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柏拉图(Plato)的对话集《斐德诺》中有一个著名的比喻,他把灵魂比喻为一种协合的动力,好像同拉一辆车的两匹飞马和一个驭手,同时把人的灵魂划为三部分--御车人,驯良之马和顽劣之马.如何解读柏拉图的“灵魂隐喻“?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似乎为我们的解读提供了线索:劣马代表的是人格系统中的本我,良马代表超我,御车人代表自我.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弗洛伊德的学说与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在非理性主义本质上存在着深厚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2.
3.
英国著名小说家约翰·福尔斯的代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一直是文学评论界的热点。国内外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存在主义主题,主体莎拉的神秘性,小说的叙事艺术等方面.本文将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对小说的主要人物进行分析,提出莎拉、查尔斯、欧内斯蒂娜以及以波尔坦尼太太为代表的莱姆镇人分别是本我、自我、超我的象征。通过体现人格三结构之间的激烈冲突与斗争,并以本我的胜利为终极目标,反映了约翰·福尔斯对人性的深刻挖掘与反思。  相似文献   

4.
赵婧 《九江师专学报》2006,25(4):11-13,16
本文用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分析陶渊明的人格结构,认为陶渊明的本我是“性本爱丘山”的闲适淡如;自我是挣扎在理想与现实、仕与隐、贫与富等苦闷中的“履运增慨然”;超我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刹那间濒临顶峰的审美体验与“纵浪大化中”的释然。陶渊明的人格精神影响深远,是因为他没有囿于自我,而是在努力实践人格最高层次的部分——超我。  相似文献   

5.
章从方鸿渐的情感生活的层面切入,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方法,从方鸿渐的“本我”、“自我”、“超我”入手,力图从传统明和西方明对方鸿渐的濡染,探析方鸿渐情感悲剧的成因。从与方鸿渐有情感纠葛的五个女性剖析方鸿渐情感悲剧的规律。并从社会学的角度归结与他同时代的青年知识分子情感悲剧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7.
《马丁·伊登》中的男主人公马丁·伊登对露丝的爱情经历了幻想、追求与幻灭三个阶段.依据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可以解读马丁·伊登的生命历程与自杀原因.马丁的自溺是由于其人格解构的失衡与扭曲,是死亡本能的驱使,也是因为理想的毁灭、超越两大阶级的孤独以及逃离社会的失败,所以他最后以死消极抗争,寻求彻底解脱.  相似文献   

8.
以美国南北战争宏伟壮观的场面为背景的《飘》,其艺术魅力经久不衰,人们对于其中的主要人物瑞德.巴特勒的评价毁誉参半。用弗洛伊德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理论解析瑞德深层次的精神结构,重新阐释他与郝思嘉和卫希礼之间的爱恨情仇,探悉深层的蕴育于瑞德精神结构中的原因,从而得出瑞德内在本我、自我、超我的矛盾与冲突外显于他对郝思嘉和卫希礼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变化,而他最终回归南方文明则折射出他深深的南方情结。  相似文献   

9.
本文与以往的对《再别康桥》的纯文学解读和考据式解读文章不同,试图借助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和袁枚的“性灵”说对其作出全新的解读。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与诗人的情感,勾勒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演变脉络,试图复原诗人彼时彼地的诗魂原貌和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0.
《永不瞑目》的爱情悲剧是不可避免的,其根源是主人公肖童的“恋母情结”下本我、自我、超我三重人格的分裂。  相似文献   

11.
《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最具争议性的作品之一,爱玛也是一个富有争议的女性形象,对于爱玛来说,追求浪漫的爱情是她的生命必然的使命。她为爱而生,也因爱而死,她因为爱成为世人眼中不正经的女人。爱玛对于爱情的执着让她沉迷于欲望中,沦为欲望的奴隶,最终导致了她的毁灭。  相似文献   

12.
国产动画片剧场版《喜羊羊与灰太狼》自2005年推出以来,连年独领风骚,脱颖而出。片中喜羊羊聪明伶俐,美羊羊美丽善良,灰太狼的“妻管严”形象,再加上它明亮的画面,经典的台词,得到了男女老少不同年龄层观众的追捧。作为受到广大青少年儿童欢迎的这部国产动画是如何诠释人类的内心活动?对儿童教育会有什么样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了《雷雨》中的人物,论证了本我、自我、超我只有和谐发展才能达到人格的平衡和健全。  相似文献   

14.
撕裂与抗衡——《洛丽塔》中亨伯特形象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丽塔》的主角之一亨伯特患有恋童癖,曾几度出入精神病院,拐骗幼女,最后成为不折不扣的杀人凶手。从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学说来看,亨伯特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重人格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停地对抗、冲突,因最终没能达到平衡而导致了一系列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6.
《死亡诗社》是一部内涵深刻、意蕴丰厚的电影。该电影在其竭力展现教育理念交锋的背后潜藏的是对生命个体的人格冲突,内心挣扎的思索。试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对影片的三位主人公进行深层分析,以探究该影片中人物心理活动的深层次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7.
美国女作家马格丽特·米歇尔《飘》中女主人公郝思嘉是一个常读常新的经典文学形象。赚钱谋利求生存、追求爱情是她生活的主要事件,有成有败,非一言而能论尽。以精神分析学中的自我调节本我与超我的关系、自我大体上要实现本我的理论为依据,考察郝思嘉内在心理世界与外部言行的关系,得一别开生面之见:意识和潜意识即自我与本我的统一与否决定郝思嘉行动的正确与否,决定其自我的实现及其追求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18.
刘芳 《现代语文》2007,(5):70-71
丁梅斯代尔是《红字》中塑造的一个非常精彩的人物形象。本文试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对他进行解读。指出其毁灭在于过度扩张超我.过分压抑本我,否认本我存在的合理性,从而导致人格结构的失衡,主体的坍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介绍“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的家庭生活,采用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分析其作品《路漫漫,夜茫茫》所揭示的一幕现代家庭悲剧。  相似文献   

20.
米切尔的长篇小说《飘》是一部不朽的名作,其主人公思嘉充满矛盾的人物性格一直都是文学评论家们讨论的焦点。本文试从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构造理论来分析其复杂的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