力量要求不高,但对柔韧性与协调性要求较高,单挂膝悬垂属于混合悬垂,主要利用手臂及膝关节做悬垂动作。练习这些动作,可以发展上肢、肩带及腰腹肌力量,并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二、"单挂膝悬垂摆动"单挂膝悬垂的教学绝招绝招1:"体操棒"练习法(见图1)  相似文献   

4.
<正> 我在单杠单挂膝摆动上成骑撑的教学中体会到,学生学不好这个动作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怕痛,挂膝腿的膕窝易被杠子磨伤。二是单挂膝摆动的技术不正确,摆动幅度过小,难以完成动作。针对上述原因,我采用了以下两种教法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 单挂膝摆动上是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的内容之一,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较难掌握或完成动作质量不高,主要原因大多是挂膝摆动时摆动腿向前上方伸腿伸髋不够,摆动半径小,前摆不制动,后摆时摆动腿过不了杠下垂直面,因而不能带动上体,于是形成屈臂拉杠、爬杠等不正确动作。以往常采用的教学  相似文献   

6.
短网教室     
图75 单膝跪地的发球姿势e 巩固小回环后摆动作的练习为避免大回环动作的发生,防止后摆时上臂和球拍的下垂,用单膝下跪的姿势练习后摆的挥击动作(图75)。这样限制  相似文献   

7.
傅道华  孟宪林 《体育学刊》2006,13(6):118-120
以第38届世锦赛双杠决赛选手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当今世界双杠D组以上动作的创新与发展。主要有:支撑前摆转体和支撑后摆跳转540°,分腿前空翻114屈臂撑;挂臂前摆屈体后空翻2周挂臂和挂臂前摆转体360°倒立;向后大回环屈体后空翻2周挂臂和梯佩尔特直接屈体前空翻;后回环转体360°倒立。  相似文献   

8.
<正>单挂膝悬垂是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水平三的教学内容,但由于场地器材有限,教学组织形式单一、乏味,教学活动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以致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体育教师进行单杠教材的教学。对此,笔者经过反复推敲并进行实践,通过体操棒代替低单杠来教授单挂膝悬垂技术,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一、课堂教学过程案例呈现1.准备活动:热身棒操,铺垫教学(共8节,每节4个8拍)。练习方法:4列横队成体操队形散开,每名学生1根体操棒(双手正握),配合音乐跟随教师做8节热身棒操,要求精神饱  相似文献   

9.
趣闻荟萃     
9O岁的体操运动员在德国,有一位园艺师出身的90岁高龄体操运动员。他名叫海因利希施米特,1978年参加了联邦德国体操锦标赛,在680名运动员中,他的年龄最大。施米特老人虽然年已90,但身体和精神均很好,还能做单杠的挂膝回环、双杠的屈体滚翻、挂臂悬垂等动作。年逾百岁的棒球健将  相似文献   

10.
大多数学生在练习单杠的“单挂膝摆动上成骑撑”时很难顺利完成这一动作。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两方面:一是急于成支撑,屈臂拉杠过早;二是摆动腿弯屈,不能绷紧,缺乏前摆远伸程度,导致摆幅过小。针对上述情况,在教学中我采取以下措施效果好。第一、联系物理学中已学过的杠杆知识原理,利用课前几分钟进行简单易懂的讲解,结合图片和实例,使学生明白这一原理在实际中的作用。告诉学生:过早地屈臂拉杠,也就是缩短了力臂,力矩也随之减小,这样身体就不易转动;另一方面,由于过早拉杠,导致挂膝腿的小腿因过分过早用力弯屈挂杠,又加大了腿与杠间的摩擦力,…  相似文献   

11.
<正> 初二女生的单杠教材是由简单的悬垂、混合悬垂、回环、上法、下法等动作组成,具有动作幅度大、节奏性强、动作舒展优美等特点。由于它是在悬垂摆动中完成的,对力量的要求不高,但协调性要求较高,技术性较强。它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大胆果断等优良品质有重要意义。其主要内容是“背向单杠站立—背后正握—屈体悬垂—左(右)腿单挂膝摆动二、三次挂膝上,前腿向后摆越成正撑—前翻”。由于初二女生的年龄大多为13~14岁,处于青春发育高峰期,体重增长较快,臂力相对下降,再加上有的家长对学生娇生惯养,使她们怕苦怕疼,容易产生恐惧  相似文献   

12.
周翔 《体育教学》2002,(3):51-51
“单杠单挂膝摆动上成骑撑”是江苏省编教材《体育与健康》初三年级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学生完不成动作的主要原因是:一是急于求成,过早屈臂拉杠。二是摆动腿弯屈,没有向前方充分伸直,以至摆幅过小。针对上述情况,结合现阶段初中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如下几种方法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动作。  相似文献   

