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陶札记     
从取名知行到改名行知再到行知行,从把“教育即生活”颠倒为“生活即教育”,从把“学校即社会”颠倒为“社会即学校”,反映了陶行知思想之变化,表明陶行知与王阳明、杜威观点之对立。教学做合一体现教、学、做是一件事情的三个方面,其中心是做。怎样才算是第一流的教育家。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思想素质。如何才能办好师范教育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德育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基本原则。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将其三大基本原则具体运用到学校道德教育实践,在德育模式上实现从灌输德育到生成德育、从封闭德育到开放德育、从知性德育到践行德育转变。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文章从"知行""行知"与"行知行"之名,讲述陶行知改名、换名、造字取名的教育思想变革经历;从"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与"学校即社会""社会即学校"以及"做中学"与"教学做合一"之实,讲述陶行知借鉴、改造美国杜威的教育思想,创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的"翻了半个跟头"历程,阐释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对于推动与促进中国教育变革、提高教育适应性的深刻机理与动力机制。借此,分别从职业教育"工程化"、EPIP教学模式"工程化"、"五业联动"办学模式"工程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维度,探析了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适应性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创造了“生活教育”的理论,并为之毕生实践。陶先生曾经把“生活教育”概括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三个组成部分。笔者认为:陶先生所说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教育革新家。他早年留学美国,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受到当时进步教育运动代表人物杜威教育思想的启发,结合当时中国国情,把杜威的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颠倒过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新主张,创造了生活教育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6.
黎君 《生活教育》2011,(5):31-33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由“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基本原理共同构成。在现代社会,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仍然充满时代的气息,对推进素质教育、搞好课程改革、建设教师队伍、创新教育体系都有积极的实践指导意义。广西陶行知研究会现有80个陶行知思想实验学校,在运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学校教育实践上,做了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浅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区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威是美国名的教育家,创立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名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他反对“仪型他国”,主张从中国国情出发改革教育,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8.
一、生活教育的角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活教育的理论最早由陶行知先生提出,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吸收和改造。这个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中心;“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是21世纪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行-知-行”的知行观是陶行知创业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开展创造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前提条件;注重培育自立意识和致富观念,体现了创业教育的内在要求;“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展示了创业教育的重要内涵;培育学生“生利”意识和“生利”能力的职...  相似文献   

10.
李敏娟 《教师》2012,(25):115-115
行知理论实质上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育理论。它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行知思想不仅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着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而且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很大的启发。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笔者以行知思想为指导理念探索如何进行创造性的班级管理。(一)行知思想的解读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它是我国现代教育重要的思潮之一。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他强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我们把它理解为:教育要使幼儿学习生活,教育要利用生活,教育是为了生活。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先生注重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他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把生活与教育辩证地联系起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对学校的文明礼仪教育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和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涵,“为改造社会生活而服务”是生活教育的重要目标。先生认为:教育这个社会现象,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为社会生活服务,在改造社会生活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先生还强调: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  相似文献   

13.
蒋红芳 《文教资料》2011,(23):175-176
陶行知理论即“生活教育理论”,它的内涵在于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把学校的一切延伸到社会。本文通过具体案例来探讨陶行知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引导师生进一步学习陶行知理论,切实提高中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教育思想核心是生活教育。“社会即学校”是他的领域论,“生活即教育”是他的本体论,“教学做合一”是他的方法论。此外,还有“即知即传”、“在劳力上劳心”、“教人者教己”、“小先生制”,等等,构成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完整的理论体系。社会大学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一个方面,是他的“社会即学校”中不同于晓庄、育才一类正式学校的大学校,即社会大学校。关于这个大学校,陶行知先生有一套完整的理论。重庆社会大学和后来的上海社会大学,就是实践陶行知先生关于社会大学思想的场  相似文献   

15.
罗媛 《文教资料》2013,(22):68-69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主体部分,其形成深受杜威思想的影响,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内容。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于素质教育、大众教育、主体教育有一定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社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的实用主义教育观点.陶行知立足于中国国情和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批判地吸收并发展了杜威的教育思想,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等一系列更符合中国实际的生活教育理论.两者的教育思想既有紧密联系,又有明显区别,并具有现实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用毕生精力办教育,他所创导的生活教育理论在新时代依然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基于此,对以“生活即教育”思想、“社会即学校”思想、“教学做合一”思想为内核的生活教育进行了解读,并从打造高效课堂、优化作业设计、做精课后服务内容等角度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推进“双减”政策落地的工作进行了探讨,以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生活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华。“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思想对加强现行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先生说的好:怎样生活便怎样学习。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是“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认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课堂。陶行知批评当时那种脱离社会、脱离生活的教学为“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陶先生认为先生的教必须是“在做中教”,  相似文献   

20.
“教育回归生活”,是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它要求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陶行知先生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念,主张在做中学、学中做,用生活解读课本,实现课本与生活的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