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代“风险社会”,风险的分配和衍化已经居于核心地位.本文在探寻艾滋病流行风险根源的基础上,着重对艾滋病流行风险的分配结构和衍化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源起阶段,艾滋病流行风险的源起与转型期中国制度安排不当密切相关.在分配阶段,中国艾滋病流行风险分配与社会财富分配的机制相互重叠,艾滋病流行风险分配存在着结构性差异.在衍化阶段,艾滋病流行风险的衍化过程形成了诸多社会风险叠加互动的封闭恶性循环圈,侵蚀社会结构.从抽象层面上来说,社会风险最终会平等地影响到所有社会成员.为应对艾滋病流行风险,必须建立艾滋病流行风险的评估体系,更需要建立一个与现代性社会利益结构相适合的利益表达和制度安排系统.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已成为危害人类社会的国际问题.到目前为止,预防教育是解决艾滋病问题最为有效的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艾滋病预防教育的目的是增进人们对艾滋病传播和预防的知识、意识、技能,形成和树立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念,减少艾滋病的传染,减轻艾滋病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同时缓解艾滋病对教育系统带来的压力.本文介绍了UNESCO在全球性和地区性两个层面实施艾滋病预防教育的策略,并讨论了这些策略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艾滋病的威胁依然严峻,高校大学生群体是潜在的艾滋病威胁对象,对高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教育,势在必行.文章将重点定位在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上,从高校开展艾滋病教育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进行艾滋病宣传教育的优势,阐述了社会工作学生在高校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具体实践,最后尝试着探索出一条能促进高校社会工作学生更好地介入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益阳市高校学生中随机发放艾滋病防治纸质及网上问卷,对回收问卷进行整理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益阳市高校学生艾滋病防治知晓情况为有医学教育背景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晓率高于无医学背景知识学生.提出应对高校学生开展艾滋病防治干预教育,提高大学生自我防护意识,控制艾滋病传播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公益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在西方发达国家和中国大陆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西方艾滋病公益广告中,女性形象多用真人女性扮演,不少广告内容大胆、火爆而奇异.中国大陆艾滋病公益广告里,女性形象模糊而抽象,多用符号替代.中西方的艾滋病广告从主题到广告表现形成迥然不同的风格,与艾滋病的国情差异及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艾滋病对中国社会带来了重要的影响.给出了艾滋病的数学模型,并讨论了其解的存在性和稳定性.同时,给出了人口增长与人口流动对艾滋病传播的影响模型,所得结果对我国今后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方面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在校大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效果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艾滋病在我国的蔓延,经性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学历人群比例显著增加,在校大学生应该成为预防艾滋病重点人群.本文通过对广东6所高校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度偏低,艾滋病相关态度较为积极,艾滋病相关行为风险性较高;同时由于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与态度具有显著相关性,且不同的宣传途径对相关的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不同;因此艾滋病预防教育需要学校、媒体、社会等多方面的配合,政府在其中应起协调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是由于人类感染了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后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目前,全球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已将近7000万,因患艾滋病死亡的人数已达到2000多万,艾滋病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趋势也从高危人群蔓延至普通人群.尽管对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国家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对于青少年的防治艾滋病教育工作仍存在较多不足.商丘市属于艾滋病高发区,本研究拟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商丘市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商丘市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提及艾滋病,很多学生都会感觉它离我们很远;当我们提及艾滋病人,往往一些学生会感到害怕、恐惧,甚至还有一些学生认为他们道德败坏进而歧视他们.我们曾对我校高一年级学生做过调查: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仅为63.55%,不害怕并且不歧视艾滋病人的人数仅占23.75%.事实上,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近每六秒就有一人感染艾滋病,形势已非常严峻.  相似文献   