13.
<正>单杠支撑后回环是高中《体育与健康》基本内容I杠上运动的教材内容,是高中学生进行身体练习、发展身体素质的教材之一。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发挥单杠支撑后回环的教学功能,通过对单杠支撑后回环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单杠支撑后回环(腹回环)是体操教学的一个基本动作,是初中、高中、大学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学到较规范的动作,避免走弯路,做到事半功倍,提高教学效果,研究其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作为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动作规格、动作要领、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教学步骤这四部分是教学最基本的内容。下面就从这四方面出发,谈一谈如何上好单杠支撑后回环这一课。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第一步是使学生了解该动作的动作规格与动作要领,这主要是通过讲解与示范两种教学方法实现的。动作规格与动作要领是两个不同的…  相似文献   

15.
对10名跳远专项二级运动员8周系统的振动力量训练研究表明:在刺激频率为30~35 Hz、加速度25~30m/s2条件下,实验组(I组)和对照组(Ⅱ组)髋、膝、踝关节的伸屈肌群最大功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I组髋关节伸屈肌、膝、踝关节的屈肌最大功增长幅度比Ⅱ组大,屈肌最大功增长幅度比伸肌大,而且屈肌的最大功要比实验前呈现显著性增长;I组髋关节伸屈肌、膝关节屈肌、踝关节伸肌相对峰力矩的增值幅度比Ⅱ组大,而髋、膝、踝三个关节屈肌相对峰力矩增长幅度相对较小.髋、膝、踝关节肌力增长情况表明:髋关节前4周增长幅度较低,后4周增长幅度较高,呈现出明显的"先低后高"变化特征;而膝、踝关节前4周增长幅度较高,后4周提高幅度降低,呈现出明显的"先高后低"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学习单杠支撑后回环时,有一部分学生完成动作时,出现后摆高度不高,回环时屈髋太大甚至掉杠、上成支撑困难等错误动作。经过较长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出现这样错误动作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没有随着技术环节的变化而改变自己头颈姿势,以致影响整个动作的完成和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正>一、双膝挂杠悬垂引体向上练习目的:双膝挂杠承担了一半以上的体重,主要适用于练习初期练习者发展上肢力量,对于那些尚不能完全负担自己体重的练习者很有效,并且有利于他们初步建立完成引体向上的自信心。练习方法:练习者双手正握一条横杠,两膝弯曲挂在另一条横杠上。练习时,双臂用力拉引使身体向上升至最高处后放下,连续重复同样动作练习,10~15次为1组(见图1)。  相似文献   

18.
低单杠后倒挂膝回环上这个动作并无太大难度,是一个借助惯性来完成的动作,但技巧性比较强。从动作要领上可看出,后腿后摆移重心,目的是加大回环半径,增大转动惯性,然后再借助已获得的惯性用力回摆上成骑撑。但这个看上去简单做起来也简单的动作,多年来在高中女生的单杠教学中,则成了较难完成的动作之一O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对动作要领的掌握存在下列问题:1对于女生特别是身体素质较差或体重较大者,在做向后的大幅度重心位移所产生的加速向后下倒动作时,容易产生较强的恐惧心理,因此多数初学者容易出现坐臀下滑动作而无回摆惯…  相似文献   

19.
支撑后回环分腿轉体180的动作,常見有两种联接方法:一种是由翻上支撑来接;另一种是由倒立支撑后倒来接。一般的来說,前者是比較容易,因为其回环的速度要此后者来得快,上体在松环后,上昇較高,更有利于轉体。在分析支撑后回环分腿轉体180°下之前,先分析支撑后回环分腿下的动作技术。一、支撑后回环分腿下的动作技术由預先后摆以后来作,后摆时两环必須向前推出并稍外轉,待后摆結束开始,前摆到垂直部位时,两环必須靠近并貼紧腹部,  相似文献   

20.
孙宏建 《武当》2011,(8):35-36
膝法是泰拳中最凶猛的技法。该法以膝部为武器,以敌方任一有效部位作为打击目标。膝法有冲膝、直膝、弯膝、扎膝、穿膝、侧膝、飞膝、砸膝、跳膝等,其中某些膝法有着同工异曲之效。本文将以下列五种膝法为例,介绍泰拳膝法的练法与应用。一、冲膝技法:以右冲膝为例。两手上抬,高过头顶,然后,将身体重心置于左腿,两掌向下用力挂拉的同时,右脚迅速离地,并以膝盖上部为力点向上向前冲击。左式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