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与“白”是很重要的颜色词。为“五色”(青黄赤白黑)之一,它们在汉语中很活跃,显示出了相当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2.
说“白”     
在甲骨文和小篆里,“白”字都具有象形特征,但字形过于简括,因此对它最初意义的解释纷纭得很。许慎说是鼻子;朱芳莉说像拇指之形;有的文字学家说它像种子的形状;还有的说它像正面人头之形……诸释中“像正面人头之形”一说较受认可。由人头之形使引申出了尊长之义,《甲骨文编》中说:“卜辞用白为伯”,  相似文献   

3.
“礼仪之邦”应为“礼义之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在报刊上经常看到中国是“礼仪之邦”这样的字样。例如《中学语教学》2000年第10期侯迪夫先生的《影响廿年语教育的原因反思》一中有这样几句:  相似文献   

4.
课文《齐桓晋文之事》中将“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注释为:“见《诗经&;#183;大雅&;#183;思齐》。给自己的妻子作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刑,通‘型’,作榜样。寡妻,正妻。御,治理。”很明显,编者把这里的“家”理解为“家庭”。  相似文献   

5.
寂静的自习课堂上,我悄悄走过一女生的身旁。她神情专注,以致我走到她的身边她都丝毫没有察觉。她聚精会神、埋头苦干的劲头让我忍不住又瞟了她一眼。突然,我感觉有情况:她正在红信纸上写着什么。凭我十几年班主任的洞察力,我还发现了信纸开头的几个字:“亲爱的……”我一惊,“  相似文献   

6.
刘波 《文教资料》2009,(11):46-47
颜色词属于民族文化语义丰富的物质文化词位.不同民族赋予同一颜色词的文化语义因民族世界观、文化历史、文化习俗的不同而各异。对俄汉语中颜色词“黑”与“白”的语言文字特色和它们作为物质文化词位构成的熟语中所蕴合的民族文化语义特色的对比和探讨,折射出俄汉民族风格各异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7.
汉英“红”、“白”颜色词象征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色的物理属性对各民族都是一样的,但不同语言对颜色的反应。特别是赋予的象征意义却不尽相同。“红”、“白”两种颜色分别是汉英两种文化各自的崇尚色。它们的象征意义有同有异。通过分析“红”、“白”颜色词象征意义的异同,探究出隐藏在颜色词背后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颜色词汇。  相似文献   

8.
【佳作示例】薇的父亲来学校开家长会,无意中发现了一封藏在薇课桌角落里的信。他禁不住好奇地拆开了。“薇,我的宝贝!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你一定可以感受到我内心的痛苦。每次远远地看到你拿着书本向我走来,总想向你倾诉,可当你从容地从我面前走过时,我又变得支支吾吾,那句话始终说不出口。”父亲皱了皱眉头,显然对这封离奇古怪的信大为不解。“我好恨自己的懦弱,为什么连这么简单的三个字都无法亲口对你说呢?每当午夜梦回,真的好想鼓起勇气对你说出那三个字。你也知道,说出那三个字是需要相当大的勇气的!”读到这里,父亲忽然记起有一次…  相似文献   

9.
呼——哧!肯定又是老妈回来了,我急忙躲进厕所里。妈妈急匆匆的脚步声证明:她又去检查我的作业啦。呵呵,待会儿,保证她看了之后心里美滋滋的。  相似文献   

10.
近代汉语副词“白”,多释为“竟”,并以为在现代汉语中早已无踪可寻,其实,在浙江台州方言中却依然存在,而且,由此反观近代汉语,“白”亦当释为“就”而非“竟”。  相似文献   

11.
说“挺”     
李玲玲 《学语文》2007,(3):7-47
近两年,报刊上频频出现“挺”以及由此衍生的“词族”:力挺、挺扁、挺派等。随着徐怀钰的一首《我挺你》流行开来,“我挺你”又成为年轻人口语中常用的鼓励语。只一个“挺”字就代表了“支持、赞成、同意”,言简意赅。例如:  相似文献   

12.
PARTY完回家,发现老妈在门上给我贴了张纸条:冰箱第二层有排骨饭,微波炉按2下,吃完饭后把碗放在水池泡着,等我回来洗,千万别再用“一个面包、几粒维生素”打发自己……不要笑话我是个“蛋白痴”,其实骨子里我是个很勤快的人。  相似文献   

13.
这是发生在非洲加纳一所中学里的真实故事。 这一天,老师走进教室。他拿出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问他的学生:“同学们,现在你们眼前看到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在福柯"异托邦"概念的观照下审视文学与文化研究,是当代空间诗学的重要生长点。异托邦是一些特殊空间,处于边缘、交界之处,在事物表象秩序间制造断裂。文学文本作为可能的"异托邦",呈现和颠倒现实空间的事物秩序,构筑奇特的审美场域。它与现实空间异质,却又相互促使彼此的生成。从文本阐释的角度而言,文本的空间意义凸显出来,文本空间的多元异质不仅是绘制世界之网的复杂线条,也为读者打开了多重审美之维。文学异托邦作为社会权力实践的场所,与意识形态构成不可分离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白色词群在意义上的对比分析,了解白色词群在数量、构词能力、表现色彩的丰富程度上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6.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中日颜色词作为语言词汇中的一大类属,在交际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红”、“白”两色分别是中日文化中的崇尚色,但它们的语义内涵不尽相同.文章对比了“红”、“白”颜色词的语义内涵的异同,并分析其原因,以便今后更好地进行跨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7.
关于杨秀清“逼封万岁”的直接根据并不充分。杨秀清不可能向洪秀全“逼封万岁”。相反是洪秀全炮制了杨秀清“逼封万岁”的政治谣言,策划了对杨秀清的政治谋杀。  相似文献   

18.
我很“白”     
  相似文献   

19.
说“千金”     
乙白莲 《现代语文》2005,(11):44-44
“千金”一词最早是称呼男子的,后来才成为未婚女子的专称。“金”是我国古代的货币单位,秦以前一镒(yì)(20两)为一金,汉代以一斤为一金。有说当时的“金”并不是现在的金,而是黄铜。但由于当时的铜很少,故千斤铜也是相当贵重的。据李延寿《南史》卷二十《谢弘微传》记载,南朝时宋人谢庄之子谢朏(fěi)自幼聪慧异常,10岁时能作文,被时人称为神童。宋孝武帝对谢朏大加赞赏,在巡游姑熟(即今安徽当涂)时“敕庄携朏从驾”。谢庄对其子谢朏十分疼爱,常抚朏背曰:“真吾家千金!”这是称男儿的较早例证。当然,以后也有父母对最喜爱的子女皆称“千金…  相似文献   

20.
说“三”     
子晨 《中文自修》2006,(6):56-56
在汉字中,“三”似乎是一个很简单的字,它的最基本的含义就是数词,二加一的和就是三,可是,清代却有一个叫汪中的学者,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研究“三”和“九”这两个汉字,因为他发现,“三”其实并不简单,当“三”和其他汉字组合成新的词组时,会呈现出丰富多彩而又十分有趣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