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我读了《谈礼貌》后,深有感触. 《谈礼貌》一文用了二三件事告诉我们:礼貌待人,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我读完第一件事后,感触最为深刻,它讲了牛皋和岳飞的问路方式。  相似文献   

2.
近日,我在<读者>上看见了这样一文章:2006年6月,美国<读者文摘>杂志公布一项在全球35个大城市行的礼貌调查报告,其中有两项结论让很多人瞠目结舌:一是纽约这个被人视为冷酷和没有礼我的城市,竟然排在最有礼貌城市的首位;二是在被调查的人群中,40岁以下的人表现最有礼貌,60岁以上的男性则最没有礼貌.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加了“知书达理”这一词条。其解释是:“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也说知书识礼。”这里出现一“理”一“礼”,显然是编者有意加以区分。笔者认为这一做法欠妥。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4.
《教育》2013,(1):17-17
孙曙峦2012年12月15日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撰文指出:据12月11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最近由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组织的对7925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2.5%的人感觉当前“中国式陪读”较为普遍,84.9%的人说自己身边就有陪读的家长。  相似文献   

5.
《谈礼貌》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结构严谨,说理性强。本设计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研读、感悟三个事例中不同人物的表现,感受礼貌待人的好处。从而让学生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的道理。  相似文献   

6.
陈锦锋 《成才之路》2013,(17):12-13
礼貌是一个人具有良好素质的表现,礼貌教育促进了道德品质、合作能力和交际能力形成与提高,是进行素质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所以,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视礼貌教育。《羊城晚报》1995年10月25日报道:"讲究礼貌这是在各国人民中最受重视的品质。比利时、西班牙等国均有超过60%的人认为教育孩子讲礼貌特别重要,日本人把教育孩子不要惹人生厌作为首要任务。"我国乃礼仪之帮,古人提倡以"礼"治国,最近广东省委提出:"在群众中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  相似文献   

7.
礼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语言交际之中,并已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基本原则.中国早在古代就很注重礼貌在人们交际中的作用,而在西方基于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利奇在1983年提出了礼貌原则.本文将以礼貌原则这一理论为基础对《非诚勿扰》节目中的主持人与男女嘉宾之间的对话进行分析,目的使阅读者能在日常语言交际中更好地运用礼貌原则.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称谓语也纷繁多样,其中敬称和谦称表达的礼貌程度最强,在《红楼梦》中的使用频率也很高。本文以利奇提出的礼貌原则为理论依据,分析礼貌原则在《红楼梦》敬称与谦称中的使用以及达到的语言交际效果,为《红楼楼》称谓语研究提供语言学视角。  相似文献   

9.
石子 《初中生》2008,(7):110-112
《广州日报》曾经做过这样一项实地调查:70名中学生在横过马路时,只有2人按照交通规则走斑马线,有51人没走斑马线,还有17人则闯了红灯!  相似文献   

10.
笑看三季人     
于晚玲 《课外阅读》2010,(12):55-55
台湾师范大学的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讲《易经》时,他说他在孔子的故里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一个人来孔子家里拜访,孔子的门生拦住了他,问他有什么事。那人说:我想问问先生,一年到底有几季?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Geoffrey Leech的礼貌原则理论,通过对《红楼梦》中称呼语进行分析研究,论述了礼貌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红楼梦》中尤其是元春与贾政之间称呼语不一定在礼貌原则中得到投射,发现称谓语的使用是动态的,由语用距离决定,具有可变性。  相似文献   

12.
李霭 《青海教育》2006,(7):42-42
优秀古典小说《水浒传》,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个性鲜明,特征突出。正如金圣叹所言:“叙一百零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较之《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面,《水浒传》成就更高,它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人物塑造由类型化典型向个性化典型过渡。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回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历来是为人们击节称赏的名篇章之一。在这一章中成功地刻画了这一封建统治集团的依附,  相似文献   

13.
礼貌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用学研究的重点之一。礼貌传达的是交际中的人际意义,体现了交际中的关系,是任何交际者不可忽视的内容。礼貌研究有助于我们认知和掌握礼貌行为,也有助于交际者有意识地利用好礼貌这一语用资源,增进交际效果,达成交际目标。前人大多借助Leech的礼貌原则开展研究,鲜有从认知视角来考察中国传统礼貌的。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为我们研究中国传统礼貌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试图以认知语言学中的"上下"空间隐喻为理论基础,基于《红楼梦》中传统礼貌现象的语料来阐释《红楼梦》中的"礼"。  相似文献   

14.
Brown和Levinson的普遍礼貌模式以及G.Leech的普遍礼貌原则的提出对研究语言中的礼貌现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然而,所谓的普遍礼貌,却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其受不同文化制约的个性。剧本《哈姆雷特》的英文原文以及其汉译版本中,交际者在言语礼貌的权势准则、适切称呼准则以及婉言表情准则等的使用方面各有不同,可见,礼貌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并非一成不变的普遍现象,而是受不同语言文化所制约,具有一定程度的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15.
礼貌理论自问世以来,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持续关注。然而礼貌理论中的过度礼貌的语言现象,即说话人有意识地打破言语交际的恰当性常规而形成的特殊话语,在已有研究中虽较少涉及但值得进行探究。该文拟从语言学、语用学角度对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中过度礼貌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初步揭示中文语境中过度礼貌造成的语用失误,以便提高在相亲语境中交际效率。  相似文献   

16.
陈芳 《海外英语》2014,(22):222-223,228
礼貌理论自问世以来,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持续关注。然而礼貌理论中的过度礼貌的语言现象,即说话人有意识地打破言语交际的恰当性常规而形成的特殊话语,在已有研究中虽较少涉及但值得进行探究。该文拟从语言学、语用学角度对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中过度礼貌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初步揭示中文语境中过度礼貌造成的语用失误,以便提高在相亲语境中交际效率。  相似文献   

17.
“强悍”一词最早见于《魏书·李苗传》:“陇兵强悍,且群聚无资。”义为“强横勇猛”.多指人。我们检索了二十四史电子版,共发现“强悍”用例22例,其中《魏书》1例、《北史》1例、《新五代史》2例、《新唐书》2例、《宋史》3例、《金史》4例、《元史》3例、《明史》6例。从检索结果可以看出.“强悍”一词使用的频率呈递增趋势。22例中有21例均表示人的强横勇猛,然“强横勇猛”的意义也有了扩大到其他领域的迹象.仅有1例。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郭灿金、张召鹏两位先生在《“长袖善舞”不跳舞》(载于《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今日晚报》《中国剪报》《语文周报》《文苑》《青年博览》等多种报刊,下称“郭文”)一文中这样解释“长袖善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  相似文献   

19.
卡尔维诺短篇小说集《马科瓦尔多》是一组城市小说,其现实主义的表面下隐藏着深刻的现代性价值关怀。本文着重分析其中的一篇《弄错了的车站》,认为卡尔维诺城市短篇探讨的是后工业时代人与自然,人与城市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等现代性命题。  相似文献   

20.
礼貌现象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使用礼貌原则对违反礼貌原则的冲突性话语分析仍有不足,因此库尔佩柏提出与布朗和列文森礼貌原则对立的不礼貌原则以及其回应框架。试以生活类栏目《非诚勿扰》为例,在礼貌策略与不礼貌原则的两个框架下,分析冲突性话语中第三方采取怎样的补救策略来应对冲突双方的紧张局势,旨在为改善人际关系提供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