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课程建设是开放大学学习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开放大学进行精品网络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并从软件工程开发的角度,结合实践工作,就精品网络课程建设的人员组成和开发设计思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以进一步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2.
高职专业课精品网络课程的建设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高职食品类专业主干课《食品工艺》对高职专业课精品课程建设中如何从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教学管理以及网站建设上体现高职特色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实践"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通过阐述电子技术精品网络课程的含义,引发出电子技术精品网络课程的建设目标与原则。在以创建"国家精品课程"为契机,以加强教师的培养、师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的提高,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的前提下,着重论述了建设电子技术精品网络课程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网络课程的定位、服务对象和教学设计等方面做了分析,主要讲述了数字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5.
突出精品意识加强"煤矿地质学"课程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煤矿地质学”课程的特色,分析煤矿地质学建设精品课程必要性的同时,强调在课程建设中要贯彻精品意识。以现代化教学理念建设精品课程;在课程内容建设中强调先进性与基础性、科学性与经典性的高度结合;突出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重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协调应用;加强高水平主讲教师队伍的建设,并以此为基点推动本课程的全面改革和建设。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在推动建设"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精品课程项目后启动精品开放课程项目,并已建成一定规模的优质课程。然仅有优质课程是不够的,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共享亟需优质网络平台的加入与支持。因此才能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论文综观国内现有典型平台,取其优势,深入分析国外优势平台,取其精华。并且,借鉴资源检索行业优势平台CNKI和具有人机界面人性化优势的平台淘宝;充分考虑当前网络信息技术交互化、移动化、开源化的发展趋势;结合精品开放课程项目国际化需求和现有相关技术特点。文章从平台模块分布和平台服务机制分布两方面提出了对精品开放课程网络平台的优化策略,以使精品开放课程得到更好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精品课程、精品开放课程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既是我国高校精品在线课程的3个重要发展阶段,也是课程的3种重要表现形态,三者之间既有一脉相承的内在逻辑,也有课程发展的外延变化。纵观15年的建设历程和应用现状不难发现,我国高校精品在线课程存在课程总量偏少、结构失衡、质量不高、效益偏低、创新不足5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高校精品课程与课程的“精品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对于大学来讲有着异乎寻常的重要意义:一方面,从表象上看,大学实际上就是一个由庞大数目课程组成的课程集合体;另一方面,课程则可视为大学育人过程中最主要的界面,维系着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各种活动关系,是大学教育的基本途径和重要载体,也是大学理念变化的重要表现。从这一角度出发,课程建设毫无疑问地处于最基础和核心的地位。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是教育部“高等教育改革与质量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要的课程事件,是我国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9.
基于资源的开放式网络课程建设模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网络课程是教育资源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顺利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的关键所在。针对目前存在的网络课程开发环境不完善、资源管理无序化、封闭式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状,本文在平台整合和资源规范化管理的前提下,探讨了基于资源的开放式网络课程开发模式,以促进教育资源建设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优质资源的创建和共享是其建设的根本目标,但目前资源的可持续性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从分析课程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可以得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学习者及资源没有被很好的组织起来,并缺少技术上支撑,使得网络教学活动很孤立,课程资源无法得到发展,从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中。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WEB2.0中的WIKI、BLOG、TAG、RSS、即时通信等技术和服务,激活资源建设平台,形成良好资源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11.
教育部继建设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即精品课程项目后,于2011年启动精品视频公开课项目以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本文对这两类课程进行了差异性比较,主要集中在教学对象定位、教学内容、资源表现形式、教学理念、资源公开力度、建设模式、制作技术标准等方面,这两类课程对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可考虑在准确定位教学对象、把握教学内容针对性和实用性、深度挖掘课程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资源、提升教师能力等方面加强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开放教育已成为全球化的趋势,作为我国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正蓬勃开展。本文通过对目前精品开放课程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精品开放课程资源建设的方向,希望有助于日后更好地开展相关研究和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3.
新建本科院校在普通本科办学时间较短的背景下,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存在资源相对不足的问题。通过分析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课程的区别和联系,提出新建本科院校精品视频公开课网络平台与精品课程的资源整合方案,并探讨有效的实施保障措施,为新建本科院校推进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滁州学院学报》2015,(5):103-106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是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普通高校来说,原精品课程的建设情况是混乱的,是不可持续的。一种基于全局的课程规划管理,统一标准,统一用户与权限分配,模板建站,分级学科整合,共享资源,集成交互的网站集群平台能大大改善广大教师的共享课程建站难、难管理、难交互、难共享等现状。  相似文献   

15.
目前,开发网络课程已成为一个全球化的大趋势。网络课程涉及各个学科领域,从网络的应用来看,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基于课堂的教学,网络课程只是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方式;另一种是网络课程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要形式。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应该是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包括学习环境的设计和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精品课程是高等院校课程的精华,也是极为宝贵的教学资源,它不仅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课程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而且还具有"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等特性。精品课程并不是一系列用于传统课堂教学的课程资源的汇总,而是一组完整、自我包含的网络课程资源,所以也称为精品开放课程。全面开展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对于降低日益增长的高等院校的教学教育成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国内外精品开放课程现状入手,根据现阶段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提出指导性的建议,为高等院校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2001年~2007年国内外519门网络课程资源从教学设计、学习资源、学习监控、教学管理和平台开发五个方面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并针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精品选修课程建设是提升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品质的载体,但在实施中精品选修课程立项上存在类别、区域和学科的不平衡,建设中育人导向不够明确、建设方式创新不足、实施途径较为单一及课程要素结构化科学性不足、理论成果缺少总结,辐射推广统筹性不强等问题。结合重庆市八年的探索与实践,精品选修课程建设应以课程研究与师资、课程定位与价值、课程纲要与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课程支持与保障为框架结构,以加强顶层规划与设计,强化分类建设与推进,优化教研指导与实施,做好评估验收与总结为实践策略,以适应素养导向、协同建设、混合学习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9.
2011年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建设首批103个选题在985高校产生,2012年精品视频公开课选题也已尘埃落定,218个课程选题纳入第一批视频精品公开课建设计划,150个课程选题经完善后纳入年度第二批建设计划。教育部正在向着“‘十二五’期间,建设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的目标大步迈进。在本科院校如火如荼展开工作的同时,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高专院校,在这进程中要有怎样的定位、思考与准备,是目前急切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从高职高专院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经验入手,结合其自身存在的优势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特点,寻求高职高专院校在新的历史时期中课程建设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将继续深化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拟在原国家精品课程多年实践成果的基础上扶持建设约5 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这其中就包括黑龙江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黑龙江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拥有国家级名师教学团队,科研实力雄厚,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手段丰富,再加之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学校的重点帮扶,因此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方面具有重大的优势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