10.
李杉  江华 《科技文萃》2005,(12):121-127
"这么多荣誉我担当不起" 桂希恩堪称中国防治艾滋病问题的标志性人物之一.他是我国第一个发现河南艾滋病高危区的人,在他的促进下,河南上蔡县文楼村成为全国第一个可以免费接受艾滋病治疗的村子.2005年1月16日晚,"感动中国2004十大年度人物"评选在中央电视台揭晓,桂希恩当选.作为一名传染病专家,桂希恩是中国艾滋病高危区最早的发现者,他以良知和勇气揭开了真相,让阳光温暖了艾滋病人这个曾经被忽略的群体.他对艾滋病患者的关爱不仅感动了中国人,也感动了很多外国人.  相似文献   

11.
农村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排斥——以湖北农村的调查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湖北部分农村艾滋病患者处境的调查研究,可以分析农村艾滋病患者在制度、法律与政策、经济、社会关系、社会文化等方面遭受社会排斥的状况.由于社会排斥对艾滋病患者、患者家庭及子女、社区以及艾滋病防治工作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因此,应该制定消除艾滋病患者社会排斥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AIDS)自1981年在美国首次发现以来,在全球已呈蔓延趋势.目前,艾滋病在我国呈快速传播的趋势,已经处在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大面积扩散的临界点.因此,及早对公众尤其是在校学生进行防艾知识宣传,以预防为主,在学生中形成健康、积极的防艾态度,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与误解,带动身边的人积极防艾,进而形成全社会正确对待艾滋病、积极防治艾滋病的氛围,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在日本,首先被确诊为艾滋病患者的是1985年3月从美国回来的一位艺术家.两年来,日本已确诊的艾滋病人有26人,其中18人已死亡. 社会舆论对艾滋病的恐怖在日本中小学生中产生了一些混乱。一些高中生在保健课或家庭课上问教师“艾滋病是什么?”“传染途径是什么?”等等,使教师难以回答. 为此,经内阁会议决定,1987年2月27日由文部省向全国教育委员会和各校传达了关于普及预防艾滋病(AIDS)知识的通知. 文部省的这一通知说,艾滋病与其它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14.
曾毅 《科技文萃》2000,(12):107-109
●全球平均每天有近1.5万人感染HIV病毒 ●艾滋病有效疫苗可能在8?0年后问世 ●我国近年感染人数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第十三届国际艾滋病大会7月9日至14日在南非海滨城市德班召开.这是在发展中国家召开的第一次艾滋病国际大会,来自178个国家的约1.1万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再次向国际社会敲响警钟:艾滋病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尤其非洲和亚洲地区最为严重.遏制艾滋病的蔓延已成为有关国家政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防艾教育,举国关注 在第19个"世界艾滋病日"来临之际,教育部2006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暨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现场观摩会议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出席活动并讲话.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医疗卫生检验人员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方法:随机抽取市级医院在职检验工作人员150,在校检验专业2年级学生100人,运用统计分析对两类人员在艾滋病防治知识方面的认知状况进行分析.结果:2类人员在艾滋病防治知识,对艾滋病的态度及行为等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检验专业人员应侧重实际处理方式及职业性保护的相关培训内容.  相似文献   

17.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免疫缺陷综合症.本文介绍了艾滋病的传播、预防、检测、诊断和治疗的有关知识,同时也介绍了"世界艾滋病日"的由来和历届"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一场长达几年的争论在'98岁末席卷全国的艾滋病防治宣传中再掀高潮.先是北京某媒体发表文章,对推广使用避孕套预防艾滋病提出批评.继而,上海某媒体为宣传推广使用避孕套预防艾滋病,特别印副页90万份.其后,在广州又因勒令80辆公共汽车撤下避孕套预防艾滋病宣传广告,而使争论继续升温.为此,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近日在京举行讨论会,意在统一认识.结果,意见对立双方仍唇枪舌剑,争执不下.那么,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争论?其分歧何在?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由HIV引起.艾滋病有三条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1981-2000年期间世界有3610万人感染HIV.HIV侵入人体CD_4~ 为主的免疫细胞,破坏免疫功能.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作为一种传染病对现代社会和人们心理带来巨大影响,其严重的社会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主要来自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和社会文化传播的负面影响.面对人们在决策时害怕风险的心理,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一种人性关爱的文化,从而解决艾滋病的社会心理问题,将艾滋病带来的伤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