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对大学教学中思修和毛概两课的教学方法展开简单论述,旨在探讨出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是以玄奘法师为对象的传记作品中最为详尽的一部,其中非核心人物的描写是作品的突出亮点,既烘托出玄奘一路西行求法环境的恶劣,也从侧面映衬出玄奘佛法的高深。这种以非核心人物描写来衬托传主的手法,为唐宋以后的历史人物传记写作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3.
问题教学法是在新一轮课改后实行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顾名思义,就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设置问题的情景,通过积极引导使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去探索和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本文就从问题教学法的重要性分析,并阐述了在思修教学中的一些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6,(48):153-15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两课"教育重要课程之一,是对高职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品德和法律基础教育的公共必修课。因此,探究当前高职院校思修课程教学现状、问题,在剖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对推进思修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根据民办高校的教学特点,在思修课堂对情景教学法进行尝试,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在假定转换开关完全可靠,部件的工作寿命、贮备寿命、工作故障后的修理时间和贮备故障后的修理时间均服从不同型的指数分布的条件下,研究了两个不同型部件、一个修理设备组成的温贮备可修系统.利用马尔可夫型可修系统的研究方法和Maple11.0软件,得到了该系统有关首次故障前的平均时间、可用度和故障频度等可靠性指标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7.
人本德育,就是以人为本的德育。以人为本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道修”)课程中体现为“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围绕人本德育主线,我们对高职院校“思道修”课程设计进行了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8.
教育境界的高低是教师教育水平高低的标志,提升教师教育境界是稳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教育境界的可显示性决定了可以从多角度对境界进行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可把教育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守纪之境、守德之境和审美之境;求生之境、执迷之境、自如之境;困顿之境、平淡之境、合乐之境、自由之境。教师教育境界的提升通过“内美”和“修能”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10.
排队论是通过对服务对象到来及服务时间的统计研究,得出其数量指标的统计规律,然后根据这些规律来改进服务系统的结构或重新组织被服务对象。本文在排队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具有反馈顾客的可修M/M/1排队模型,通过生灭过程及状态转移法得到服务台处于不同状态时系统中顾客数的母函数,以及平均队长、平均等待时间等排队指标。最后给出模型的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1.
好朋友     
好饿呀——小刺猬今天运气不好,一整天都没有找到吃的。咦?远处有一棵小树,上面结了好多红果子,看起来很好吃!可是,小刺猬跑到树下一看,一枚落下的果子都没有。想爬树,可刚爬了两步就滑了下来;想摇树,唉,又没力气。小刺猬望着果子,心情糟透了。这时,一头小猪走了过来,看见蔫(nian)头耷(da)脑的小刺猬,问道:"小刺猬,你怎么了?"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民办高校"思修与法基"课,只有贴近时代脉搏和大学生思想实际开展教学改革,才能充分发挥这门课的教育功能,从而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效果。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改革课堂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帅全局,融入多种形式教学方法;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方向,创新多途径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唐传奇与唐代的科举制度关系密切,从唐传奇作品之中可以找到许多唐代科举制度的影子,科举士子重功名的仕宦观念日益突出,对士子的婚恋观也带来了影响。唐代的科举制度对于唐传奇的兴盛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间接地推动了唐代文人创作杂文诗赋的热情,而干谒、行卷之风的盛行以及唐代追新逐奇的创作倾向更加激发了传奇作者的创作激情。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精神正式进入教材,"思修"课的教学要探索出一条将"十八大"精神尽快转化为学生的实践行动的道路。在"思修"课程实践教学中,要加强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自觉把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与实现个人价值有机结合起来,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5.
在近几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佛教诵经音乐随着佛教的不断传播,在其流传的地域上生根发芽,逐渐使诵经音乐有了地域的特点,并融入了当地信仰者的民俗习惯。诵经音乐从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它和整个社会是一体的,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融于佛教经文中,这就成就了它不同的社会意义与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用唐人同题诗歌与陆游《出塞曲》、《塞上曲》相比较,就其中的不同进行分析,从而探析陆游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和产生原因,展现陆游一生以身许国,梦念恢复的爱国情感,体现其作品的动人之处。  相似文献   

17.
流派与文学功用的评判问题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谈论的焦点,其功用不外乎"内修"与"外修"两种,"内修"主要表现在提高人的道德修养与境界方面;"外修"则带有功利性质,体现在指点江山与家国天下方面;无论是太平盛世亦或乱世,"内修"与"外修"两种观念始终处于互相转换的并存状态,人们有选择适合自身修为的状态;从儒、道、释、墨、法五个流派的思想理念出发,具体阐释"内修"与"外修"的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18.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相似文献   

19.
辽东半岛地区的先史文化,存在着三种较为特殊的文化现象。一种是分布在沿黄海、渤海沿岸的山丘或崖壁上的贝丘遗址,一种是用石块有规则的砌成台阶形的积石墓(又称积石冢),此外,还有一种具有神秘色彩的大石棚文化。这三种文化的历史绝对年代,大致在距今3700年~5000年之间。研究辽东半岛的上述三种文化现象,对于理解和深入研究辽东半岛的历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蒙古佛教诵经分为藏语、蒙古语两类,蒙古语诵经仪式经历了初创期和完善期,两个阶段以内蒙古梅日更寺第三世活佛罗桑丹毕坚赞为划分点,分别称为“老诵经法”、“新诵经法”。新诵经法经过他创新后达到了完善,在译文格律、经文与韵调的结合、诵经程式方面均体现了前所未有的完美。现存梅日更寺蒙古语诵经对蒙古佛教诵经仪式的研究,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